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部卸荷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495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部卸荷油缸,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前端的前盖以及设置在缸体后端的后盖,所述缸体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外圈设有若干密封圈,活塞一端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有活塞杆,所述缸体前端设有油口一,缸体后端设有油口二;所述活塞周向均匀地设有若干阻流孔,阻流孔设有缓冲杆,缓冲杆的长度大于活塞的厚度,且缓冲杆与阻流孔间隙配合,缓冲杆的两端设有限位头,且限位头的直径大于阻流孔的直径,若干组缓冲杆的长度呈逐级增长设置,所述后盖一侧设有若干顶杆,顶杆另一端连接有环形的顶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组长度不同的缓冲杆,对活塞进行逐级卸荷减速,减小了活塞杆对作用物的冲击,保证了活塞杆动作的稳定性。保证了活塞杆动作的稳定性。保证了活塞杆动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部卸荷油缸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油缸
,特别涉及一种端部卸荷油缸。

技术介绍

[0002]油缸是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的直线运动式执行 元件。它的职能是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液压缸的输入量是流体的流量和压 力,输出的是直线运动速度和力。但是油缸活塞杆在伸出和缩回到缸筒的两端 位置时,活塞及活塞杆到的速度较快并且液压系统的压力较大,造成活塞对前 盖和后盖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导致油缸寿命降低。
[0003]公开号为CN201401391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缸卸荷装 置,并具体公开了:在活塞上开回油孔,回油孔内装有卸荷阀,活塞移动到卸 荷阶段时,卸荷阀打开,活塞一端的液压油通过回油孔流入到活塞另端,使活 塞失去压力,达到卸荷目的。
[0004]虽然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活塞运行至端部的卸荷问题,但其在具体使用 时,多组卸荷阀同时打开,活塞一端的液压油迅速通过回油孔流入到活塞的另 一端,造成活塞杆运行速度瞬间降低,一方面会造成活塞杆端部的作用物产生 振动,另一方面由于活塞一端的液压油迅速通过回油孔流入到活塞的另一端, 使得活塞两端的油压压差迅速降低,造成活塞的到位时间延长,降低油缸伸缩 动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端部卸荷油缸,以解决 现有的卸荷油缸急速减速造成活塞杆端部作用物产生振动,以及由于活塞一端 的液压油迅速通过回油孔流入到活塞的另一端,使得活塞两端的油压压差迅速 降低,造成活塞的到位时间延长,降低油缸伸缩动作效率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端部卸荷油缸,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前端的前盖以及设置在缸体后 端的后盖,所述缸体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外圈设有若干密封圈,活塞一 端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有活塞杆,所述缸体前端设有油口一,缸体后端设有油口 二;所述活塞周向均匀地设有若干阻流孔,阻流孔设有缓冲杆,缓冲杆的长度 大于活塞的厚度,且缓冲杆与阻流孔间隙配合,缓冲杆的两端设有限位头,且 限位头的直径大于阻流孔的直径,若干组缓冲杆的长度呈逐级增长设置,所述 后盖一侧设有若干顶杆,顶杆另一端连接有环形的顶座。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限位头两端均设有倒角,所述阻流孔 两端设有与限位头的倒角相适配的锥形槽,以便于增强限位头与阻流孔端部接 触后的密封效果;所述顶座一侧设有若干与限位头相对应的顶槽,以便于对缓 冲杆进行定位。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前盖一侧设有前端弹簧,后盖一侧设 有后端弹簧,当活塞运行至缸体端部后,前端弹簧和后端弹簧对活塞进行二次 卸荷,保证了油缸卸荷的效果。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若干阻流孔的总截面积大于等于油口一或 油口二的横截面积,以保证油缸的卸荷效果。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缓冲杆上设有若干溢流槽,且溢流槽 的长度大于活塞的厚度,扩大了液压油由高压腔向低压腔流动的间隙,进而提 高了油缸卸荷的效率。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同一缓冲杆上的若干组溢流槽的高度相 等,卸荷时液压油从多组溢流槽同时从高压腔溢流至低压腔。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同一缓冲杆上的若干组溢流槽的高度逐渐 增大,卸荷时液压油从高压腔向低压腔的溢流量逐级增大,使得活塞逐渐减速, 降低了活塞杆对作用物的冲击。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缓冲杆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限位 头一端设有螺纹孔,且缓冲杆与限位头螺纹连接,便于调整缓冲杆的整体长度, 从而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改变油缸的卸荷速度。
[00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顶槽一侧设有贯通顶座的过油孔,当 活塞收缩至靠近后盖且油缸卸荷完成后,活塞再次伸出时,液压油从油口二进 入,并通过过油孔流入顶槽内,对限位头起推动作用,不仅增大了液压油对活 塞的作用面积,还避免了缓冲杆向后滑动造成液压油溢流至活塞的前端影响活 塞的伸出效率。
[00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顶杆前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顶座上设 有通孔,顶杆间隙地插在通孔内,每根顶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螺母,两个 调节螺母分别位于顶座的两侧,便于调整顶座的位置,从而根据实际应用场景 调整活塞杆收缩的长度。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组长度不同的缓冲杆,对活塞进行逐级卸荷减速, 减小了活塞杆对作用物的冲击,保证了活塞杆动作的稳定性。
[0019]2)限位头两端均设有倒角,阻流孔两端设有与限位头的倒角相适配的锥 形槽,以便于增强限位头与阻流孔端部接触后的密封效果;顶座一侧设有若干 与限位头相对应的顶槽,以便于对缓冲杆进行定位。
[0020]3)前盖一侧设有前端弹簧,后盖一侧设有后端弹簧,当活塞运行至缸体 端部后,前端弹簧和后端弹簧对活塞进行二次卸荷,保证了油缸卸荷的效果。
[0021]4)阻流孔的总截面积大于等于油口一或油口二的横截面积,以保证油缸 的卸荷效果。
[0022]5)缓冲杆上设有若干溢流槽,且溢流槽的长度大于活塞的厚度,扩大了 液压油由高压腔向低压腔流动的间隙,进而提高了油缸卸荷的效率。
[0023]6)同一缓冲杆上的若干组溢流槽的高度逐渐增大,卸荷时液压油从高压 腔向低压腔的溢流量逐级增大,使得活塞逐渐减速,与多组长度不等的缓冲杆 相配合,进一步拓宽了活塞减速的效果,降低了活塞杆对作用物的冲击。
[0024]7)缓冲杆与限位头螺纹连接,便于调整缓冲杆的整体长度,从而根据实 际应用场景改变油缸的卸荷速度。
[0025]8)顶槽一侧设有贯通顶座的过油孔,当活塞收缩至靠近后盖且油缸卸荷 完成后,活塞再次伸出时,液压油从油口二进入,并通过过油孔流入顶槽内, 对限位头起推动作用,
不仅增大了液压油对活塞的作用面积,还避免了缓冲杆 向后滑动造成液压油溢流至活塞的前端影响活塞的伸出效率。
[0026]9)顶杆前端设有外螺纹,顶座上设有通孔,顶杆间隙地插在通孔内,每 根顶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螺母,两个调节螺母分别位于顶座的两侧,便于 调整顶座的位置,从而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调整活塞杆收缩的长度。
附图说明
[0027]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端部卸荷油缸剖视图。
[0028]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端部卸荷油缸中活塞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端部卸荷油缸中缓冲杆爆炸图。
[0030]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端部卸荷油缸中后盖与顶座装配示意图。
[0031]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端部卸荷油缸中顶座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端部卸荷油缸中后盖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端部卸荷油缸中缓冲杆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缸体;2、前盖;3、后盖;4、油口一;5、油口二;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部卸荷油缸,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前端的前盖以及设置在缸体后端的后盖,所述缸体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外圈设有若干密封圈,活塞一端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有活塞杆,所述缸体前端设有油口一,缸体后端设有油口二;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周向均匀地设有若干阻流孔,阻流孔设有缓冲杆,缓冲杆的长度大于活塞的厚度,且缓冲杆与阻流孔间隙配合,缓冲杆的两端设有限位头,且限位头的直径大于阻流孔的直径,若干组缓冲杆的长度呈逐级增长设置,所述后盖一侧设有若干顶杆,顶杆另一端连接有环形的顶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部卸荷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头两端均设有倒角,所述阻流孔两端设有与限位头的倒角相适配的锥形槽;所述顶座一侧设有若干与限位头相对应的顶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部卸荷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一侧设有前端弹簧,后盖一侧设有后端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部卸荷油缸,其特征在于,若干阻流孔的总截面积大于等于油口一或油口二的横截面积。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熙付雨田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夫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