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248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包括舱体,设置于舱体内的光源供应系统、供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储备电源、避险人员聚集区和食物药品饮用水储备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水下隧道顶壁上的振动传感器,设置于隧道外的救生信息监控装置,设置于舱体内的水位传感器、定位装置和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设置于仓体内舱门入口位置处的红外人数探测传感器,设置于舱体外的声光警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灾难发生后可为遇险人员提供较为安全的避险空间和保证避险人员基本的生存条件,且智能化程度高,可自动检测到水下隧道险情的发生,从而作出合理的应急响应,能提高险情发生后人员安全脱险的可能性和降低发生二次安全意外事故的概率。事故的概率。事故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救援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下穿河流、海峡等水下隧道的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差、埋深浅、跨度大、周边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施工中隧道极易发生变形坍方、渗漏导致涌水甚至大规模涌水等灾害。此类灾害一旦发生,抢救被困人员极其困难,在没有保障生存的条件下,最终导致被困人员严重受伤甚至遇难。隧道施工救生舱作为隧道施工行业应急救援设备,在灾害事故发生后,为幸存人员提供安全避难空间,保障避难人员的基本生存条件等待救援,减少灾害事故带来的损失。
[0003]目前,国内外救生舱大多是为陆地矿井和隧道设计的,无法满足水下隧道施工的使用需求,且智能化程度低,在遇到险情时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一个性能可靠的水下隧道施工救生舱,可为灾难发生后被困人员提供生存条件,保障隧道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隧道施工救生舱系统,其在灾难发生后可为遇险人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包括舱体(1),设置于舱体(1)内的光源供应系统(2)、供氧系统(3)、空气净化系统(7)、储备电源(4)、避险人员聚集区(5)和食物药品饮用水储备区(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水下隧道顶壁上的振动传感器(6),设置于隧道外的救生信息监控装置(12),设置于舱体(1)内的水位传感器(13)、定位装置(9)和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8),设置于仓体(1)内舱门入口位置处的红外人数探测传感器(10),设置于舱体(1)外的声光警报装置(11);所述供氧系统(3)的氧气输出口设置有流量自动调节电磁阀(3073);所述舱体(1)的一侧设置有舱门(101),及可自动控制舱门开合状态的舱门控制器(102);所述水位传感器(13)用于实时监测舱体(1)内部的水位,并将舱内水位信息发送至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8);所述振动传感器(6)用于实时监测舱体(1)振动幅度,并将振动幅度信息发送至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8);所述红外人数探测传感器(10)用于实时探测进入舱体(1)内的避险人数,并将避险人数信息发送至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8);所述定位装置(9)用于每隔一段时间采集舱体(1)的实时位置,并将舱体实时位置数据发送至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8);所述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8)包括,用于接收振动幅度信息,若振动幅度超过设定阈值则发出警报启动指令至声光警报装置(11)和发出舱门开启控制指令至舱门控制器(102);用于接收避险人数信息,从而计算出舱体(1)内满足该避险人数正常生存所述的实时氧气供给速率,并根据实时氧气供给速率发出指令控制流量自动调节电池阀(3073)至对应的开度;用于根据实时氧气供给速率数以及供氧系统(3)中储存的氧气量计算出氧气可用时间;用于接收避险人数信息和舱内水位信息,若避险人数达到舱体(1)最大允许避险人数或/和舱内水位达到设定水位阈值,则发出警报关闭指令至声光警报装置(11)和发出舱门关闭控制指令至舱门控制器(102);用于将舱体实时位置、避险人数和氧气可用时间信息发送至救生信息监控装置(12);所述舱门控制器(102)用于接收舱门关闭控制指令或舱门开启控制指令分别控制舱门进行开启或关闭;所述声光警报装置(11)用于接收警报启动指令或警报关闭指令进而发出声光警报以提醒避险人员或停止发出声光警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8)与救生信息监控装置(12)通过有线通信,有线通信的媒介埋设于水下隧道内且留有至少100米的自由伸缩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药品饮用水储备区(14)储备有急救药品以及满足最大允许避险人数生存72h的食品和饮用水。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弘宇彭可云任世玉肖彬吴文瑜雷润杰傅鹤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