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57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其轻量化从而搬运性优异,在保管时紧凑,并且低成本化。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漂浮体(10),将多个浮子(10a~10d)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并将上下方向上相邻的浮子彼此连结而构成;以及两个隔壁板(20、20),分别设置于多个浮子(10a~10d)中的最上部及最下部的浮子(10a、10d)的内周侧,通过漂浮体(10)的内周面和两个隔壁板(20、20)形成防止水从外部浸入并收容避难者的封闭的收容空间(SP),在两个隔壁板(20、20)分别设有用于供避难者出入收容空间(SP)的门(24)。间(SP)的门(24)。间(SP)的门(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发生海啸或洪水等水灾时用于紧急避难的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

技术介绍

[0002]日本是地震国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巨大地震,需要为因巨大地震的发生而来袭的大的海啸做准备。另外,不限于地震,即使在河川泛滥、洪水等水灾容易发生的场所,也需要对其进行准备。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的水灾避难所,在平时能够紧凑地保管,在发生海啸等水灾时,瞬间形成具有由能够吸收冲击的气袋构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壁的避难用的居住空间,一边漂流一边等待救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712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4]在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的水灾避难所中,在设置于避难所的最下部的收纳部存放用于使气袋瞬时膨胀的高压储气瓶、起动装置等重物,降低避难所整体的重心位置,成为在水面上始终具有正的复原性的构造。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避难所中,成为将设置于避难所上部的盖部开闭而相对于居住空间进行出入的构造。但是,在避难所的最下部设置收纳部并在其中收纳高压储气瓶、起动装置等重物的构造中,作为便携式的避难所,重量变得相对较重,并且由于设置高压储气瓶、起动装置等,避难所的成本也升高。另外,在海啸或洪水的激流或被其冲掉的瓦砾中,难以稳定地保持避难所的姿势,也可充分地设想避难所侧翻或上下翻转的情况。在避难所上下翻转的状态下,无法打开设置于避难所上部的盖部,难以从避难所掌握外部的状况、从避难所逃脱、或将空气取入到避难所内。而且,如果以稳定地保持避难者的姿势为前提而利用设置于避难所的基座部的安全带将避难者固定于避难所内,则在发生了避难所侧翻或上下翻转那样的情况下,避难者无法采取适当的行动,反而还可能陷入危险的状态。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即使在海啸或洪水的激流或被其冲掉的瓦砾中,也能够进一步提高避难者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其更轻量化从而便携性优异,在收纳保管时紧凑,并且更低成本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6]本专利技术的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的特征在于,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漂浮体,将分别
通过气体注入阀向内部注入气体而具有中空面包圈状的多个浮子沿上下方向层叠,并将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浮子彼此连结而构成;以及两个隔壁板,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浮子中的最上部及最下部的浮子的内周侧,通过所述漂浮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两个隔壁板而形成防止水从外部浸入并收容避难者的封闭的收容空间,在所述两个隔壁板分别设有用于供避难者出入所述收容空间的门。通过在分别设置于最上部和最下部的浮子的隔壁板双方设置门,即使在避难所上下翻转、一个隔壁板被淹没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设置于另一个隔壁板的门来掌握外部的状况,或从避难所逃脱。
[0007]优选地,所述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具备安全带,该安全带由在所述两个隔壁板之间延伸且相互分离地并排设置的两根带构成,并且通过在所述漂浮体的内周面与所述两根带之间配置避难者的身体来防止该避难者的跌倒。根据该结构,避难者仅通过进入这两根带与漂浮体的内周面之间就能够防止跌倒,不需要其他操作。避难者在向避难所外逃脱时也不需要进行安全带的解除操作。
[0008]更优选地,在所述两个隔壁板分别形成有用于从外部向所述收容空间取入空气的空气孔,所述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还具有封堵塞,该封堵塞通过手动操作相对于所述空气孔进行插拔。通过在设置于两个隔壁板的空气孔分别插入封堵塞,能够可靠地防止水的侵入,在需要取入空气的情况下,通过手动地将未被淹没的一侧的封堵塞从空气孔拔出,能够容易地应对。
[0009]更优选地,可以采用在所述两个隔壁板的门分别设有能够目视确认外部的由透明材料构成的窗的结构。通过在两个隔壁板的门设置窗,即使避难所上下翻转,也能够不打开门而掌握外部的状况。专利技术效果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即使在海啸或洪水的激流或被其冲掉的瓦砾中,也能够提高避难者的安全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其轻量化从而搬运性优异,在保管时紧凑,并且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图1的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的门打开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图1的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的概略构造的纵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浮子间的连结方法的一例的图。图6A是表示隔壁板的构造的剖视图。图6B是表示将图6A的隔壁板的门打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C是表示设于图6A的隔壁板的锁定机构的解除状态的剖视图。图7中(a)是表示将形成于门的空气孔用封堵塞封堵后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从空气孔拔出封堵塞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A是表示设于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的跌倒防止用的安全带的构造的图。图8B是在避难所的收容空间内设有多个安全带的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的保管状态下的外形形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以下称为避难所)1的基本构造。如图1~图4所示,避难所1包括:由在上下方向上层叠的多个(4个)浮子10a~10d构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漂浮体10;以及分别设置于最上部的浮子10a和最下部的浮子10d的内周侧的隔壁板20、20,通过漂浮体10的内周面和两个隔壁板20、20形成了防止水从外部浸入并收容避难者EH的封闭的收容空间SP。构成漂浮体10的多个浮子10a~10d的上下方向上相邻的浮子彼此连结。隔壁板20、20形成为圆板状,其外周缘部与最上部的浮子10a和最下部的浮子10d的内周面连结。
[0013]多个浮子10a~10d例如由橡胶材料形成,具有与轮胎内胎同样的构造。在浮子10a~10d的外周部分别设有气体注入阀11,当通过该气体注入阀11向浮子10a~10d的内部注入充填空气等气体时,浮子10a~10d会具有图1~图4所示的中空面包圈状的形态。
[0014]隔壁板20由固定于浮子10a或浮子10d的内周面的大致环状的固定部22、和对形成于该固定部22的出入口22a进行开闭的门24构成。固定部22和门24由聚酯等树脂形成。另外,对于隔壁板20的详细构造在后面叙述。门24通过铰链25与固定部22连结,门24能够朝向外侧打开。如后所述,在门24形成有窗26以及用于向收容空间SP取入空气的空气孔28。
[0015]图5示出了浮子10a~10d间的连结方法的一例。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浮子10a、10b的外周面,在周向上局部地用粘接剂分别粘贴有布部件fb。布部件fb由氯磺化聚乙烯(CSM)、聚氯乙烯(PVC)等材料形成,区域R1所示的布部件fb彼此接触的部分通过缝合而结合。由此,将浮子10a与浮子10b之间连结,并使得水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其特征在于,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漂浮体,将分别通过气体注入阀向内部注入气体而具有中空面包圈状的多个浮子沿上下方向层叠,并将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浮子彼此连结而构成;以及两个隔壁板,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浮子中的最上部及最下部的浮子的内周侧,通过所述漂浮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两个隔壁板而形成防止水从外部浸入并收容避难者的封闭的收容空间,在所述两个隔壁板分别设有用于供避难者出入所述收容空间的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其中,所述水灾避难用简易避难所具备安全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明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耐震设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