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和电子控制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83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和电子控制单元,其中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包括:第一塑胶壳体,第一塑胶壳体上设有控制单元接口;第二壳体,第二壳体通过一个或多个卡接组件与第一塑胶壳体连接,其中,第一塑胶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分别相对于壳体的侧边倾斜设置,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具有第一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的翘曲、变形问题。变形问题。变形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和电子控制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和电子控制单元。

技术介绍

[0002]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是一种已知的电子控制单元,广泛地应用于车辆的各个部件进行精确和复杂的控制。ECU可以从各类传感器接收信号,并基于一定的策略将控制指令输出到例如发动机系统、转向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并对其进行控制。为了保护ECU的电路板避免受碰撞损坏及受潮腐蚀,通常需要将ECU的电路板通过封装在一壳体中。
[0003]ECU的壳体被用于支撑和保护包括ECU的电子电路。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壳体的力量承受强度及结构的稳定性,通常在壳体内设置大体呈水平或竖直结构的加强筋。然而,具有这种加强筋的壳体在注塑成型时容易出现壳体翘曲、变形的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容易出现壳体翘曲、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和电子控制单元,能够有效改善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的翘曲、变形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包括:
[0006]第一塑胶壳体,第一塑胶壳体上设有控制单元接口;
[0007]第二壳体,第二壳体通过一个或多个卡接组件与第一塑胶壳体连接,其中,
[0008]第一塑胶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分别相对于壳体的侧边倾斜设置,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具有第一夹角。
[000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夹角的度数为85
°
~95
°

[00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夹角的度数为90
°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分别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和/或,多个第二加强筋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相邻第一加强筋之间的第一间隔为25mm~35mm,和/或,相邻第二加强筋之间的第二间隔为25mm~35mm。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加强筋的宽度为1~2mm。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塑胶壳体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扣,在第二壳体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勾,卡勾和卡扣构成卡接组件。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卡接组件包括卡扣和卡勾,其中,第一塑胶壳体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扣,在第二壳体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勾;或者,
第一塑胶壳体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勾,在第二壳体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扣。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塑胶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且第一塑胶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注塑口均位于壳体的中心位置。
[0017]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中的印刷电路板。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在设有控制单元接口的第一塑胶壳体上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并且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相对于壳体的侧边倾斜设置,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之间具有第一夹角,这样在第一塑胶壳体注塑成型时,从注塑口灌注注塑料,注塑料向壳体模具的四周呈发射状流动,这种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能够减小注塑料向四周流动的阻力,符合注塑料的流动方向,因此注塑料可以在模具腔内均匀流动,注塑料凝固过程产生的内应力小,从而在注塑完成以后形成的壳体能够有效改善壳体的变形、翘曲,进而可以保障第一塑胶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装配功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的爆炸图;
[0021]图3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塑胶壳体的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塑胶壳体的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
要性。
[002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9]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子控制单元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上盖内设有水平加强筋101和竖直加强筋102。在利用注塑模具进行上盖注塑时,注塑料以注塑料入口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流动,模具的形状与上盖形状匹配设置,以形成具有水平加强筋101和竖直加强筋102的上盖。然而,申请人发现在注塑该结构的上盖时,在远离注塑料入口的位置处,沿着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加强筋101由于与竖直方向的加强筋呈90
°
拐点,在拐点处注塑料的流动受阻,导致流到水平加强筋101的注塑料不均匀,从而在注塑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塑胶壳体,所述第一塑胶壳体上设有控制单元接口;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通过一个或多个卡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塑胶壳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塑胶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侧边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具有第一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度数为85
°
~9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度数为90
°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互平行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的第一间隔为25mm~35mm,和/或,相邻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松涛徐少杰唐春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研发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