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060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4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电路。该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复位电路、以及电压检测电路。其中,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负载检测端的电压来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复位电路被配置为对第一节点的电压进行复位。电压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在第一节点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来自参考电压端的参考电压的情况下从输出电压端输出第一电压,在第一节点的电压低于参考电压的情况下从输出电压端输出第二电压。电压端输出第二电压。电压端输出第二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电路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集成电路
,具体地,涉及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可穿戴装置等可移动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越来越关注可移动设备的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充电装置通过内部的充电电路产生恒定的输出电压。负载检测电路是充电电路的基本电路。负载检测电路可检测负载是否被拔出,以提高可移动设备充电过程的可靠性。类似地,在其他应用场景下,也可能需要进行负载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电路。
[000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电路。该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复位电路、以及电压检测电路。其中,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负载检测端的电压来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复位电路被配置为对第一节点的电压进行复位。电压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在第一节点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来自参考电压端的参考电压的情况下从输出电压端输出第一电压,在第一节点的电压低于参考电压的情况下从输出电压端输出第二电压。
[000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负载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情况下,负载检测端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参考电压。
[000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其中,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第一控制信号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负载检测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一节点。
[000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电路开始工作之前,来自第一控制信号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无效电平。在电路开始工作之后,来自第一控制信号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有效电平。
[0008]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复位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其中,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第二控制信号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复位电压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一节点。
[0009]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电路开始工作之后,电路进入复位阶段。在复位阶段,来自第二控制信号端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有效电平。在复位阶段之后,来自第二控制信号端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无效电平。
[001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压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其中,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第一节点。比较器的第二端耦接参考电压端。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输出电压端。
[0011]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电
路。该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以及比较器。其中,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第一控制信号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负载检测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第二控制信号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复位电压端。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参考电压端。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输出电压端。
[001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负载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情况下,负载检测端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参考电压。
[0013]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电路开始工作之前,来自第一控制信号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无效电平。在电路开始工作之后,来自第一控制信号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有效电平。在电路开始工作之后,电路进入复位阶段。在复位阶段,来自第二控制信号端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有效电平。在复位阶段之后,来自第二控制信号端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无效电平。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要说明,应当知道,以下描述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其中:
[0015]图1示出了一种负载检测电路的示例性电路图;
[0016]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电路的示例性框图;
[0017]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电路的示例性电路图;以及
[0018]图4是用于图3所示的电路的一些信号的时序图。
[0019]在附图中,最后两位数字相同的标记对应于相同的元素。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的元素是示意性的,没有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也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1]除非另外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主题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进一步将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那些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说明书上下文和相关技术中它们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形式来解释,除非在此另外明确定义。如在此所使用的,将两个或更多部分“连接”或“耦接”到一起的陈述应指这些部分直接结合到一起或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部件结合。
[0022]在本公开的所有实施例中,由于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发射极和集电极)是对称的,并且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导通电流方向相
反,因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将晶体管的受控中间端称为控制极,将晶体管的其余两端分别称为第一极和第二极。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晶体管主要是开关晶体管。另外,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部件(或部件的一部分)与另一个部件(或部件的另一部分)区分开。
[0023]图1示出了一种负载检测电路120。负载检测电路120可用于检测负载110是否连接到某个芯片的驱动输出引脚。在负载110耦接到该引脚的情况下,芯片可通过该引脚来驱动负载工作。该引脚在上下文中可被称为负载检测端PAD。在图1的示例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该芯片内部的晶体管PM1和晶体管NM1。晶体管PM1和晶体管NM1共同连接到负载检测端PAD。负载检测电路120也连接到负载检测端PAD。负载检测电路120通过检测负载检测端PAD的电压来确定负载110是否经由负载检测端PAD与该芯片连接。
[0024]具体地,负载检测电路120在晶体管PM1与晶体管NM1都截止时检测负载110是否连接到负载检测端PAD,以免芯片内部的电压对负载检测端PAD处的电压产生影响。图1示出的负载110包括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二电阻器R2。若负载110连接到负载检测端PAD,则负载检测端PAD处的电压等于VCC
×
R2/(R1+R2)。其中,R1表示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值,R2表示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值,VCC表示负载110的电源电压。若负载110没有连接到负载检测端PAD,则负载检测端PAD处的电压与负载110无关。
[0025]在图1的示例中,负载检测电路120包括检测电路与下拉电阻器R0。其中,检测电路和下拉电阻器R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耦接到负载检测端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复位电路、以及电压检测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负载检测端的电压来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所述复位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进行复位;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来自参考电压端的参考电压的情况下从输出电压端输出第一电压,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低于所述参考电压的情况下从所述输出电压端输出第二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在所述负载耦接到所述负载检测端的情况下,所述负载检测端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参考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所述负载检测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一节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中,在所述电路开始工作之前,来自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无效电平;在所述电路开始工作之后,来自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有效电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复位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第二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复位电压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一节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中,在所述电路开始工作之后,所述电路进入复位阶段;在所述复位阶段,来自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轩昂
申请(专利权)人: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