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马铃薯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及接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0513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马铃薯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及接种装置,将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马铃薯根系在苗期建立更好的共生关系,通过共生形成大量根外菌丝,根外菌丝可延伸至马铃薯根系所不能到达的土壤孔隙,并在磷转运蛋白的作用下进行磷素吸收,增加了马铃薯根系对磷的吸收表面积,以此解决现有马铃薯对磷养分吸收利用差的问题。薯对磷养分吸收利用差的问题。薯对磷养分吸收利用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马铃薯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及接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菌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尤其是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马铃薯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及接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磷是马铃薯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当磷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磷都被土壤固定,所以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很差;此外,马铃薯在田间的根系分布较浅且密度较低,导致马铃薯吸收磷养分的能力较弱;再加上现有技术中磷肥基础是地表施入,使得马铃薯对磷养分吸收利用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马铃薯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及接种装置,解决现有马铃薯对磷养分吸收利用差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马铃薯磷肥利用率的方法,播种前,将马铃薯切块后通过拌种方法喷施杀菌剂;播种时和生育期追施磷肥;并将丛枝菌根真菌配置成水溶液,在中耕培土后、马铃薯苗期,在马铃薯根系周围钻孔取土,将丛枝菌根真菌的水溶液接种在钻孔中,之后填还钻孔。
[000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杀菌剂采用咯菌腈。
[0006]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磷肥(P2O5)施用量为160kg/hm2,播种时基施20%磷肥,生育期内通过滴灌带分多次追施80%磷肥,滴灌带埋设位置为地下10cm处。
[000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用丛枝菌根真菌采用南京翠京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内生菌根菌剂;每株马铃薯接种2.25g丛枝菌根真菌。
[000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丛枝菌根真菌的接种时间在中耕培土后、马铃薯出苗后第8天。
[000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丛枝菌根真菌的接种位置如下:在距离马铃薯地上茎10cm半径处钻孔取土,钻孔深度为22cm。
[0010]随着马铃薯生育时期的推进,马铃薯在田间的根系从0生长至70cm土层;马铃薯在田间的根系分布较浅且密度较小,苗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

30cm土层范围内,随着马铃薯生育时期的进一步推进,根系会进一步的增殖并向下生长延伸。苗期之前,因植株未出苗在田间较难精准把握距离植株的接种距离导致马铃薯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AMF)形成共生的能力差,而苗期的马铃薯根系生长较为旺盛,也可精准把握距离植株的接种距离,从而加大了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与根系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了真菌菌丝侵入根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与丛枝菌根真菌形成共生的能力;苗期以后,共生关系可以顺利进行;因此,本专利技术在出苗后、土层22cm深处进行接种。
[001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钻孔取出的原状土进行填还,保持马铃薯根系附近原始土壤环境,避免回填新土导致根系生长环境的剧烈变化。
[0012]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接种装置,用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所述装置包括两轮车架,车架一侧设有把手和支撑腿;车架上表面通过支架安装搅拌桶,搅拌桶顶部开口,开口中央设置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连接搅拌轴,搅拌轴伸入搅拌桶内,搅拌轴上设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搅拌叶片;搅拌桶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分支为两个对称的排液支管,排液支管向下延伸,底部为排液口;每个排液支管上设置一个流量电磁阀;车架上还设有蓄电池。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将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马铃薯根系在苗期建立共生关系,通过共生形成大量根外菌丝,根外菌丝可延伸至马铃薯根系所不能到达的土壤孔隙,并在磷转运蛋白的作用下进行磷素吸收,增加了马铃薯根系对磷的吸收表面积,以此解决现有马铃薯对磷养分吸收利用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试验组2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展示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接种装置的立体结构展示图。
[0016]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详细介绍,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8]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试验田的研究成果,具体的试验田研究条件如下:试验田:本专利技术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农田中进行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90m2,有三次重复;种植密度为45000株/ha;行距90cm、株距25cm;2021年5月3日进行播种,2021年9月7日进行收获;供试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从枝菌根真菌菌剂采用南京翠京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内生菌根菌剂,有效菌种为根内根包囊霉;试验所用磷肥:统一采用磷酸一铵(P2O5含量为61%)肥料,各试验P2O5用量为160kg/hm2,播种时基施20%,生育期内通过滴灌带追施80%,且分6次进行追施,滴灌带埋设位置为地下10cm处。
[0019]杀菌剂:采用先正达马铃薯专用拌种剂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对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种传和土传病害有非常好的防效。
[0020]试验1试验目的:研究相同施磷量下,播种时以拌种方式接种从枝菌根真菌菌剂处理与不接菌处理,两者在马铃薯产量、磷肥偏生产力、丛枝菌根侵染率的差异。
[0021]试验内容:试验组1:播种时通过拌种方式接种从枝菌根真菌菌剂,具体操作如下:将马铃薯
切块后通过拌种方法喷施杀菌剂,1.5升适乐时兑水15升,处理1吨种薯;阴干3天后进行播种,播种时通过拌种方式添加从枝菌根真菌菌剂,接菌量为2.25g/株。
[0022]对照组1.1:与试验组1的区别是不添加从枝菌根真菌菌剂。
[0023]对照组1.0:与对照组1的区别是不施磷肥。
[0024]试验结果:见如下表1所示。
[0025]表1 处理产量(kg/hm2)磷肥偏生产力(kg/kg)丛枝菌根侵染率(%)对照组1.0不施磷肥+拌种添加杀菌剂51316.85b320.73b13.99b对照组1.1施磷肥+拌种添加杀菌剂57720.97a360.76a17.38a试验组1施磷肥+拌种添加杀菌剂+拌种添加从枝菌根真菌菌剂58102.54a363.14a18.28a
结果分析如下:由对照组1.0可知,不施磷肥,丛枝菌根侵染率为13.99;由对照组1.0与对照组1.1比较可知,追加磷肥丛枝菌根侵染率提升;由试验组1与对照组1.1比较可知,相同施磷量下,拌种时添加从枝菌根真菌菌剂,丛枝菌根侵染率几乎没有提高,外源接种AMF没有与马铃薯没有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丛枝菌根侵染率没有显著差异,且马铃薯产量和磷肥偏生产力无显著差异。
[0026]通过上述试验可知,在马铃薯播种时将每株2.25g的剂量通过拌种方式的进行丛枝菌根真菌接种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效的方案是不可行的。
[0027]试验2试验目的:研究相同施磷量下,马铃薯苗期在根系附近接种从枝菌根真菌菌剂处理与不接菌处理,在马铃薯产量、磷肥偏生产力、丛枝菌根侵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马铃薯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是:播种前,将马铃薯切块后通过拌种方法喷施杀菌剂;播种时和生育期施用磷肥;并将丛枝菌根真菌配置成水溶液,在中耕培土后、马铃薯苗期,在马铃薯根系周围钻孔取土,将丛枝菌根真菌的水溶液接种在钻孔中,之后填还钻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马铃薯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杀菌剂采用咯菌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马铃薯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是:磷肥施用量为160kg/hm2,播种时基施20%磷肥,生育期内通过滴灌带分多次追施80%磷肥,滴灌带埋设位置为地下10cm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马铃薯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用丛枝菌根真菌采用南京翠京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内生菌根菌剂;每株马铃薯接种2.25g丛枝菌根真菌菌剂。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雨秦永林陈杨樊明寿贾立国于静石晓华刘坤魏杰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