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纳型便携式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701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纳型便携式充电器,包括外壳体和通过固定螺丝安装于所述的外壳体内部中心位置的变压器,所述的外壳体内设置有供所述的变压器安装的内腔,所述的内腔四边侧均设置有L型安装加强筋,所述的L型安装加强筋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散热框架,所述的L型安装加强筋之间均滑动式安装有抽屉,通过此结构,实现线缆的隐藏式收纳,同时在充电时抽屉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散热腔与内腔之间与外界连通,便于变压器散热,保护了设备,避免高温负荷,延长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令设备的运转更为安全长久。更为安全长久。更为安全长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纳型便携式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收纳型便携式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使用中,时常发生电瓶故障,导致电瓶需要接入大功率的充电设备来启动车辆,对于大功率充电的设备来说,其线缆一般较长,因而使用者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大多数都会遇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电线在收纳后较为容易被缠绕成一团,造成不方便解除的情况,同时,此类充电器一般为不锈钢外壳体,且没有设置散热结构,在使用期间容易因发热后的热量堆积引起的过热或者是毁损的意外,较为危险。
[0003]伴随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1744099U一种便携式的多功能应急启动电源,该结构中的夹子后端连接有较长的电缆电线,且其主体外壳的散热器只固定设置于一侧,容易导致线缆的卷绕,拆解麻烦,同时散热不均匀导致元器件使用寿命降低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收纳型便携式充电器来改善上述的不便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纳型便携式充电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收纳型便携式充电器,包括外壳体和通过固定螺丝安装于所述的外壳体内部中心位置的变压器,所述的外壳体内设置有供所述的变压器安装的内腔,所述的内腔四边侧均设置有L型安装加强筋,所述的L型安装加强筋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散热框架,所述的L型安装加强筋之间均滑动式安装有抽屉,所述的抽屉内活动设置有绕线机构,所述的外壳体与所述的变压器之间安装有缓冲座。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绕线机构包括活动安装与所述的抽屉内的转动销、与所述的转动销相连接的绕线柱、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的绕线柱上且供线缆进入的限位凸起、与所述的线缆两端电性连接的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缓冲座包括与所述的外壳体一侧焊接第一垫座、与所述的变压器通过螺丝连接的第二垫座和位于所述的第一垫座、第二垫座之间的缓冲弹簧。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插头可拆卸安装于电源插座和充电设备上,所述的变压器两侧均设置有插线板,所述的插线板内均安装有供所述的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连接的插线端座。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抽屉外侧设置有拉手,所述的缓冲座设置有不少于4个。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内腔相连通的散热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拉出所述的抽屉,把绕线柱沿所述的转动销转动方向进行转动,使之从横向变为竖向,将所述的线缆从所述的限位凸起中取出,将第二插头插入电源插座或充电设备上,第一插头插入插线端座内,连接其充电线缆,变为充电状态,通过此结构,实现线缆的隐藏式收纳的目的,同时在充电时,抽屉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散热腔与内腔之间与外界连通,便于变压器散热,保护了设备,避免高温负荷的负面影响,延长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令设备的运转更为安全长久。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绕线柱与线缆的配合方式放大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16]其中:外壳体1、内腔2、L型安装加强筋4、散热框架5、变压器6、垫架7、第二垫座8、缓冲弹簧9、插线板10、插线端座11、抽屉12、拉手13、第一垫座14、绕线柱15、转动销16、限位凸起17、第一插头18、第二插头19、线缆20、电源插座21、充电设备22。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8]请参阅图1

图3结合所示,一种收纳型便携式充电器,包括外壳体1和通过固定螺丝安装于所述的外壳体1内部中心位置的变压器6,所述的外壳体1内设置有供所述的变压器6安装的内腔2,所述的内腔2四边侧均设置有L型安装加强筋4,所述的L型安装加强筋4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散热框架5,所述的L型安装加强筋4之间均滑动式安装有抽屉12,所述的抽屉12内活动设置有绕线机构,所述的外壳体1与所述的变压器6之间安装有缓冲座,所述的绕线机构包括活动安装与所述的抽屉12内的转动销16、与所述的转动销16相连接的绕线柱15、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的绕线柱15上且供线缆20进入的限位凸起17、与所述的线缆20两端电性连接的第一插头18和第二插头19。
[0019]具体而言,本技术的方案在使用时,首先拉出所述的抽屉12,并把所的绕线柱15沿所述的转动销16转动方向,从横向变为竖向之后,再将所述的线缆20从所述的限位凸起17的限制中释放,并从抽屉12中抽出,最后把第二插头19插入电源插座或充电设备22上,第一插头18插入插线端座11内,连接其充电线缆,变为充电状态。通过此结构,本技术实现了线缆的隐藏式收纳的目的,同时在充电时抽屉12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散热腔3与内腔2之间与外界连通,便于变压器6散热,保护了设备,避免高温负荷,延长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令设备的运转更为安全长久。
[0020]进一步的,参照图1所示,所述的缓冲座包括与所述的外壳体1一侧焊接第一垫座14、与所述的变压器6通过螺丝连接的第二垫座8和位于所述的第一垫座14、第二垫座8之间的缓冲弹簧9,在运送或使用过程中,上述缓冲结构的设置,令设备在运送或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缓冲结构吸收、减少来自外界的冲击,保护变压器6及其他内部元器件结构,降低磕碰损坏发生的概率,避免其与充电器外壳1内侧发生碰撞导致的损坏问题,提高设备在使用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0021]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的第二插头19可拆卸安装于电源插座21和充
电设备22上,所述的变压器6两侧均设置有插线板10,所述的插线板10内均安装有供所述的第一插头18和第二插头19连接的插线端座11,其中,作为实施方式上的优选,电源插座21与充电设备22为与现行国标一致且适配第一插头18与第二插头19的插座板以及可充电设备22。
[0022]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的抽屉12外侧设置有拉手13,所述的缓冲座设置有不少于4个通过拉手13可以方便使用者快捷地拉出抽屉12,所述的外壳体1底部焊接有垫架8,完成需要的散热通风或者是设备检修的操作,并且,所述拉手13同时也可以在抽屉12锁定的状态下,成为搬运设备所需要的辅助抓手,避免因使用者手滑而抓不紧外壳体的问题,提高了设备搬运时候的安全性;而设置的垫架7则可以使外壳体1在放置地上时,可以不与地面直接接触,避免了壳体湿水的情况,防止因长期接触地面水汽而引起的内部结构短路或者是外壳体腐蚀的问题,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0023]进一步的,参照图1所示,所述的散热框架5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内腔2相连通的散热孔,通过散热框体5的设置提升外壳体1的散热能力,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纳型便携式充电器,包括外壳体(1)和通过固定螺丝安装于所述的外壳体(1)内部中心位置的变压器(6),所述的外壳体(1)内设置有供所述的变压器(6)安装的内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腔(2)四边侧均设置有L型安装加强筋(4),所述的L型安装加强筋(4)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散热框架(5),所述的L型安装加强筋(4)之间均滑动式安装有抽屉(12),所述的抽屉(12)内活动设置有绕线机构,所述的外壳体(1)与所述的变压器(6)之间安装有缓冲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纳型便携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机构包括活动安装与所述的抽屉(12)内的转动销(16)、与所述的转动销(16)相连接的绕线柱(15)、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的绕线柱(15)上且供线缆(20)进入的限位凸起(17)、与所述的线缆(20)两端电性连接的第一插头(18)和第二插头(1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秀香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快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