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66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它包括主体、检测孔,主体设计为矩形体,主体上面均匀竖向设计有若干检测孔,所述检测孔包括上部端孔和下部长孔,上部端孔下端中间设计下部长孔,上部端孔上端联通主体的上端面,下部长孔下端联通主体的下端面;所述上部端孔和下部长孔之间还设计有过渡锥孔,过渡锥孔的大口径端连接上部端孔的下端,过渡锥孔的小口径端连接下部长孔的上端;所述上部端孔、过渡锥孔以及下部长孔设计同轴心孔;优点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高压二极管引线通过下部长孔检测其弯曲度,高压二极管引线的T型头通过上部端孔检测器同心度,能够同时适应对φ0.5T型引线同心度和弯曲度进行检验。线同心度和弯曲度进行检验。线同心度和弯曲度进行检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二极管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

技术介绍

[0002]高压二极管主流产品引线规格是φ0.5T型引线。高压二极管电极引线通过引线插入机装至上、下石墨模,然后与硅块在石墨模进行组装,进入组立炉中烧结。如果引线线性不挺直,也就是弯曲度达不到工艺要求,引线就不能充分进入石墨模,该引线则作为不良品剔除掉,这样影响操作效率,造成损失。如果引线T型头部与本体引线不同心,则烧结出来的部品偏心严重,在后道压塑工序造成根部压伤不良。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模具,在受入检查过程中检验引线的同心度和弯曲度。也就是说,将引线不良及早在材料进货检验中发现并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设计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检验引线的同心度和弯曲度。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它包括主体、检测孔,主体设计为矩形体,主体上面均匀竖向设计有若干检测孔,所述检测孔包括上部端孔和下部长孔,上部端孔下端中间设计下部长孔,上部端孔上端联通主体的上端面,下部长孔下端联通主体的下端面;所述上部端孔和下部长孔之间还设计有过渡锥孔,过渡锥孔的大口径端连接上部端孔的下端,过渡锥孔的小口径端连接下部长孔的上端;所述上部端孔、过渡锥孔以及下部长孔设计同轴心孔。
[0006]所述的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是塑封高压硅堆用φ0.5
×
0.9mmT型铜引线检验模。r/>[0007]所述的主体两端下端还分别设计有一直角槽,两个直角槽口部下端内侧分别设计有一凸台;两侧的凸台下端分别安装有两个支脚。
[0008]所述的上部端孔的深度大于等于高压二极管引线的T型头的高度,且上部端孔的内径与大于等于高压二极管引线的T型头的外径;下部长孔的内径大于等于高压二极管引线的直径。
[0009]所述的上部端孔的深度比高压二极管引线的T型头的高度大1
±
0.15mm且上部端孔的内径比高压二极管引线的T型头的外径大0.046~0.053mm;所述下部长孔的深度设计为9.5mm;下部长孔的内径比高压二极管引线的直径大0.1mm。
[0010]本技术的优点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高压二极管引线通过下部长孔检测其弯曲度,高压二极管引线的T型头通过上部端孔检测器同心度,能够同时适应对φ0.5T型引线同心度和弯曲度进行检验。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前视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检测孔处局部剖视图。
[0014]图4是高压二极管引线的示意图(引线头部规格φ0.9,引线线径规格φ0.5)。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附图1

4,一种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它包括主体1、检测孔10,主体1设计为矩形体,主体1上面均匀竖向设计有若干检测孔10,所述检测孔10包括上部端孔2和下部长孔3,上部端孔2下端中间设计下部长孔3,上部端孔2上端联通主体1的上端面,下部长孔3下端联通主体1的下端面;所述上部端孔2和下部长孔3之间还设计有过渡锥孔4,过渡锥孔4的大口径端连接上部端孔2的下端,过渡锥孔4的小口径端连接下部长孔3的上端;所述上部端孔2、过渡锥孔4以及下部长孔3设计为同轴心孔。塑封高压硅堆用φ0.5
×
0.9mmT型铜引线包括T型头、引线,T型头下端中间连接由引线,T型头与引线之间设计有过渡圆角,本技术设计的上部端孔容纳T型头,过渡锥孔用来配合过渡圆角,下部长孔则是容纳引线。
[0016]所述的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是塑封高压硅堆用φ0.5
×
0.9mmT型铜引线检验模。
[0017]所述的主体1两端下端还分别设计有一直角槽5,两个直角槽5口部下端内侧分别设计有一凸台6;两侧的凸台6下端分别安装有两个支脚7。直角槽可以用来辅助操作人员拿起主体,支脚用来支撑主体,即使引线过长也能满足检测需要。
[0018]所述的上部端孔2的深度大于等于高压二极管引线的T型头的高度,且上部端孔2的内径与大于等于高压二极管引线的T型头的外径;下部长孔3的内径大于等于高压二极管引线的直径。
[0019]所述的上部端孔2的深度比高压二极管引线的T型头的高度大1
±
0.15mm且上部端孔2的内径比高压二极管引线的T型头的外径大0.046~0.053mm;所述下部长孔3的深度设计为9.5mm;下部长孔3的内径比高压二极管引线的直径大0.1mm。
[0020]本技术使用时,对塑封高压硅堆用φ0.5
×
0.9mmT型铜引线检验,抽样:每批抽200支进行检测,依次把塑封高压硅堆用φ0.5
×
0.9mmT型铜引线放入检测孔内,弯曲度检测:要求铜引线通过自身重量整个引线顺利落入下部长孔内;同心度检测:铜引线的T型头同时要全部落入上部端孔内;如果塑封高压硅堆用φ0.5
×
0.9mmT型铜引线符合上述弯曲度检测以及同心度检测描述则合格,任意一项不合格,则铜引线不合格,一批200支中不能超过4个不合格品,否则整批都不合格,这样就确保后续的烧结合格率高,减少残次品,减少后期进一步浪费,及时止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体、检测孔,主体设计为矩形体,主体上面均匀竖向设计有若干检测孔,所述检测孔包括上部端孔和下部长孔,上部端孔下端中间设计下部长孔,上部端孔上端联通主体的上端面,下部长孔下端联通主体的下端面;所述上部端孔和下部长孔之间还设计有过渡锥孔,过渡锥孔的大口径端连接上部端孔的下端,过渡锥孔的小口径端连接下部长孔的上端;所述上部端孔、过渡锥孔以及下部长孔设计同轴心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是塑封高压硅堆用φ0.5
×
0.9mmT型铜引线检验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二极管引线检验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生陈许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皋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