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8700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0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节流阀、流量调节阀、室内换热器、储液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控制模块;空调系统在逆循环除霜过程中会存在液击现象,这将增大系统噪音,降低压缩机的可靠性,在除霜结束时,储液器中积存大量液相制冷剂,不利于除霜结束再制热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除霜控制方法,根据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除霜情况和储液器的液位高度,对和节流阀和流量调节阀开度进行动态耦合控制,阻止了压缩机液击现象的发生,并且减小了除霜结束时储液器中的液相制冷剂。结束时储液器中的液相制冷剂。结束时储液器中的液相制冷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调由于较高的系统能效,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高湿低温的环境下进行制热运行时,室外换热器表面会结霜,霜的生长会导致空气流量的减小和换热热阻的增加,因此对空调系统进行逆循环除霜是必要的,这是保证空调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0003]在空调系统进行逆循环除霜时,进入储液器的制冷剂一般为两相制冷剂,这就会导致储液器中的液位一直增加,直到出现液击现象,液击现象的产生,会增加系统运行时的噪音,并且可能会损坏压缩机,此外,在除霜结束时,储液器中会积存大量的液相制冷剂,在空调系统除霜结束再启动制热时,这部分制冷剂只能通过闪蒸的形式进行系统循环,这将延长了压缩机启动建立高低压差的时间,不利于空调系统快速吹热风,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效,并且影响了空调系统的热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所述的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通过对室外换热器03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室外换热器03表面除霜情况,而且还对储液器07的液位高度进行实时监测,防止压缩机01出现液击现象,通过室外换热器03表面温度和储液器07液位高度作为逻辑控制判据,对节流阀05和流量调节阀09的开度进行动态耦合调节,从而提高热泵系统的除霜效率,并且防止除霜过程中出现液击现象,并且在除霜后期,旁通大量的压缩机01高温排气去加热储液器07中的液相制冷剂,减小除霜结束时储液器07中的液相制冷剂。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包括压缩机01、四通换向阀02、室外换热器03、温度传感器04、节流阀05、室内换热器06、储液器07、液位传感器08、流量调节阀09和控制模块C1,压缩机排气口100分别与四通换向阀第一端口21和流量调节阀09相连,流量调节阀09又与储液器07相连,连接储液器07和流量调节阀09的铜管深入到储液器07内部,压缩机吸气口101与储液器出口72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三端口23与储液器进口71相连,四通换向阀第四端口24与室内换热器06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二端口22与室外换热器03相连,室外换热器03和室内换热器(06)通过节流阀05相连;温度传感器04安装在室外换热器03的中间位置,液位传感器08安装在储液器07内部,用于测量储液器07中的液位高度;控制模块C1与温度传感器04,节流阀05,液位传感器08以及流量调节阀09连接,用于收集温度传感器04和液位传感器08的信号,并控制节流阀05和流量调节阀09的开度。
[0007]所述的一种空调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温度传感器04和液位传感器08输出信号至控制模块C1,控制模块C1根据预先写入的控制逻辑控制节流阀05和流量调节阀09的开度;
在空调系统逆循环除霜过程中,储液器07中的液相制冷剂会逐渐增加,直到出现液击现象,液击会带来较大的噪音,并且不利于压缩机01的可靠性,此外,在除霜结束时,储液器07中会集聚较多的液相制冷剂,在空调系统除霜结束再启动阶段,这部分制冷剂只能通过闪蒸的形式进入系统循环,不利于空调系统高低压的建立,延长了启动阶段的时间;通过对节流阀05和流量调节阀09的动态耦合调节,可以防止除霜过程中的液击现象,并且利用压缩机01排气去加热储液器07中的液相制冷剂,减少除霜结束时储液器07中的液相制冷剂,缩短除霜再启动阶段的时间;以k1表示温度传感器04测量的温度值,以l1表示液位传感器08测量的液位高度,具体控制如下:
[0008]在除霜初始阶段,节流阀05的开度为n1,流量调节阀09关闭,控制模块C1以预设时间监控一次温度和液位的变化,随着除霜的进行,当温度k1<k
n1
,并且液位l1<l
n1
时,保持节流阀05开度不变,并且流量调节阀09关闭;当温度k1<k
n1
,并且液位l
n2
≥l1≥l
n1
时,节流阀05开度降为n2,并且流量调节阀09保持关闭;当温度k1≥k
n1
,并且液位l1≤l
n2
时,节流阀05开度降为n3,流量调节阀05开度设为f1;当温度k
n2
>k1≥k
n1
,并且液位l1>l
n2
时,节流阀05开度降为n4,流量调节阀05开度设为f2;当温度k
n3
>k1≥k
n2
时,此时只以温度作为控制依据,节流阀05开度保持为n4,流量调节阀05开度设为f3;当温度k1≥k
n3
时,空调系统退出除霜模式,
[0009]所述k
n1
、k
n2
、k
n3
、l
n2
、n1、n2、n3、n4、f1、f2、f3的取值范围如下表:
[0010][0011]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能根据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除霜情况和储液器液位高度,对节流阀和流量调节阀开度进行动态耦合控制,防止液击现象的发生。
[0013]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工作方法,能根据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除霜情况和储液器液位高度,对节流阀和流量调节阀开度进行动态耦合控制,能减小除霜结束时储液器中的液相制冷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空调系统在除霜条件下制冷剂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16]如图1所述,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01、四通换向阀02、室外换热器03、温度传感器04、节流阀05、室内换热器06、储液器07、液位传感器08、流量调节阀09和控制模块C1,压缩机排气口100分别与四通换向阀第一端口21和流量调节阀09相连,流量调节阀09又与储液器07相连,连接储液器07和流量调节阀09的铜管深入到储液器07内部,并且距离储液器07底部2cm~3cm,压缩机吸气口101与储液器出口72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三端口23与储液器进口71相连,四通换向阀第四端口24与室内换热器06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二端口22与室外换热器03相连,室外换热器03又和节流阀05相连,节流阀05又和室内换热器06相连;温度传感器04安装在室外换热器03的中间位置,液位传感器08安装在储液器07内部,用于测量储液器07中的液位高度;控制模块C1与温度传感器04,节流阀05,液位传感器08以及流量调节阀09连接,用于收集温度传感器04和液位传感器08的信号,并控制节流阀05和流量调节阀09的开度。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如图1所示,当流量调节阀09打开时,从压缩机01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一部分进入四通换向阀02,一部分进入储液器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01)、四通换向阀(02)、室外换热器(03)、温度传感器(04)、节流阀(05)、室内换热器(06)、储液器(07)、液位传感器(08)、流量调节阀(09)和控制模块(C1),压缩机排气口(100)分别与四通换向阀第一端口(21)和流量调节阀(09)相连,流量调节阀(09)又与储液器(07)相连,连接储液器(07)和流量调节阀(09)的铜管深入到储液器(07)内部,压缩机吸气口(101)与储液器出口(72)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三端口(23)与储液器进口(71)相连,四通换向阀第四端口(24)与室内换热器(06)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二端口(22)与室外换热器(03)相连,室外换热器(03)和室内换热器(06)通过节流阀(05)相连;温度传感器(04)安装在室外换热器(03)上,液位传感器(08)安装在储液器(07)内部,用于测量储液器(07)中的液位高度;控制模块(C1)与温度传感器(04),节流阀(05),液位传感器(08)以及流量调节阀(09)连接,用于收集温度传感器(04)和液位传感器(08)的信号,并控制节流阀(05)和流量调节阀(09)的开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储液器(07)和流量调节阀(09)的铜管深入到储液器(07)内部距离储液器(07)底部2cm~3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04)安装在室外换热器(03)的中间位置。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04)和液位传感器(08)输出信号至控制模块(C1),控制模块(C1)控制节流阀(05)和流量调节阀(09)的开度;在空调系统逆循环除霜过程中,储液器(07)中的液相制冷剂会逐渐增加,直到出现液击现象,液击会带来噪音,降低压缩机(01)的可靠性,在除霜结束时,储液器(07)中会集聚液相制冷剂,在空调系统除霜结束再启动阶段,这部分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强汪思远熊通晏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