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059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变压器的内部引线。变压器包括箱体,箱体内填充有流体介质,箱体内布置有三相铁芯,各三相铁芯的外部均缠绕有绕组,箱体内还设有连接对应相绕组的内部引线,内部引线为管体,对应相绕组的出线段固定连接在管体的相应端,所述管体两端开口以使流体介质由管体内流过。内部引线采用管体结构,流体介质能够从内部引线的内部通道中流过,使得流体介质能够与内部引线的内壁和外壁接触,增大了流体介质与内部引线的接触面积,散热效率较好。另外,内部引线采用管状结构减轻了内部引线的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变压器整体的重量,有利于变压器的轻量化设计。量化设计。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的
,特别是涉及变压器的内部引线。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变压器可分为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等,广泛用于局部照明、居民小区、工业制造、光伏风电发电等场所。
[0003]目前,无论是干式变压器还是油浸式变压器均包括箱体,箱体内布置有三相铁芯,各相铁芯的外部均缠绕有绕组,各相铁芯的绕组之间通过内部引线(相间连线)相连。内部引线的连接方式大多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270783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示,包括高压线圈A、高压线圈B和高压线圈C,当电压为6kV时,高压线圈A头端与高压线圈C尾端通过相间连线相连,高压线圈B头端与高压线圈A尾端通过相间连线相连,高压线圈C头端与高压线圈B尾端通过相间连线相连,从而构成D型连接。当电压为10.5kV时,高压线圈A尾端与高压线圈B尾端通过相间连线相连,高压线圈B尾端与高压线圈C尾端通过相间连线相连,从而构成Y型连接。
[0004]现有技术中,通过不同的接法能够输出不同的电压,内部引线(即相间连线)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起到通流的作用,电流通过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释放到箱体中,被箱体内的流动的流体介质带走(比如干式变压器的气体或者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油等)。目前的内部引线大多采用实心的导电排,但导电排与流体介质的接触面积较小,散热效果较差,影响其通流能力。另外,导电排的重量也较大,不利于变压器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用以解决现有变压器的内部引线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变压器的技术方案是:
[0007]变压器包括箱体,箱体内填充有流体介质,箱体内布置有三相铁芯,各三相铁芯的外部均缠绕有绕组,箱体内还设有连接对应相绕组的内部引线,内部引线为管体,对应相绕组的出线段固定连接在管体的相应端,所述管体两端开口以使流体介质由管体内流过。
[0008]有益效果:根据集肤效应,电流在管体表面流动,将现有技术中实心的导电排更换为管体不会影响通流效果,内部引线采用管体结构,流体介质能够从内部引线的内部通道中流过,使得流体介质能够与内部引线的内壁和外壁接触,增大了流体介质与内部引线的接触面积,散热效率较好。另外,内部引线采用管状结构减轻了内部引线的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变压器整体的重量,有利于变压器的轻量化设计。
[0009]进一步地,内部引线为扁管,扁管具有宽边与窄边,绕组的出线段与宽边或窄边的平面相连。
[0010]有益效果:扁管状的内部引线通过宽边或者窄边的平面与出线段相连,使得内部引线与出线段的连接时更易定位,而且增大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通流能力更强。
[0011]进一步地,所述绕组的出线段为出线排,出线排与扁管的宽边贴合。
[0012]有益效果:出线段为出线排并且与扁管的宽边贴合,进一步增大了出线段与扁管接触面积,不仅更易将出线段与扁管定位、连接更牢靠,而且通流能力更强。
[0013]进一步地,内部引线端部的窄边上设置有供出线排插入的插口,出线排端部穿入插口中并贴合在扁管的两个宽边内侧。
[0014]有益效果:出线排采用插入内部引线内部的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固定,使得出线排的端部与内部引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出线排与变压器内部其余零部件之间的安全距离,提高了安全性能。另外,内部引线通过两个宽边与出线排贴合,增大了出线排与内部引线的接触面积,通流能力更强。
[0015]进一步地,所述内部引线两宽边以及出线排的端部对应设置有螺栓穿孔,变压器还包括将内部引线和出线排固定在一起的螺栓螺母组件,螺栓螺母组件用于使内部引线的两宽边夹紧出线排的端部。
[0016]有益效果:使用螺栓螺母组件紧固内部引线与出线排,不仅连接牢靠,安装方便,而且能够使内部引线的两宽边夹紧出线排的端部,使得出线排与内部引线接触部分贴合更为紧密,避免出现出线排与内部引线贴合不紧导致的放电现象。
[0017]进一步地,出线排的端部与内部引线之间焊接固定在一起。
[0018]有益效果: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内部引线与出线排固定,不需要在内部引线与出线排上额外加工用于紧固二者的结构,加工起来更为方便。
[0019]进一步地,所述出线排贴合在扁管上其中一个宽边的外侧面上。
[0020]有益效果:出线排位于内部引线的外部并贴合在宽边的外侧面上,相较于将出线排插入内部引线内部的固定方式,不需要在内部引线上额外加工插口,加工较为简单,安装也较为方便。
[0021]进一步地,所述出线排焊接在扁管上。
[0022]有益效果: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内部引线与出线排固定,不需要在内部引线与出线排上额外加工用于紧固二者的结构,加工起来更为方便。
[0023]进一步地,所述绕组的出线段为出线排,出线排的端部固定于扁管的窄边外侧。
[0024]有益效果:出线排的端部固定于扁管的窄边外侧,使得出线排的端部与内部引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出线排与变压器内部其余零部件之间的安全距离,提高了安全性能。另外,相较于将出线排插入内部引线内部的固定方式,也不需要在内部引线上额外加工插口,加工较为简单。
[0025]进一步地,绕组的出线段为出线排,所述出线排具有与绕组贴合的弧形段。
[0026]有益效果:出线排具有弧形段使得出线排能够利用绕组的套装间隙与绕组固定,相较于传统的出线排采用平直板体而言,不仅保证了绕组绕制形状的对称性,而且不需要对三相铁芯进行去级(减少硅钢片的数量),有效降低了设计成本(三相铁芯去级后就减小了三相铁芯有效截面积,为满足三相铁芯损耗值,去级后三相铁芯的截面积要增大,这样就增加了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变压器实施例1中的主视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变压器实施例1中的俯视图;
[0029]图3是本技术的变压器实施例1中的侧视图;
[0030]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6是本技术的变压器实施例3中的出线用出线排与内部引线的连接示意图;
[0033]图7是本技术的变压器实施例4中的出线用出线排与内部引线的连接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三相铁芯;3、绕组;4、内部引线;401、宽边;402、窄边;5、铁芯夹件;6、木夹件;7、进线用出线排;8、出线用出线排;9、引出部分;10、折弯部分;11、连接部分;12、套装间隙;13、变压器器身;14、内部通道;15、螺栓;1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包括箱体(1),箱体(1)内填充有流体介质,箱体(1)内布置有三相铁芯(2),各三相铁芯(2)的外部均缠绕有绕组(3),箱体(1)内还设有连接对应相绕组(3)的内部引线(4),其特征在于,内部引线(4)为管体,对应相绕组(3)的出线段固定连接在管体的相应端,所述管体两端开口以使流体介质由管体内流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内部引线(4)为扁管,扁管具有宽边(401)与窄边(402),绕组(3)的出线段与宽边(401)或窄边(402)的平面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3)的出线段为出线排,出线排与扁管的宽边(401)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内部引线(4)端部的窄边(402)上设置有供出线排插入的插口,出线排端部穿入插口中并贴合在扁管的两个宽边(401)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延伟王培唐广耀罗京兆张晓凯赵利阳胡汇博孟祥铭司朝展唐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