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脾健胃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856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脾健胃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补脾健胃中药生产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生产不好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人参、党参、黄芪、茯苓、山药、枳实、砂仁、白术、青蒿、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麦麸、山楂、丁香叶、鲫鱼鳔干、蝇蛆虫干、乌贼须干、骨粉以及食用淀粉,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保证药材的有益物质的析出,同时经过多道工艺,实现药材的成分的稳定发挥,提高药材的使用效果,使得效果更加快速有效,同时减少生产空间,降低工人的生产强度,同时整体上对能源进行多次的回收利用,降低能源生产成本。源生产成本。源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脾健胃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补脾健胃中药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补脾健胃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其中按照归经可以分为很多类,其中胃经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民以食为天,在现代生活优渥且经常不动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消耗不良,胃积食,脘腹胀满,腹泻便溏,此时除了运动消食,锻炼体魄外,还需要利用中医药理进行理疗,现有的部分中药虽然具有同样的效果,但是工艺要求较高,不易生产,成本较高,总体效果也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补脾健胃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生产不好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补脾健胃中药,包括人参、党参、黄芪、茯苓、山药、枳实、砂仁、白术、青蒿、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麦麸、山楂、丁香叶、鲫鱼鳔干、蝇蛆虫干、乌贼须干、骨粉以及食用淀粉。
[0006]一种补脾健胃中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人参、党参、黄芪、茯苓、山药、枳实、砂仁、白术、青蒿、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麦麸、山楂、鲫鱼鳔、蝇蛆虫、乌贼须均分开研磨,研磨至直径为10~600微米的粉末;
[0008]S2:将研磨好的人参、党参、黄芪、茯苓、枳实、砂仁、白术、青蒿、苍耳草、赤小豆和苦杏仁放入到陶瓷罐中,加入定量的山泉水,进行闷煮,将山药、麦麸和山楂放置到蒸笼上进行蒸煮,鲫鱼鳔、蝇蛆虫、乌贼须进行低温烘烤;
[0009]S3:将蒸煮好的材料进行压滤,对所得溶液进行真空低温烘干至原来体积的1/20左右,缓慢蒸煮好的山药、麦麸和山楂以及烘焙好的鲫鱼鳔、蝇蛆虫、乌贼须,进行搅拌,最后加入骨粉以及食用淀粉,形成柔性面团,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混合捶打搅拌。
[0010]S4:将搅拌好的团挤出成圆形丸状,利用丁香叶进行包裹,然后进行密封低温烘干;
[0011]S5:将圆形团放置到由麦饭石制成的通孔圆形模具中,同时在原有的药渣中再次放入定量的山泉水,进行加热煮沸,对麦饭石内的药丸进行蒸煮;
[0012]S6:取出药丸,放入无尘玻璃房内,进行晾晒,然后再次利用后续生产的药渣加水进行蒸煮,再晾干,总共蒸煮3~5次;
[0013]S7:最后将晾晒干燥好的药丸进行检测,包装。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1研磨时,保证整体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下,山泉水在使用前进行杀菌消毒,山泉水优选雪山融水,蝇蛆虫研磨前进行清洗消毒。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闷煮前期大火煮沸后继续大火煮10~30分钟,然后改为文
火,煮3~8小时,烘烤温度在120~150摄氏度。
[0016]优选的,圆形丸子直径为1~3厘米,捶打温度保持在40~60度之间。
[0017]一种补脾健胃中药方法的装置,包括:
[0018]蒸煮装置,其用于蒸、煮,进行原料的前期加工;
[0019]提纯装置,其与蒸煮装置相连接,用于后期的浓缩提纯。
[0020]优选的,所述蒸煮装置包括:
[0021]基座,其与地面相连接,用于限定;
[0022]隔热套,其与基座相连接,用于隔热和固定,其外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有推动机构;
[0023]扰动机构,其位于基座的一侧,且其与推动机构相连接;
[0024]陶瓷罐,其套接在隔热套内,其中间固定连接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的中间转动连接有位于陶瓷罐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多个搅拌杆,所述陶瓷罐的一侧连接有卸料管;
[0025]烘焙机构,其位于隔热套的外侧,且其与基座相连接;
[0026]蒸箱,其卡接在隔热套的顶部,其底部设置有分散板,所述分散箱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多个位于蒸箱内的蒸板,所述蒸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开启盖;
[0027]蒸汽管,其一端与蒸箱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传递管,其传递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与扰动机构相连接的软管;
[0028]其中,基座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弧,所述支撑弧内转动套接有连接弧,所述连接弧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固定连接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与隔热套相卡接,所述支撑圈的底部连接有燃烧板,所述隔热套的底部与燃烧板之间形成一燃烧室,所述燃烧板的中间固定连接有与搅拌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驱动叶,所述第一驱动叶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驱动轴转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箱,所述第一驱动箱与密封圈之间形成一收集室,所述第一驱动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透风箱,所述透风箱上连接有透风管,所述密封圈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卸料门,所述第一驱动箱与扰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箱的一侧连接有与提纯装置相连接的回流管。
[0029]优选的,所述烘焙机构包括与燃烧室相连接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侧连接有与提纯装置相连接的分流管,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与隔热套固定连接的弧形圈,所述弧形圈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圈,所述转动圈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位于弧形圈内的多个驱动板,所述弧形圈上转动连接有拦截板,所述弧形圈的一侧连接有泄气管;
[0030]所述扰动机构包括与软管相连接的第二驱动箱,所述第二驱动箱的中间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位于第二驱动箱内的第二驱动板,所述第二驱动箱的一侧连接有与第一驱动箱相连接的连通管,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波浪板,所述波浪板与推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波浪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驱动箱固定连接的多个支撑杆;
[0031]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与波浪板转动连接的套接架,所述套接架内滑动调节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其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导向套滑动套接的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两个稳
定块,所述转动杆与连接杆相卡接。
[0032]优选的,所述提纯装置包括:
[0033]交换箱,其一侧与回流管相连接,其内部固定连接有与排气管相连接的交换管;
[0034]压力管,其一端与交换箱相连接,另一端连通有与交换箱固定连接的压力箱,所述压力箱内滑动套接有压力板;
[0035]挤压箱,其与压力箱固定连接,且其与压力板滑动套接,其顶部连接有进料管,所述挤压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
[0036]浓缩箱,其位于挤压箱的下方,其内部设置有捶打机构,所述浓缩箱的底部连接有与交换管相连接的加热管,所述浓缩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卸料门;
[0037]真空泵,其输入端连接有延伸到浓缩箱内的吸取管。
[0038]优选的,所述捶打机构包括:
[0039]第三驱动箱,其位于浓缩箱内,其中间转动连接有与浓缩箱转动连接的第三驱动轴,所述第三驱动轴采用中空结构,所述第三驱动轴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其一侧连接有位于第三驱动箱的导通管;
[0040]第三驱动板,其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脾健胃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参、党参、黄芪、茯苓、山药、枳实、砂仁、白术、青蒿、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麦麸、山楂、丁香叶、鲫鱼鳔干、蝇蛆虫干、乌贼须干、骨粉以及食用淀粉。2.制备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脾健胃中药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人参、党参、黄芪、茯苓、山药、枳实、砂仁、白术、青蒿、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麦麸、山楂、鲫鱼鳔、蝇蛆虫、乌贼须均分开研磨,研磨至直径为10~600微米的粉末;S2:将研磨好的人参、党参、黄芪、茯苓、枳实、砂仁、白术、青蒿、苍耳草、赤小豆和苦杏仁放入到陶瓷罐中,加入定量的山泉水,进行闷煮,将山药、麦麸和山楂放置到蒸笼上进行蒸煮,鲫鱼鳔、蝇蛆虫、乌贼须进行低温烘烤;S3:将蒸煮好的材料进行压滤,对所得溶液进行真空低温烘干至原来体积的1/20左右,缓慢蒸煮好的山药、麦麸和山楂以及烘焙好的鲫鱼鳔、蝇蛆虫、乌贼须,进行搅拌,最后加入骨粉以及食用淀粉,形成柔性面团,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混合捶打搅拌。S4:将搅拌好的团挤出成圆形丸状,利用丁香叶进行包裹,然后进行密封低温烘干;S5:将圆形团放置到由麦饭石制成的通孔圆形模具中,同时在原有的药渣中再次放入定量的山泉水,进行加热煮沸,对麦饭石内的药丸进行蒸煮;S6:取出药丸,放入无尘玻璃房内,进行晾晒,然后再次利用后续生产的药渣加水进行蒸煮,再晾干,总共蒸煮3~5次;S7:最后将晾晒干燥好的药丸进行检测,包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脾健胃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研磨时,保证整体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下,山泉水在使用前进行杀菌消毒,山泉水优选雪山融水,蝇蛆虫研磨前进行清洗消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脾健胃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闷煮前期大火煮沸后继续大火煮10~30分钟,然后改为文火,煮3~8小时,烘烤温度在120~150摄氏度,圆形丸子直径为1~3厘米,捶打温度保持在40~60度之间。5.生产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脾健胃中药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煮装置,其用于蒸、煮,进行原料的前期加工;提纯装置,其与蒸煮装置相连接,用于后期的浓缩提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补脾健胃中药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煮装置包括:基座(1),其与地面相连接,用于限定;隔热套(8),其与基座(1)相连接,用于隔热和固定,其外侧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连接有推动机构(3);扰动机构(2),其位于基座(1)的一侧,且其与推动机构(3)相连接;陶瓷罐(7),其套接在隔热套(8)内,其中间固定连接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的中间转动连接有位于陶瓷罐(6)内的搅拌轴(15),所述搅拌轴(15)上连接有多个搅拌杆(14),所述陶瓷罐(7)的一侧连接有卸料管(37);烘焙机构,其位于隔热套(8)的外侧,且其与基座(1)相连接;蒸箱(9),其卡接在隔热套(8)的顶部,其底部设置有分散板(13),所述分散箱(13)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多个位于蒸箱(9)内的蒸板(12),所述蒸箱(9)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开启盖
(11);蒸汽管(10),其一端与蒸箱(9)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传递管(32),其传递管(32)的另一端连接有与扰动机构(2)相连接的软管(34);其中,基座(1)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杆(20),所述支撑杆(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弧,所述支撑弧内转动套接有连接弧(21),所述连接弧(21)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圈(30),所述密封圈(30)内固定连接有支撑圈(31),所述支撑圈(31)与隔热套(8)相卡接,所述支撑圈(31)的底部连接有燃烧板(25),所述隔热套(8)的底部与燃烧板(25)之间形成一燃烧室(19),所述燃烧板(25)的中间固定连接有与搅拌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轴(26),所述驱动轴(26)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驱动叶(23),所述第一驱动叶(23)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驱动轴(26)转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箱(24),所述第一驱动箱(24)与密封圈(30)之间形成一收集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绍飞
申请(专利权)人: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