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货船双层底及双甲板区域变纵骨间距的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
,特别是在双壳液货船的结构设计时液货船双层底及双甲板区域变纵骨间距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受到多种内外部载荷,如海水压力、压载水压力、货物载荷、惯性力等等。一般对局部强度而言,船体下部的载荷远大于顶部的载荷,因为底部区域去轮是海水压力还是货物载荷均大于顶部。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候往往需要根据船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结构形式,使结构设计的更加合理和经济。
[0003]在双壳液货船的设计中,目前所有的设计都是双层底区域和双甲板区域的纵骨间距相同,主要是因为上下相同的纵骨间距,在横舱壁布置垂直桁时可以保证垂直桁完美的上下对齐。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在载荷比较大的双层底区域和载荷较小的双甲板区域纵骨间距相同,同时由于顶部总纵强度的影响,顶部的构件尺寸并不能有效的降低,导致结构重量偏重,增加了结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设计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双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货船双层底及双甲板区域变纵骨间距的设计方法,在液货船上设有液货舱,该液货舱包括有位于底部的双层底区域、位于顶部的双甲板区域和横舱壁,在所述双层底区域和双甲板区域均设有多个纵骨和多个纵桁,其特征在于,该设计方法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受力特点,分别进行纵骨间距均匀布置;所述的双层底区域包含内底板(1)、外底板(2)、纵骨(3)和纵桁(4),所述的双甲板区域包含围阱甲板(5)、内甲板(6)、纵骨(3)和纵桁(4),所述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液货船上液货舱横剖面形状,将所述双层底区域由中心线位置到内底板(1)的折角点位置进行均匀分割,在每个分割点处设置纵骨(3)或者纵桁(4);步骤2,根据液货船上液货舱横剖面形状,将双甲板区域由中心线位置到内甲板(6)折角点位置均匀分割,在每个分割点处设置纵骨(3)或者纵桁(4);步骤3,在横舱壁的垂直桁布置时,将垂直桁的顶部倾斜,使得垂直桁的顶部与邻近的双甲板区域的纵骨(3)或纵桁(4)对齐,垂直桁的底部垂直布置,与双层底区域的纵骨(3)或纵桁(4)对齐;步骤4,根据所述纵骨(3)布置和受力情况,将包括载荷和纵骨间距在内的计算参数带入如下CCS深舱计算公式:t=3.95s(ρhk)
0.5
+2.5mm,式中t为计算板厚,s为纵骨间距,ρ为液体密度,h为设计载荷,k为材料系数,分别计算出该区域的板厚,再计算完成得到整个剖面的剖面积大小;步骤5,重复步骤1
‑
4,直到设计出与载荷匹配的合理的纵骨间距,所述双甲板区域的相邻纵骨(3)的间距,以及纵桁(4)与相邻纵骨(3)的间距为S1,所述双层底区域的相邻纵骨(3)的间距,以及纵桁(4)与相邻纵骨(3)的间距为S2,且S1>S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货船双层底及双甲板区域变纵骨间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双层底区域,在所述内底板(1)的内侧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松标,高雯雯,李科,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