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控制方法及系统、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861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9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驻车控制方法及系统、装置、设备、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在车辆处于非驻车挡位状态下,若未检测接收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当前时刻车速小于预设车速,则检测当前时刻车辆是否为整车下电状态;若为是,则控制电子驻车单元执行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驻车挡位。该方法用整车控制器取代了传统P挡驻车机构,无需在车辆内部单独设置P挡驻车机构,从而简化了车辆内部的构造,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整车控制器的集成度;另外,即使在未接收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对车辆进行主动驻车控制,弥补人为错漏操作导致的溜车等危及安全的失误,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驻车控制方法及系统、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驻车控制方法及系统、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驻车采用P挡驻车机构加手刹来保障各种使用场景下的驻车安全,P挡机构集成于变速器中,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锁止机构与锁止齿轮结合来实现对变速器输出轴的锁止,进而实现对车辆的锁止。P挡驻车机构为设置于变速器中的单独的机构,需占用车辆的内部空间,并且降低了车辆控制的集成度。
[0003]但是,P挡驻车机构本身的结构特性,以及P挡驻车机构与手刹互不关联的工作特性,使得P挡驻车机构无法在车辆处于非驻车挡位状态下,主动对车辆进行驻车挡位的切换,从而无法使得车辆进行主动驻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分别提供了一种驻车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即使在未接收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对车辆进行主动驻车控制。
[0005]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驻车控制方法,应用于整车控制器,包括:在车辆处于非驻车挡位状态下,若未检测接收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当前时刻车速小于预设车速,则检测当前时刻车辆是否为整车下电状态;若为是,则控制电子驻车单元执行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驻车挡位。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驻车控制系统,包括:挡位选择控制单元,用于获取进入或退出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车身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整车下电状态;制动控制单元,用于获取车速和制动踏板的开度;整车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挡位选择控制单元、车身控制单元和制动控制单元发送的各自获取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信息生成控制指令,以控制电子驻车单元;所述电子驻车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车辆进行挡位切换;所述整车控制器在车辆处于非驻车挡位状态下,若未接收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当前时刻车速小于预设车速,则检测当前时刻车辆是否为整车下电状态;若为是,则控制电子驻车单元执行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驻车挡位。
[0008]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整车控制器在车辆处于非驻车挡位状态下,若检测接收到所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当前时刻车速小于所述预设车速,则控制所述电子驻车单元执行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所述驻车挡位。
[0009]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安全气囊单元,用于获取主驾位安全带的上锁状态,并将所述主驾位安全带的上锁状态发送至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车身控制单元,还可
用于获取主驾位车门的开闭状态;所述整车控制器在所述车辆处于驻车挡位状态下,若检测接收到退出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制动踏板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则检测主驾位车门是否关闭,以及检测主驾位安全带是否上锁;若皆为是,则控制所述电子驻车单元执行解除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非驻车挡位。
[001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整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挡位选择控制单元、所述车身控制单元、所述制动控制单元,所述电子驻车单元和所述安全气囊单元通过CAN总线连接。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驻车控制装置,应用于整车控制器,包括:第一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在车辆处于非驻车挡位状态下,若未检测接收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当前时刻车速小于预设车速,则检测当前时刻车辆是否为整车下电状态;第一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若为是,则控制电子驻车单元执行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驻车挡位。
[001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驻车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以及检测当前时刻车速是否小于所述预设车速;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若检测接收到所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当前时刻车速小于所述预设车速,则控制所述电子驻车单元执行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所述驻车挡位。
[001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驻车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车辆处于驻车挡位状态下,若检测接收到退出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制动踏板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则检测主驾位车门是否关闭,以及检测主驾位安全带是否上锁;第三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若皆为是,则控制所述电子驻车单元执行解除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非驻车挡位。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控制器执行时,以执行上述的驻车控制方法。
[00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的驻车控制方法。
[001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的驻车控制方法。
[0017]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本申请方法应用于整车控制器中,通过在车辆处于非驻车挡位状态下,若未检测接收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当前时刻车速小于预设车速,则检测当前时刻车辆是否为整车下电状态;若为是,则控制电子驻车单元执行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驻车挡位。本申请用整车控制器取代了传统P挡驻车机构的功能,使得无需在车辆内部单独设置P挡驻车机构,从而简化了车辆内部的构造,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整车控制器的集成度,简化了车辆控制操作;另外,即使在未接收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对车辆进行主动驻车控制,弥补人为错漏操作导致的溜车等危及安全的失误,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0018]应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驻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驻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驻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3]图4是基于图3所示实施例提出的另一驻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5是基于图3所示实施例提出的另一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整车控制器,包括:在车辆处于非驻车挡位状态下,若未检测接收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当前时刻车速小于预设车速,则检测当前时刻车辆是否为整车下电状态;若为是,则控制电子驻车单元执行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驻车挡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以及检测当前时刻车速是否小于所述预设车速;若检测接收到所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当前时刻车速小于所述预设车速,则控制所述电子驻车单元执行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所述驻车挡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车辆处于驻车挡位状态下,若检测接收到退出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制动踏板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则检测主驾位车门是否关闭,以及检测主驾位安全带是否上锁;若皆为是,则控制所述电子驻车单元执行解除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非驻车挡位。4.一种驻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挡位选择控制单元,用于获取进入或退出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车身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整车下电状态;制动控制单元,用于获取车速和制动踏板的开度;整车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挡位选择控制单元、车身控制单元和制动控制单元发送的各自获取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信息生成控制指令,以控制电子驻车单元;所述电子驻车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车辆进行挡位切换;所述整车控制器在车辆处于非驻车挡位状态下,若未接收到进入驻车挡位的请求信号,并且检测到当前时刻车速小于预设车速,则检测当前时刻车辆是否为整车下电状态;若为是,则控制电子驻车单元执行驻车操作,以使当前时刻车辆挡位切换至驻车挡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姗王金航陈立华吴蒙周友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