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靠背支撑的汽车座椅舒适躺姿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07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靠背支撑的汽车座椅舒适躺姿调节机构,包括靠背支撑结构和躺姿支撑调节结构,靠背支撑结构和躺姿支撑调节结构两侧分别共用一个主支架,主支架上端通过挂接件挂接在座椅骨架上横梁上,靠背支撑结构是在靠背位置两侧主支架之间连接支撑钢丝,躺姿支撑调节结构包括主支架下部和连接在主支架下端部EPP支撑块;主支架在座垫与靠背咬合位置为U形,U形中间位置与旋转支撑轴可旋转连接,旋转支撑轴两端与座椅骨架两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躺姿时减小甚至消除坐垫与靠背咬合位置的压力差,从而实现舒适躺姿。从而实现舒适躺姿。从而实现舒适躺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靠背支撑的汽车座椅舒适躺姿调节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靠背支撑的汽车座椅舒适躺姿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前排座椅向后放倒后,靠背和座垫咬合位置会形成靠背高、座垫低的台阶,躺姿下能感知到阶跃压差,腰部明显被顶起,大转子到骶椎之间区域悬空,达不到躺姿的舒适性需求。部分厂家关注了座椅在躺姿下舒适性问题,主要从造型和增加调节机构件两方面解决此问题,造型受到一定限制,需要座椅的造型风格适合才行。在机构件方面,延锋安道拓提出CN202122252105.4 汽车座椅座部后端抬升机构,需要安装电机提供动力。此外延锋 CN20180952340.2和东风CN202110643449.X分别提出改动比较大的座椅骨架调节机构满足躺姿舒适的需求,造价昂贵,普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靠背和座垫咬合位置存在压差阶跃,影响躺姿乘车舒适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集成靠背支撑的汽车座椅舒适躺姿调节机构,实现靠背和座垫咬合位置压差减小甚至消失,提高躺姿乘车时候舒适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靠背支撑的汽车座椅舒适躺姿调节机构,包括靠背支撑结构和躺姿支撑调节结构,靠背支撑结构和躺姿支撑调节结构两侧分别共用一个主支架,主支架上端通过挂接件挂接在座椅骨架上横梁上,靠背支撑结构是在靠背位置两侧主支架之间连接支撑钢丝,躺姿支撑调节结构包括主支架下部和连接在主支架下端部EPP支撑块;主支架在座垫与靠背咬合位置为U形,U形中间位置与旋转支撑轴可旋转连接,旋转支撑轴两端与座椅骨架两侧固定连接,汽车座椅调整为躺姿时,座椅骨架上横梁带动两侧主支架绕旋转支撑轴旋转,EPP支撑块随着主支架转动向上抬起,推动坐垫与靠背咬合位置的坐垫抬起。
[0005]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支撑结构是在两侧主支架之间连接支撑钢丝,包括胸廓支撑钢丝、过渡支撑钢丝和腰部支撑钢丝;胸廓支撑钢丝设置在主支架上部,其中部弯曲呈波浪状;腰部支撑钢丝设置在主支架靠近靠背下部位置;在腰部支撑钢丝和胸廓支撑钢丝之间的主支架之间设有过渡支撑钢丝。
[0006]进一步地,所述腰部支撑钢丝可以用腰托代替,腰托与两侧主支架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EPP支撑块断面为三角形状,包括三个斜面,分别为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三斜面,主支架连接在第一斜面和第三斜面相交处。
[0008]进一步地,所述EPP支撑块第三斜面下部设有吸声垫。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架与旋转支撑轴通过支架套环可旋转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套环和旋转支撑轴之间设有旋转缓冲垫。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集成靠背支撑的汽车座椅舒适躺姿调节机构,将背支撑结构1和躺姿支撑调节结构2通过主支架连接起来,主支架在座靠咬合位置采用U 形结构,在正常坐姿时靠背支撑结构起支撑背部作用,在躺姿时,主支架带动躺姿支撑调节结构2向上,对臀部和腿部起到支撑作用,减小甚至消除坐垫与靠背咬合位置的压力差,从而实现舒适躺姿。
[0013](2)主支架挂在座椅骨架上横梁上,随座椅骨架旋转,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14](3)腰托与两侧主支架固定连接,主支架能根据支撑强度要求,增加/减小主支架在腰部微凸起量,从而控制此位置泡沫厚度,使腰部支撑的软硬程度和受力状态更好的满足乘坐舒适性的要求.
[0015](4)主支架在腰部和肩部通过控制前屈程度或角度来分开控制泡沫厚度,满足腰部和肩部对泡沫舒适度的不同要求,能实现腰部和肩部支撑强度的舒适性灵活设计。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在座椅骨架上安装示意图;
[0020]图5是EPP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旋转支撑轴3连接示意图;
[0022]图7是坐姿时坐垫与靠背咬合位置示意图;
[0023]图8是躺姿时坐垫与靠背咬合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5]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的集成靠背支撑的汽车座椅舒适躺姿调节机构包括靠背支撑结构1和躺姿支撑调节结构2。靠背支撑结构1和躺姿支撑调节结构2两侧分别共用一个主支架101,主支架101上端通过挂接件4挂接在座椅骨架5上横梁上,主支架101在靠背下侧连接旋转支撑轴3,旋转支撑轴3两端与座椅骨架5两侧钣金件焊接固定。与传统横向挂接相比:主支架101弯曲形状设计自由,根据脊柱支撑特点分别为有无腰托,腰托行程进行设计。在超薄座椅设计的大趋势下,泡沫作为提供舒适柔软性的媒介,厚度会越来越薄,更凸显了靠背支撑机构如何有效避开感知硬点的重要性。
[0026]靠背支撑结构1以稳固的主支架101为依托,两侧主支架之间连接支撑钢丝,包括胸廓支撑钢丝102、过渡支撑钢丝103和腰部支撑钢丝104。胸廓支撑钢丝102设置在主支架101上部,其位置避开肩胛骨,中部弯曲呈波浪状,波浪的波峰高度c不同可以调节胸廓位置变形量。腰部支撑钢丝104设置在主支架101靠近靠背下部位置,在腰部支撑钢丝102和胸廓支撑钢丝104之间的主支架之间设有过渡支撑钢丝103,两个主支架101之间距离为b,主支架101之间距离b调节胸廓支撑钢丝102、过渡支撑钢丝103和腰部支撑钢丝104的变形量。驾乘者坐在座椅上后,倚靠在座椅靠背上后,驾乘者背部陷入座椅靠背的陷入量和支撑强度(支撑力度)由b和c调节决定。增加b和c后,驾乘者背部陷入座椅靠背的较多,背部与座椅靠
背接触面积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增加舒适性和获得合理的支撑性能。b取值150~300,c取值20~100。
[0027]腰部支撑钢丝可以用腰托代替。腰托与两侧主支架固定连接,主支架能根据支撑强度要求,增加或减小腰部凸起量,从而可以减小或增加靠背泡沫厚度,使腰部支撑的软硬程度和受力状态更好的满足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从舒适性角度,腰部和肩部需要的泡沫厚度是不一样,主支架在腰部和肩部通过控制前屈程度或角度来分开控制泡沫厚度,满足腰部和肩部对泡沫舒适度的不同要求,能实现腰部和肩部支撑强度的舒适性灵活设计。
[0028]躺姿支撑调节结构2包括主支架101下部和连接在主支架101下端部EPP 支撑块201,EPP支撑块201断面为三角形状,包括三个斜面,分别为第一斜面 2011,第二斜面2012和第三斜面2013,主支架101连接在第一斜面2011和第三斜面2013相交处。正常驾乘时,座椅躺姿支撑机构2处于原位,EPP支撑块 201与主支架101连接的第一斜面2011起辅助支撑作用,主要是坐垫支撑起到对身体支撑作用和靠背支撑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靠背支撑的汽车座椅舒适躺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支撑结构(1)和躺姿支撑调节结构(2),靠背支撑结构(1)和躺姿支撑调节结构(2)两侧分别共用一个主支架(101),主支架(101)上端通过挂接件(4)挂接在座椅骨架(5)上横梁上,背支撑结构(1)是在靠背位置两侧主支架之间连接支撑钢丝,躺姿支撑调节结构(2)包括主支架(101)下部和连接在主支架(101)下端部EPP支撑块(201);主支架(101)在座垫与靠背咬合位置为U形,U形中间位置与旋转支撑轴(3)可旋转连接,旋转支撑轴(3)两端与座椅骨架(5)两侧固定连接,汽车座椅调整为躺姿时,座椅骨架上横梁带动两侧主支架(101)绕旋转支撑轴(3)旋转,EPP支撑块(201)随着主支架(101)转动向上抬起,推动坐垫与靠背咬合位置(8)的坐垫抬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靠背支撑的汽车座椅舒适躺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支撑结构(1)是在两侧主支架之间连接支撑钢丝,包括胸廓支撑钢丝(102)、过渡支撑钢丝(103)和腰部支撑钢丝(104);胸廓支撑钢丝(102)设置在主支架(101)上部,其中部弯曲呈波浪状;腰部支撑钢丝(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飞黄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