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蒸汽压缩机的冷凝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04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蒸汽压缩机的冷凝水泵,属于压缩蒸发组合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泵体,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设于所述泵体底部;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与所述泵体侧面和顶面接触;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与第二减震机构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泵体置于容置空间时,泵体底部与第一减震机构之间具有作用力,泵体顶部以及侧面都与第二减震机构之间具有作用力;泵体工作震动时,第一减震机构对泵体底部进行吸能减震,第二减震机构对泵体顶部以及侧面进行吸能减震,第二减震机构还对泵体工作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降低噪音。降低噪音。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蒸汽压缩机的冷凝水泵


[0001]本技术属于压缩蒸发组合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离心蒸汽压缩机的冷凝水泵。

技术介绍

[0002]在压缩蒸发组合系统中,在离心蒸汽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中会配套使用冷凝泵。压缩机与冷凝泵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压缩机上设有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冷凝泵上也设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接冷凝泵的冷媒入口,压缩机的冷媒入口接冷凝泵的冷媒出口。
[0003]但冷凝泵在工作过程中,泵体会出现明显的震动并伴随较大噪声的产生,震动不仅会提高冷凝泵工作过程中噪声问题,同时震动会加速冷凝泵内部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心蒸汽压缩机的冷凝水泵。
[0005]技术方案:一种离心蒸汽压缩机的冷凝水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冷媒输入端和冷媒输出端;第一减震机构,设于所述泵体底部;所述第一减震机构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对泵体减震;第二减震机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与所述泵体侧面和顶面接触;所述第二减震机构至少在两个方向上对泵体减震;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与第二减震机构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泵体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000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底座,水平设置;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减震槽;所述底座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通孔;第一伸缩杆,竖直设于所述减震槽内;所述第一伸缩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伸缩杆顶端设有第一减震台;所述泵体底部与第一减震台抵接,并且所述第一减震台受力向下压缩第一弹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泵体因工作产生震动时,第一伸缩杆、第一弹簧以及第一减震台对泵体底部进行减震吸能,减少泵体底部震动。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竖向柱,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竖向柱顶端向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水平部;至少两组减震组件,设于所述水平部的底端;所述减震组件与泵体顶面抵接;至少两组连接件,设于所述竖向柱下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通孔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泵体因工作产生震动时,减震组件对泵体顶部进行减震吸能,进而减少泵体震动,起到缓冲的作用。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水平部底面的固定块,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且向下延伸的第二伸缩杆,套接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弹簧,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下端部的第二减震台。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减震台与泵体顶端抵接,且之间具有作用力,使得第
二伸缩杆和第二弹簧压缩。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震台包括:连接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底面且抵接于所述泵体顶面的减震部,以及设于所述连接部顶面且位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两侧的减震外扩部;所述减震外扩部内设有防震胶圈。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伸缩杆压缩时,减震外扩部与固定块之间接触。
[00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柱靠近泵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为多孔结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泵体因工作产生震动时,弹性层对泵体尤其是泵体侧面减震吸能,起到了减震以及吸收噪音的作用。
[00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柱从下至上开设有若干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一端延伸至弹性层,且另一端连通于外界。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贯穿孔连通外界以及弹性层,进行热量交换,达到对泵体散热的效果。
[0018]有益效果:泵体置于容置空间时,泵体底部与第一减震机构之间具有作用力,泵体顶部以及侧面都与第二减震机构之间具有作用力;泵体工作震动时,第一减震机构对泵体底部进行吸能减震,第二减震机构对泵体顶部以及侧面进行吸能减震,第二减震机构还对泵体工作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1]图3是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至图3中各标注为:泵体10、冷媒输入端11、冷媒输出端12、第一减震机构20、底座21、减震槽22、通孔23、第一伸缩杆24、第一弹簧25、第一减震台26、第二减震机构30、竖向柱31、水平部32、减震组件33、固定块331、第二伸缩杆332、第二弹簧333、第二减震台334、连接部3341、减震部3342、减震外扩部3343、防震胶圈3344、连接件34、弹性层35、贯穿孔3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蒸汽压缩机的冷凝水泵,包括:泵体10,第一减震机构20,以及第二减震机构30。其中,泵体10上设有冷媒输入端11和冷媒输出端12。泵体10为立式冷凝泵。第一减震机构20安装在泵体10底部;第一减震机构20至少从一个方向上对泵体10进行减震;第二减震机构30与第一减震机构20可拆卸连接。第二减震机构30与泵体10侧面和顶面接触;第二减震机构30至少在两个方向上对泵体10进行减震。第一减震机构20与第二减震机构3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泵体10置于容置空间内。
[0024]第一减震机构20包括:底座21,第一伸缩杆24,第一弹簧25以及第一减震台26。底座21水平设置;底座21顶部开设有减震槽22。底座21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通孔23。第一伸缩杆24,竖直安装在减震槽22内;第一伸缩杆24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25;第一伸缩杆24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台26。使用时,泵体10底部与第一减震台26抵接,并且第一减震台26受力向下压缩第一弹簧25。
[0025]第二减震机构30包括:竖向柱31,至少两组减震组件33,以及至少两组连接件34。在本实施例中,减震组件33和连接件34均为两组。竖向柱31,与底座21可拆卸连接。竖向柱31顶端向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水平部32;两组减震组件33安装在水平部32的底端。使用时,减震组件33与泵体10顶面抵接。两组连接件34安装在竖向柱31下端;连接件34与通孔23连接。连接件34为带有螺纹的螺杆,第一减震机构20和第二减震机构30装配时,螺杆插入通孔23中,并采用螺母拧紧固定。减震组件33包括:固定块331,第二伸缩杆332,第二弹簧333,以及第二减震台334。固定块331固定在水平部32的底面。第二伸缩杆332安装在固定块331底面并向下延伸,第二弹簧333套接第二伸缩杆332的外壁上。第二减震台334安装在第二伸缩杆332的下端部。第二减震台334与泵体10顶端抵接,且之间具有作用力,使得第二伸缩杆332和第二弹簧333压缩。第二减震台334的具体结构包括:连接部3341,设于连接部3341底面且抵接于泵体10顶面的减震部3342,以及设于连接部3341顶面且位于第二伸缩杆332两侧的减震外扩部3343;减震外扩部3343内设有防震胶圈3344。第二伸缩杆332压缩时,减震外扩部3343与固定块331之间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蒸汽压缩机的冷凝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冷媒输入端和冷媒输出端;第一减震机构,设于所述泵体底部;所述第一减震机构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对泵体减震;第二减震机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与所述泵体侧面和顶面接触;所述第二减震机构至少在两个方向上对泵体减震;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与第二减震机构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泵体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蒸汽压缩机的冷凝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底座,水平设置;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减震槽;所述底座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通孔;第一伸缩杆,竖直设于所述减震槽内;所述第一伸缩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伸缩杆顶端设有第一减震台;所述泵体底部与第一减震台抵接,并且所述第一减震台受力向下压缩第一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心蒸汽压缩机的冷凝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竖向柱,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竖向柱顶端向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水平部;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树根朱文庆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航透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