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870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0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和电加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在再启动制热阶段存在一个蒸发压力较低的现象,导致了微通道换热器下部温度较低,结霜速率较快,影响了整个低温制热周期的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采用电加热、压缩机阶段升频、控制阀开度的方式,消除空调器再启动制热阶段的蒸发压力较低现象,延缓微通道换热器下部的结霜,优化空调器整个低温制热周期的性能。期的性能。期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具体涉及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和传统的翅片管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换热效率高、制冷剂充注量少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在制冷设备上已经被广泛采用,特别对于碳氢可燃制冷剂在家用空调器上的推广,微通道换热器能起到减小充注量的作用,对环保高效的制冷剂应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0003]然而,当用微通道换热器替换掉原有的翅片管换热器后发现,微通道换热器结霜速度较快,直接影响了整机性能,特别当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再启动制热阶段,微通道换热器会存在一个压力很低的过程,导致了微通道换热器下部结霜非常快,进而导致整机性能下降也会很快。通过理论分析,微通道换热器存在一个低压的原因是:受重力影响,液态制冷剂积存在下集液管,液态制冷剂只能靠闪蒸被抽吸走,同时制冷剂没有及时补充到微通道换热器了,所以导致了微通道换热器过度抽吸,在微通道空调器再启动制热存在一个压力很低的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消除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再启动制热阶段低压现象,延缓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再启动制热阶段的结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提升低温制热的整机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包括压缩机01、四通换向阀02、室内换热器03、节流阀04、第一集液管05、电加热器06、翅片07、扁管08、第二集液管09、压力传感器P1和控制模块C1,压缩机01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一端口21相连,压缩机01吸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三端口23相连,四通换向阀第四端口24与第二集液管09左端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二端口22与室内换热器03相连,室内换热器03又与节流阀04相连,节流阀04又与第一集液管05相连,设置在第一集液管05和第二集液管09并连通第一集液管05和第二集液管09多根扁管08,安装在相邻扁管间的翅片07,电加热器06布置在第一集液管05内部,压力传感器P1布置在进入第一集液管05的管道上;其中第一集液管05、翅片07、扁管08和第二集液管09组成微通道换热器;控制模块C1与压缩机01、节流阀04、压力传感器P1、电加热器06连接,用于收集压力传感器P1的信号,并控制压缩机01的频率、节流阀04的开度以及电加热器06的加热功率。
[0007]电加热器06布置在第一集液管06内部,用于给微通道换热器再启动制热阶段加热。
[0008]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再启动制热阶段控制方法如下:压力传感器P1用于检测微通道换热器入口的压力,控制模块C1收集压力传感器P1信号,并控制电加热器05的加热
功率和开关、压缩机01的频率以及电子膨胀阀04的开度;具体的控制如下:
[0009]步骤1:设定压缩机01最大工作频率为f0,控制模块C1检测到压缩机再制热的信号后,开启电加热器05,加热功率W为满功率,并且节流阀04开度为全开,压缩机01频率设为f1;
[0010]步骤2:当运行过程中压力出现稳定,在Δt时间段内压力变化在ΔP范围内,此时比较f0和f1的大小,进入步骤3或步骤4;当压力不稳定时,控制模块C1每预设时间检测一次压力的变化,并且继续判定;
[0011]步骤3:当|f0‑
f1|>Δf时,节流阀04全开,电加热器05加热功率减小ΔW,并把压缩机01工作频率设为f1=f1+Δf,然后返回步骤2进行判定;
[0012]步骤4:当|f0‑
f1|<Δf时,把压缩机01的频率设为最大工作频率f0,节流阀04的开度由压缩机01的排气温度控制,关闭电加热器05;
[0013]其中设定参数W、ΔW、ΔP、f1、f2的取值范围见下表:
[0014]参数WΔW ΔP取值范围500

1000w100

400w 0.1

0.2MP参数Δff0f
1 取值范围20

30HZ70

100HZ20

40HZ [0015]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再启动制热阶段控制方法,能消除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再启动制热阶段蒸发压力较低现象,延缓该阶段微通道换热器下部的结霜,提升整个低温制热周期的性能。
[0017]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行有效的控制方法,以微通道换热器进口压力为控制信号,同时控制压缩机01阶段升频、电子膨胀阀04开度、电加热器06功率,能够对微通道换热器再启动制热阶段进行精准控制。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再启动制热阶段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再启动制热阶段控制方法的控制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连接方式如下: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包括压缩机01、四通换向阀02、室内换热器03、节流阀04、第一集液管05、电加热器06、翅片07、扁管08、第二集液管09、压力传感器P1和控制模块C1,压缩机01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一端口21相连,压缩机01吸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三端口23相连,四通换向阀第四端口24与第二集液管09左端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二端口22与室内换热器03相连,室内换热器03又与节流阀04相连,节流阀04又与第一集液管05相连,设置在第一集液管05和第二集液管09并连通第一集液管05和第二集液管09多根扁管08,安装在相邻扁管间的翅片07,电加热器06布置在第一集液管05内部,压力传感器P1布置在进入第一集液管05的管道上;
其中第一集液管05、翅片07、扁管08和第二集液管09组成微通道换热器;控制模块C1与压缩机01、节流阀04、压力传感器P1、电加热器06连接,用于收集压力传感器P1的信号,并控制压缩机01的频率、节流阀04的开度以及电加热器06的加热功率。
[0022]电加热器06布置在第一集液管06内部,用于给微通道换热器再启动制热阶段加热。
[0023]如图2所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再启动制热阶段控制方法如下:压力传感器P1用于检测微通道换热器入口的压力,控制模块C1收集压力传感器P1信号,并控制电加热器05的加热功率和开关、压缩机01的频率以及电子膨胀阀04的开度。具体的控制如下:
[0024]步骤1:设定压缩机01最大工作频率为f0,控制模块C1检测到压缩机再制热的信号后,开启电加热器05,加热功率W为满功率,并且节流阀04开度为全开,压缩机01频率设为f1。
[0025]步骤2:当运行过程中压力出现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01)、四通换向阀(02)、室内换热器(03)、节流阀(04)、第一集液管(05)、电加热器(06)、翅片(07)、扁管(08)、第二集液管(09)、压力传感器(P1)和控制模块(C1),压缩机(01)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一端口(21)相连,压缩机(01)吸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三端口(23)相连,四通换向阀第四端口(24)与第二集液管(09)左端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二端口(22)与室内换热器(03)相连,室内换热器(03)又与节流阀(04)相连,节流阀(04)又与第一集液管(05)相连,设置在第一集液管(05)和第二集液管(09)并连通第一集液管(05)和第二集液管(09)多根扁管(08),安装在相邻扁管间的翅片(07),电加热器(06)布置在第一集液管(05)内部,压力传感器(P1)布置在进入第一集液管(05)的管道上;其中第一集液管(05)、翅片(07)、扁管(08)和第二集液管(09)组成微通道换热器;控制模块(C1)与压缩机(01)、节流阀(04)、压力传感器(P1)、电加热器(06)连接,用于收集压力传感器(P1)的信号,并控制压缩机(01)的频率、节流阀(04)的开度以及电加热器(06)的加热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器(06)布置在第一集液管(06)内部,用于给微通道换热器再启动制热阶段加热。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的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强汪思远熊通晏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