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充电桩电力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2815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充电桩电力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及装置,具体应用于机动车充电系统数据采集和监测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初始化当前采样时刻数据、上次触发时刻数据以及事件触发阈值系数;在算法中引入基于离散采样数据的事件触发机制,设定事件触发条件,对当前采样时刻数据进行事件触发判断;进行多组数据防误触发判断;满足事件触发条件的当前采样值被上传,并更新上次触发时刻数据,否则不上传当前采样值,并保持上次触发时刻数据不变。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充电桩数据准确采集,在减少电力数据的上报数量的同时,保证充电桩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排除误触发数据的干扰,减少网络通信资源的占用,保证充电桩的使用安全。桩的使用安全。桩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充电桩电力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充电桩电力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动车充电桩系统作为“双碳”政策下的重大基础设施,随着新能源机动车的不断增加,充电桩系统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海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机动车充电系统中传输的电力数据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由于实际网络带宽资源是有限的,越来越多的数据传输将会导致网络信道拥塞,造成数据延时和丢失问题,使充电系统控制质量下降,影响人们机动车的充电质量。
[0003]目前,大多数充电桩的电力数据采集装置采用时间触发方式,即在规定的采样时刻对电力数据进行采集并传输,对于数据本身不进行区分,这种数据采集上传方式将导致网络通信资源的严重浪费。实际电力系统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此时电力数据属于正常数据,对于电力系统控制没有必要,只有异常电力数据才能使控制器动作。因此,如何保证电力系统在安全、稳定地运行时减少电力数据量的传输,节省网络通信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现有的充电桩电力数据采集方法和装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充电桩电力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及装置,解决现存的网络通信资源的浪费问题,节约传输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充电桩电力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包括以下过程:<br/>[0007]S1、根据具体的机动车充电桩系统场景,当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时各电力参数的正常值,通过PC机端初始化当前采样时刻数据、上次触发时刻数据以及事件触发阈值系数;
[0008]S2、引入基于离散采样数据的事件触发机制,设定事件触发条件,对当前采样时刻数据进行事件触发判断;
[0009]S3、进行多组数据防误触发判断;
[0010]S4、满足事件触发条件的当前采样值被上传,并更新上次触发时刻数据,否则不上传当前采样值,并保持上次触发时刻数据不变。
[0011]进一步的,所述事件触发机制是基于离散采样数据的数据触发,其数学表述为
[0012][x((k+j)h)

x(kh)]T
Ω[x((k+j)h)

x(kh)]≥σx
T
((k+j)h)Ωx((k+j)h)
ꢀꢀꢀꢀꢀꢀꢀꢀ
(1)
[0013]其中,h为采样周期,j=1,2,3

,Ω为正定矩阵,σ∈[0,1)为事件触发阈值系数;
[0014]针对实际的机动车充电桩系统场景,修改成一维形式,如下式所示:
[0015]||x(kh+t)

x(t)||>σ||x(kh+t)||
ꢀꢀꢀꢀꢀꢀ
(2)
[0016]其中,h为数据采集周期,σ为设定的事件触发阈值系数,x(kh+t)为当前时刻采样值,x(t)为上次触发时刻的采样值。
[0017]进一步的,所述S3中采用多组相邻数据进行综合事件触发判断,防止由于偶然电磁干扰导致当前时刻采样值成为异常数据而影响后续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具体包括:
[0018]S31、对当前采样值进行判断,若满足事件触发条件,将当前数据标志置1,否则置0;
[0019]S32、对于置1的当前数据,查询上一采样时刻数据,并对其进行事件触发判断;若上一采样时刻数据也为触发数据,则认为当前数据确实触发;若上一采样时刻数据未触发,则先存储当前采样数据,等待下一采样时刻数据到来,对下一采样数据进行事件触发判断;若下一采样时刻数据为触发数据,则认为当前数据确实触发,上一采样时刻数据未触发是偶然干扰,否则,认为当前采样值未触发;
[0020]S33、对于置0的当前数据,查询上一采样时刻数据,并对其进行事件触发判断;若上一采样时刻数据也为触发数据,则先存储当前采样数据,等待下一采样时刻数据到来,对下一采样数据进行事件触发判断;若下一采样时刻数据为触发数据,则认为当前数据确实触发,上一采样时刻数据未触发是偶然干扰,否则,认为当前采样值未触发;若上一采样时刻数据为未触发数据,认为当前采样值未触发。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充电桩电力数据智能采集装置,包括:采集模块、存储模块、计算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和时钟模块;
[0022]所述采集模块,提供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并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对机动车充电时充电桩系统中电压、电流数据等进行采集,用于后续数据处理;
[0023]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计算机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对处理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数据及参数进行存储;
[0024]所述计算处理模块,与所述通信模块相连接,用于对数据进行干扰判断以及事件触发判断处理;
[0025]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和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将数据上传;
[0026]所述时钟模块,与所述计算机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加装时间戳。
[0027]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采用CAN协议、RS

485协议或无线通信种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实现与充电桩的数据交换,对数据进行采集和上传。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充电桩电力数据智能采集方法中的步骤。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充电桩电力数据智能采集方法中的步骤。
[003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数据采集端引入事件触发机制,当系统正常运行时,由于前后采集到的电力数据之间不满足事件触发条件,因此此类数据不会被传输,而只有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当前采样值满足事件触发条件,并被判断为触发数据时,当前采样值才被传输。
[0032]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电力数据量的
上传,而且保证电力系统控制需要的异常数据均能及时完整地传输,排除数据干扰,节省网络通信资源,减少传输成本。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原理流程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集方法算法流程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充电桩电力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机动车充电桩系统场景,初始化当前采样时刻数据、上次触发时刻数据以及事件触发阈值系数;S2、引入基于离散采样数据的事件触发机制,设定事件触发条件,对当前采样时刻数据进行事件触发判断;S3、进行多组数据防误触发判断(权3);S4、满足事件触发条件的当前采样值被上传,并更新上次触发时刻数据,否则不上传当前采样值,并保持上次触发时刻数据不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触发机制是基于离散采样数据的数据触发,其数学表述为[x((k+j)h)

x(kh)]
T
Ω[x((k+j)h)

x(kh)]≥σx
T
((k+j)h)Ωx((k+j)h)
ꢀꢀꢀꢀꢀꢀ
(1)其中,h为采样周期,j=1,2,3

,Ω为正定矩阵,σ∈[0,1)为事件触发阈值系数;针对实际的机动车充电桩系统场景,修改成一维形式,如下式所示:||x(kh+t)

x(t)||>σ||x(kh+t)||
ꢀꢀꢀꢀꢀꢀ
(2)其中,h为数据采集周期,σ为设定的事件触发阈值系数,x(kh+t)为当前时刻采样值,x(t)为上次触发时刻的采样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采用多组相邻数据进行综合事件触发判断,防止由于偶然电磁干扰导致当前时刻采样值成为异常数据而影响后续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具体包括:S31、对当前采样值进行判断,若满足事件触发条件,将当前数据标志置1,否则置0;S32、对于置1的当前数据,查询上一采样时刻数据,并对其进行事件触发判断;若上一采样时刻数据也为触发数据,则认为当前数据确实触发;若上一采样时刻数据未触发,则先存储当前采样数据,等待下一采样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东赵昕徐红伟窦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环瑞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