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结强度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25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粘结强度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由质量比为3~4:1的A剂和B剂混合组成,其中A剂包括改性环氧树脂65~70份、表面活性剂5~10份、偶联剂0.5~3份、填料25~30份和消泡剂1~5份;B剂为15~25份固化剂。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高粘结性环氧树脂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力,耐久性以及潮湿或水下修复的能力。制备方法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粘结强度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修复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粘结强度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建筑物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期暴露在空气或水中的混凝土建筑往往会出现裂缝,造成渗漏导致使用方财产和经济等方面损失,长期的渗漏会使建筑物内部发生霉变,渗漏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普通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材料在水下或高低温环境修复效果较差,很难满足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要求,因此有必要使用新型建筑功能修复材料如环氧树脂作为修复材料进行改性提升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
[0003]公开号为CN108129946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用于潮湿环境混凝土结构修复的贻贝粉改性修复剂。该专利技术利用邻苯二酚和苯酚混合物对多元胺进行改性,得到仿生酮亚胺固化剂使得环氧树脂固化产物具备较高的粘附力和内聚力。专利技术CN109516747公布了一种混凝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利用热变材料受热收缩,放热膨胀的特点,充分填补裂缝空隙,修复能力较高。以上专利技术仅解决了部分裂缝修复过程的问题,对于处于地下水下环境的建筑裂缝仍不能修复完全,因此研制一种能够在水下实现混凝土裂缝修复的高粘结性环氧树脂修复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高粘结强度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由质量比为3~4:1的A剂和B剂混合组成,其中A剂包括改性环氧树脂65~70份、表面活性剂5~10份、偶联剂0.5~3份、填料25~30份和消泡剂1~5份;B剂为15~25份固化剂。
[0006]优选的,所述A剂和B剂的质量比为3:1。
[0007]所述A组分中改性环氧树脂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将重量比为10

20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Tris)加入到1000

1500份盛有去离子水和甲醇混合液的烧杯中(水和甲醇的质量比为=4:1),搅拌使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Tris)完全溶解;将1

3份盐酸多巴胺迅速加入到混合液,常温搅拌反应20

25h,离心5

10min,得到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冲洗几次直到上层溶液变成无色;将产物冷冻干燥12

18h,得到聚多巴胺纳米球,量取200

300份的无水乙醇加入锥形瓶,加入1

3份聚多巴胺纳米球到锥形瓶中,超声处理2

4h,称量20

40份的E51或E44环氧树脂,加入到锥形瓶,超声处理0.5

2h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环氧树脂。E51环氧树脂代表平均环氧值51/100,环氧值N/100为0.48

0.54;E44环氧树脂代表平均环氧值为44/100,环氧值N/100为0.41

0.47。
[0008]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0009]所述偶联剂为锆类偶联剂四正丙基锆酸酯。
[0010]所述消泡剂为硅油。
[0011]所述填料为MXene(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与酚醛胺经超声分散过滤干燥制得改性MXene。
[0012]所述固化剂为酚醛胺、酮亚胺、聚醚胺的一种或多种。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4]本专利技术先合成了改性环氧树脂,使得环氧树脂在水环境中仍可以具有超强的粘结力,同时使用酚醛胺、酮亚胺、聚醚胺等固化剂也保证了环氧树脂在水中的固化程度,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形成网状结构可以增强修复材料的韧性和强度,达到提高裂缝修复耐久性的作用,同时采用酚醛胺改性纳米材料MXene,增强了纳米MXene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接性,并且提升了固化产物的各项力学性能,从而制备得到高粘结性环氧树脂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力,耐久性以及潮湿或水下修复的能力。不仅如此,由于各组分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使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先将10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00份离子水和甲醇混合液(水和甲醇的质量比为=4:1),1份盐酸多巴胺,200份的无水乙醇,1份聚多巴胺纳米球,20份的环氧树脂E51制取改性环氧树脂。将65份改性环氧树脂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5份;锆类偶联剂四正丙基锆酸酯0.5份;消泡剂硅油1份;改性MXene 25份混合均匀得到A组分。B组分为酚醛胺15份。
[0018]将A组分与B组分按3:1的重量比常温下充分混合即可得到高粘结性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
[0019]实施例2
[0020]先将15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00份离子水和甲醇混合液(水和甲醇的质量比为=4:1),2份盐酸多巴胺,300份的无水乙醇,2份聚多巴胺纳米球,25份的环氧树脂E51制取改性环氧树脂。将66份改性环氧树脂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6份;锆类偶联剂四正丙基锆酸酯1份;消泡剂硅油2份;改性MXene 27份混合均匀得到A组分。B组分为酮亚胺17份。
[0021]将A组分与B组分按3.2:1的重量比常温下充分混合即可得到高粘结性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
[0022]实施例3
[0023]先将15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200份离子水和甲醇混合液(水和甲醇的质量比为=4:1),1份盐酸多巴胺,200份的无水乙醇,1份聚多巴胺纳米球,30份的环氧树脂E51制取改性环氧树脂。将68份改性环氧树脂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7份;锆类偶联剂四正丙基锆酸酯2份;消泡剂硅油3份;改性MXene 28份混合均匀得到A组分。B组分为聚醚胺20份。
[0024]将A组分与B组分按3.4:1的重量比常温下充分混合即可得到高粘结性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
[0025]实施例4
[0026]先将20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500份离子水和甲醇混合液(水和甲醇的质量比为=4:1),2份盐酸多巴胺,250份的无水乙醇,2份聚多巴胺纳米球,35份的环氧树脂E44制取改性环氧树脂。再将69份改性环氧树脂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9份;锆类偶联剂四正丙基锆酸酯2.5份;消泡剂硅油4份;改性MXene 29份混合均匀得到A组分。B组分为酚醛胺21份。
[0027]将A组分与B组分按3.6:1的重量比常温下充分混合即可得到高粘结性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
[0028]实施例5
[0029]先将20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500份离子水和甲醇混合液(水和甲醇的质量比为=4:1),3份盐酸多巴胺,300份的无水乙醇,3份聚多巴胺纳米球,40份的环氧树脂E44制取改性环氧树脂。再将70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粘结强度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由质量比为3~4:1的A剂和B剂混合组成,其中A剂包括改性环氧树脂65~70份、表面活性剂5~10份、偶联剂0.5~3份、填料25~30份和消泡剂1~5份;B剂为15~25份固化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结强度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优选的,所述A剂和B剂的质量比为3: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结强度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中改性环氧树脂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将重量比为10

20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加入到1000

1500份盛有去离子水和甲醇混合液的烧杯中,水和甲醇的质量比为=4:1,搅拌使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完全溶解;将1

3份盐酸多巴胺迅速加入到混合液,常温搅拌反应20

25h,离心5

10min,得到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冲洗几次直到上层溶液变成无色;将产物冷冻干燥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行洋李铃万子恒朱远航贺恺智曾笑晨汤正辉谭鑫刘森野陈威苏英陈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