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009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属于测控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灰尘传感器和第一负离子发生器均设于车间的第一进出通道内;第二灰尘传感器和第二负离子发生器均设于车间的第二进出通道内;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U1、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在检测到有灰尘时,通过微控制器U1、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控制门关闭,通过第一负离子发生器和第二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进行除尘净化,直至检测不到有灰尘,相应的门才能被打开,避免灰尘从第一进出通道或第二进出通道进入车间,从而保证车间的空气质量符合无尘车间的空气质量要求,进而便于背光源进行生产,保证背光源的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控
,具体涉及一种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背光源的组装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膜材的输送和组合堆叠,而这些过程中,膜材容易产生静电,产生静电的膜材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影响膜材的性能,所以,背光源是需要在无尘车间中进行组装生产的。
[0003]而无尘车间与外界连通后可能发生空气交换的地方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无尘车间的新风系统、工作人员的进出通道、背光源生产原材料及背光源成品的进出通道,因此,为了便于背光源进行生产,保证背光源的产品质量,有必要提供一种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以尽可能防止灰尘进入车间,从而保证车间的空气质量符合无尘车间的空气质量要求,进而便于背光源进行生产,保证背光源的产品质量。
[0005]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灰尘传感器和第一负离子发生器,均设于车间的第一进出通道内;第二灰尘传感器和第二负离子发生器,均设于所述车间的第二进出通道内;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U1、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微控制器U1分别与所述第一灰尘传感器、第二灰尘传感器、第一继电器的线圈KM1和第二继电器的线圈KM2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101串联在所述第一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电路上,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M102串联在所述第一进出通道与所述车间之间的门的工作电路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201串联在所述第二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电路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M202串联在所述第二进出通道与所述车间之间的门的工作电路上。
[0006]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间的新风系统的出风管内设有第三灰尘传感器,所述出风管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车间的新风管道连接,所述换向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有净化箱,所述净化箱内置有第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净化箱的输出端与所述新风管道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KM3和所述第三灰尘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U1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301串联在所述第三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电路上,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302串联在所述换向阀的工作电路上。
[0007]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间内设有第四灰尘传感器、第一进风机和第一排风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继电器,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KM4和所述第四灰尘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U1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401串联在所述第一进风机和第一排风机的工作电路上。
[0008]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出通道设有第二进风机和第二排风机,所述第二进风机与所述新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103串联在所述第二进风机和第二排风机的工作电路上。
[0009]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出通道设有第三进风机和第三排风机,所述第三进风机与所述新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203串联在所述第三进风机和第三排风机的工作电路上。
[0010]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灰尘传感器所在的电路、第二灰尘传感器所在的电路、第三灰尘传感器所在的电路和第四灰尘传感器所在的电路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灰尘传感器所在的电路包括灰尘传感器G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和电容C1;所述电阻R1一端外接电压,且另一端与所述灰尘传感器G1的引脚1和所述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灰尘传感器G1的引脚2和引脚4连接后接地,所述电阻R2一端与所述灰尘传感器G1的引脚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微控制器U1连接,以传输检测信号;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灰尘传感器G1的引脚3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4与所述微控制器U1连接,以通过所述微控制器U1调节所述灰尘传感器G1的发光二极管的电压。
[0011]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灰尘传感器所在的电路还包括温度传感器U2,所述温度传感器U2与所述微控制器U1连接。
[0012]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继电器所在的电路、第二继电器所在的电路、第三继电器所在的电路和第四继电器所在的电路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继电器所在的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2和继电器KM;所述电阻R5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U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后外接电压,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KM连接。
[0013]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离子发生器所在的电路、第二负离子发生器所在的电路和第三负离子发生器所在的电路均为第一负离子电路;所述第一负离子电路包括常开触点KA1、二极管VD1、二极管VD2、二极管VD3、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2、变压器T1、晶闸管VT1和放电针FDZ;所述二极管V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后外接220V交流电源的一端,所述二极管V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晶闸管VT1的门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2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晶闸管VT1的阴极连接;所述晶闸管VT1的阳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L1侧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L1侧的另一端和L2侧的一端连接后通过所述常开触点KA1外接所述220V交流电源的另一端,所述变压器T1的L2侧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V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3的正极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放电针FDZ连接。
[0014]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离子发生器所在的电路、第二负离子发生器所在的电路和第三负离子发生器所在的电路均为第二负离子电路;所述第二负离子电路包括常开触点KA2、变压器T2、自耦变压器T3、电桥B1、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三极管Q3、三极管Q4、风扇FAN、定时器U3和放电端PD1;所述变压器T2的一次侧通过所述常开触点KA2外接220V交流电源,所述变压器
T2的二次侧与所述电桥B1的交流侧对应连接;所述电桥B1的直流正极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风扇FAN、自耦变压器T3的引脚1、定时器U3的引脚4和引脚8连接;所述电桥B1的直流负极与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定时器U3的引脚1、电阻R13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后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和定时器U3的引脚7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定时器U3的引脚6和引脚2连接,所述定时器U3的引脚3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灰尘传感器和第一负离子发生器,均设于车间的第一进出通道内;第二灰尘传感器和第二负离子发生器,均设于所述车间的第二进出通道内;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U1、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微控制器U1分别与所述第一灰尘传感器、第二灰尘传感器、第一继电器的线圈KM1和第二继电器的线圈KM2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101串联在所述第一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电路上,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M102串联在所述第一进出通道与所述车间之间的门的工作电路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201串联在所述第二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电路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M202串联在所述第二进出通道与所述车间之间的门的工作电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的新风系统的出风管内设有第三灰尘传感器,所述出风管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车间的新风管道连接,所述换向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有净化箱,所述净化箱内置有第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净化箱的输出端与所述新风管道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KM3和所述第三灰尘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U1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301串联在所述第三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电路上,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302串联在所述换向阀的工作电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内设有第四灰尘传感器、第一进风机和第一排风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继电器,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KM4和所述第四灰尘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U1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401串联在所述第一进风机和第一排风机的工作电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出通道设有第二进风机和第二排风机,所述第二进风机与所述新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103串联在所述第二进风机和第二排风机的工作电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出通道设有第三进风机和第三排风机,所述第三进风机与所述新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203串联在所述第三进风机和第三排风机的工作电路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灰尘传感器所在的电路、第二灰尘传感器所在的电路、第三灰尘传感器所在的电路和第四灰尘传感器所在的电路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灰尘传感器所在的电路包括灰尘传感器G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和电容C1;所述电阻R1一端外接电压,且另一端与所述灰尘传感器G1的引脚1和所述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灰尘传感器G1的引脚2和引脚4连接后接地,所述电阻R2一端与所述灰尘传感器G1的引脚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微控制器U1连接,以传输检测信号;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灰尘传感器G1的引脚3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4与所述微控制器U1连接,以通过所述微控制器U1调节所述灰尘传感器G1的发光二极管的电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间灰尘检测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灰尘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升李虹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