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角度悬挑楼梯观景平台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923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7
本申请涉及悬挑楼梯施工的技术领域,针对传统的悬挑楼梯施工时,由于上梯段后施工导致上梯段与悬挑承台容易出现施工缝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角度悬挑楼梯观景平台施工方法,通过施工楼层至N+1层后,一体支设上梯段悬挑端、悬挑承台以及下梯段悬挑端三者的模板以及钢筋网,并一体浇筑混凝土,实现上梯段悬挑端、悬挑承台以及下梯段悬挑端一体成型浇筑,减少了上梯段与悬挑承台之间施工缝的产生。端有利于提升悬挑楼梯结构的稳固性。升悬挑楼梯结构的稳固性。升悬挑楼梯结构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角度悬挑楼梯观景平台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悬挑结构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角度悬挑楼梯观景平台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需求,如图1所示,需要在相邻楼层之间设置悬挑楼梯结构,即让连接相邻的楼层间的上梯段悬挑端211、下梯段悬挑端221以及以及连接上梯段悬挑端211与上梯段悬挑端211的悬挑承台2伸出楼板外侧。
[0003]相关技术中,悬挑楼梯结构常规的施工方法为,先施工N层楼板1,N层楼板1施工完成后浇筑与N层楼板1连接的下梯段室内端22、下梯段悬挑端221以及悬挑承台2,之后浇筑施工N+1层楼板,N+1层楼板楼板施工完成后再浇筑上梯段室内端21与上梯段悬挑端211并使上梯段悬挑端211与悬挑承台2相连接。
[0004]上述施工方法中,由于下梯段悬挑端与悬挑承台先于上梯段悬挑加工,上梯段悬挑端需要等到N+1层楼板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施工,下梯段悬挑端与悬挑承台施工完成后长时间缺少支撑,导致下梯段悬挑与悬挑承台容易发生下挠变形,且由于上梯段悬挑施工晚于悬挑承台,后续悬挑楼梯结构施工完成后,不可避免会在上梯段悬挑端与悬挑承台之间产生施工缝,影响上梯段悬挑与悬挑承台的连接一体性,降低悬挑承台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升悬挑楼梯结构的连接一体性。提升悬挑楼梯结构的承载能力,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角度悬挑楼梯观景平台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大角度悬挑楼梯观景平台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角度悬挑楼梯观景平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浇筑N

2层楼板、N

1层楼板、N层楼板以及N+1层楼板;S2:在N层楼板与N+1层楼板处分别浇筑下梯段室内端与上梯段室内端;S3:在N

1层楼板与N

2层楼板处搭设悬挑支撑脚手架;S4:在悬挑支撑脚手架顶部搭设下梯段悬挑端、悬挑承台以及上梯段悬挑端三者的底模以及侧模;S5:在下梯段悬挑端、上梯段悬挑端及悬挑承台三者的底模上铺设钢筋网;S6:在下梯段悬挑端与上梯段悬挑端两者的侧模上支设台阶模板;S7:混凝土浇筑:往下梯段悬挑端、上梯段悬挑端及悬挑承台三者的模腔内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S8:拆除悬挑支撑脚手架;S9:拆除下梯段悬挑端、上梯段悬挑端两者的台阶模板以及下梯段悬挑端、上梯段悬挑端及悬挑承台三者的底模与侧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先施工楼板至N+1层楼板后,再同时支设下梯
段悬挑端、悬挑承台以及上梯段悬挑端的底模与侧模并铺设三者的钢筋网,之后一次性往下梯段悬挑端、悬挑承台以及上梯段悬挑端三者的模腔内就浇筑混凝土,实现下梯段悬挑端、悬挑承台以及上梯段悬挑端三者一体成型,相比传统浇筑完下梯段与悬挑承台后再浇筑上梯段的情况,减少了下梯段与悬挑承台出现长时间悬空的情况,使得下梯段与悬挑承台不易发生下挠变形,同时也减少了后浇筑上梯段导致上梯段与悬挑承台之间出现施工缝的情况,有利于更好地提升下梯段悬挑端、悬挑承台以及上梯段悬挑端三者的连接一体性,便于提升悬挑承台的承载能力,使得悬挑楼梯结构更加稳固。
[0008]优选的,所述悬挑支撑脚手架包括固定在N

1层楼板的若干主悬挑工字梁以及设置在若干主悬挑工字梁悬挑端的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包括若干竖直设置在主悬挑工字梁悬挑端的立杆,所述立杆顶部通过旋转螺母螺纹连接有顶撑杆,所述顶撑杆用于支撑底模。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N

1层楼板设置主悬挑工字梁并在主悬挑工字梁悬挑端搭设支撑架体,便于后续在支撑架体上进行下梯段悬挑端、悬挑承台以及上梯段悬挑端三者底模板的支设,有效避免脚手架需从地面开设搭设的情况,相比传统支撑架体从地面开设搭设的方式,具有施工周期短、方便快捷、且材料成本投入较小等优点;同时也便于后续悬挑支撑脚手架的拆除。
[0010]优选的,所述立杆中空设置且立杆底端开口,所述主悬挑工字梁的悬挑端对应若干立杆竖直向上固定有若干限位杆,所述立杆底端均同轴套接于对应的限位杆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设支撑架体时,将立杆套入对应的限位杆上,便可将立杆连接在主悬挑工字梁上,后续拆除支撑架体时,只需将立杆移出至限位杆外,便可实现将立杆从主悬挑工字梁上拆除,使得立杆的拆装更加简单方便。
[0012]优选的,所述悬挑支撑脚手架还包括固定在N

2层楼板处的若干副悬挑工字梁,若干所述副悬挑工字梁与主悬挑工字梁一一对应,所述主悬挑工字梁与副悬挑工字梁还设置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倾斜上端与倾斜下端分别连接在主悬挑工字梁的悬挑端与副悬挑工字梁的室内端。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主悬挑工字梁与对应的副悬挑工字梁之间设置斜撑杆,便于斜撑杆提升主悬挑工字梁悬挑端的抗弯能力与强度,使得主悬挑工字梁的悬挑端不易发生受力变形,进而便于支撑架体可以更加稳固地支设在主悬挑工字梁的悬挑端上。
[0014]优选的,所述斜撑杆倾斜下端与倾斜上端分别固定有主连接板与副连接板,所述主连接板通过螺栓螺母副固定在副悬挑工字梁的上翼板上,所述副连接板通过螺栓螺母副固定在主悬挑工字杆的下翼板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斜撑杆可拆卸连接于主悬挑工字梁与副悬挑工字梁之间,便于斜撑杆的拆装,相比传统焊接的方式,后续拆除时无需进行切割破拆等,便于斜撑杆的周转使用。
[0016]优选的,所述主连接板相对两侧均竖直向下设置有限位板,两组所述限位板相对一侧设置滑块,两组所述滑块分别插接于副悬挑工字梁相对两侧的滑槽内;在S3中,安装斜撑杆时,在斜撑杆倾斜上端连接钢丝绳,并将钢丝绳与塔吊吊钩连接,通过塔吊将斜撑杆吊装至N

2层楼板外侧后,移动斜撑杆直至两组所述滑块分别插接于
副悬挑工字梁相对两侧的滑槽内,再往室内方向移动斜撑杆,直至将斜撑杆的主连接板与副连接板分别位于副悬挑工字梁的室内端与主悬挑工字梁的悬挑端。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斜撑杆,使两组限位板相对一侧的滑块分别卡入副悬挑工字梁相对两侧的滑槽内,便可将斜撑杆支设在副悬挑工字梁上,实现斜撑杆的粗定位,后续只需滑动斜撑杆直至斜横杆的倾斜下端和倾斜上端分别与副悬挑工字梁的室内端与主悬挑工字梁悬挑端相对,便可通过螺栓螺母副分别将主连接板与副连接板分别连接在副悬挑工字梁与主悬挑工字梁上;同时后续拆装悬挑支撑脚手架时,将主连接板与副连接板上的螺栓螺母副拆除后,此时两组限位板相对一侧的滑块分别卡入副悬挑工字梁相对两侧的滑槽内,实现对斜撑杆的限位,有利于减少拆除主连接板与副连接板上的螺栓螺母副后,斜撑杆发生倾覆的情况,后续只需将斜撑杆从副悬挑工字梁上滑出,便可实现斜撑杆的拆除。
[0018]优选的,在S3中,吊装斜撑杆时,在斜撑杆的倾斜下端绑扎调节绳,塔吊将斜撑杆吊装至N

2层楼板外侧,室内施工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角度悬挑楼梯观景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浇筑N

2层楼板(10)、N

1层楼板(11)、N层楼板(1)以及N+1层楼板(12);S2:在N层楼板(1)与N+1层楼板(12)处分别浇筑下梯段室内端(22)与上梯段室内端(21);S3:在N

1层楼板(11)与N

2层楼板(10)处搭设悬挑支撑脚手架;S4:在悬挑支撑脚手架顶部搭设下梯段悬挑端(221)、悬挑承台(2)以及上梯段悬挑端(211)三者的底模(33)以及侧模(34);S5:在下梯段悬挑端(221)、上梯段悬挑端(211)及悬挑承台(2)三者的底模(33)上铺设钢筋网(35);S6:在下梯段悬挑端(221)与上梯段悬挑端(211)两者的侧模(34)上支设台阶模板;S7:混凝土浇筑:往下梯段悬挑端(221)、上梯段悬挑端(211)及悬挑承台(2)三者的模腔内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S8:拆除悬挑支撑脚手架;S9:拆除下梯段悬挑端(221)、上梯段悬挑端(211)两者的台阶模板以及下梯段悬挑端(221)、上梯段悬挑端(211)及悬挑承台(2)三者的底模(33)与侧模(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角度悬挑楼梯观景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支撑脚手架包括固定在N

1层楼板(11)的若干主悬挑工字梁(4)以及设置在若干主悬挑工字梁(4)悬挑端的支撑架体(3),所述支撑架体(3)包括若干竖直设置在主悬挑工字梁(4)悬挑端的立杆(31),所述立杆(31)顶部通过旋转螺母(311)螺纹连接有顶撑杆(312),所述顶撑杆(312)用于支撑底模(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角度悬挑楼梯观景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31)中空设置且立杆(31)底端开口,所述主悬挑工字梁(4)的悬挑端对应若干立杆(31)竖直向上固定有若干限位杆(41),所述立杆(31)底端均同轴套接于对应的限位杆(4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角度悬挑楼梯观景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支撑脚手架还包括固定在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裕许贵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能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