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520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控制器,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热管换热装置,所述热管换热装置的下方设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前端设有插口,所述插口的前端设有滑动机构,所述下壳体的后端设有辅助通风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热管换热装置通过热管中的冷凝液将车载控制器内部的热量带走,使热量向热管的两侧散发,热管的两端的散热片将热量通过上方的散热口将热量发散,同时热管内部的吸液芯在毛细抽吸力或者重力的作用下从冷凝段返回蒸发段,再次吸取热量并散发,如此往复实现车载控制器的内部散热,避免在长期工作中,车载控制器的内部温度过高,影响使用和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控制器
,具体为一种车载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车载控制器主要连接汽车车上的电器,可以控制各个电路相连接的电源,是汽车必不可少的配件仪器,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控制器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加。
[0003]经检索,在公开号为CN207842863U的一种车载控制器中,该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控制器,包括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控制元件相连的卡扣,所述卡扣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端各铰接有一个卡钩,所述卡钩靠近底座的一端为转动端,所述卡钩远离底座的一端为夹持端,所述转动端与底座铰接位置处设置有扭簧,所述卡钩的夹持端在扭簧的作用下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所述卡钩的转动端相互背离的一面设置有转动圆角,本技术具有卡扣张开角度大不易损坏的效果。
[0004]但是,在车载控制器的长期使用中,车载控制器的内部电子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如果不对热量进行疏导或者发散很有可能导致车载控制器的内部温度过高,影响车载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载控制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控制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控制器,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热管换热装置,所述热管换热装置的下方设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前端设有插口,所述插口的前端设有滑动机构,所述下壳体的后端设有辅助通风结构;
[0007]所述热管换热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凹槽左右两端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间设有热管,所述热管的两端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安装板的表面紧密贴合。
[0008]优选的,所述热管换热装置的上方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内部设有纱网。
[0009]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两侧连接处设有若干螺栓,所述螺栓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为螺纹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热管的中间抽成真空并填充有冷凝液,所述热管的中间设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通过烧结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热管的中段为蒸发段,所述热管的两端为冷凝段。
[0011]优选的,所述辅助通风结构包括通风口、通风扇和过滤筛,所述通风口的内部设有过滤筛,所述过滤筛的后端设有通风扇。
[0012]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板、滑轨和空腔,所述滑动机构与下壳体的连接处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空腔的连接处设有滑轨。
[0013]优选的,所述滑动板横截面的结构为梯形结构,一侧所述滑动板的横截面处设有
卡扣,另一侧所述滑动板的横截面处设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
[0014]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5]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可通过设置的热管换热装置通过热管中的冷凝液将车载控制器内部的热量带走,使热量向热管的两侧散发,热管的两端的散热片通过上方的散热口将热量发散,同时热管内部的冷凝液在吸液芯在毛细抽吸力或者重力的作用下从冷凝段返回蒸发段,再次吸取热量并散发,如此往复实现车载控制器的内部散热,避免在长期工作中,车载控制器的内部温度过高,影响使用和安全;
[0017]本技术设置的散热口可将热管换热装置产生的热量散发,同时,设置的纱网可减少内部进入过多大颗粒杂质,影响车载控制器的使用。
[0018]本技术设置的辅助通风结构可在车载控制器使用时通过通风口将外界的风利用通风扇吹向车载控制器的内部,实现内部空气的循环,且设置的过滤筛可减少脏物进行车载控制器的内部。
[0019]本技术设置的滑动机构可通过两块滑动板相互连接,并通过滑动板横切面处的卡扣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固定滑动板的位置,限制滑动板的活动,使滑动板卡住连接器件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辅助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上壳体;2、凹槽;3、热管换热装置;301、安装板;302、热管;303、散热片;4、下壳体;5、插口;6、滑动机构;601、滑动板;602、滑轨;603、空腔;7、辅助通风结构;701、通风口;702、通风扇;703、过滤筛;8、散热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实施案例一
[0027]如附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上壳体1,上壳体1的内部设有凹槽2,凹槽2的内部设有热管换热装置3,热管换热装置3的下方设有下壳体4,上壳体1与下壳体4两侧连接处设有若干螺栓,螺栓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4之间为螺纹连接,下壳体4的前端设有插口5,插口5的前端设有滑动机构6,下壳体4的后端设有辅助通风结构7;
[0028]热管换热装置3包括安装板301,凹槽2左右两端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板301,安装板301的中间设有热管302,热管302的两端设有散热片303,散热片303与安装板301的表面紧密贴合,热管302的中间抽成真空并填充有冷凝液,热管302的中间设有吸液芯,吸液芯通过
烧结纤维材料制成,热管302的中段为蒸发段,热管302的两端为冷凝段,设置的热管换热装置3通过热管302中的冷凝液将车载控制器内部的热量带走,使热量向热管302的两侧散发,热管302的两端的散热片303通过上方的散热口8将热量发散,同时热管302内部的冷凝液在吸液芯在毛细抽吸力或者重力的作用下从冷凝段返回蒸发段,再次吸取热量并散发,如此往复实现车载控制器的内部散热,避免在长期工作中,车载控制器的内部温度过高,影响使用和安全。
[0029]实施例二
[0030]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一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0031]如图2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热管换热装置3的上方设有散热口8,散热口8的内部设有纱网,设置的散热口8可将热管换热装置3产生的热量散发,同时,设置的纱网可减少内部进入过多大颗粒杂质,影响车载控制器的使用,辅助通风结构7包括通风口701、通风扇702和过滤筛703,通风口701的内部设有过滤筛703,过滤筛703的后端设有通风扇702,设置的辅助通风结构7可在车载控制器使用时通过通风口701将外界的风利用通风扇702吹向车载控制器的内部,实现内部空气的循环,且设置的过滤筛703可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所述上壳体(1)的内部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内部设有热管换热装置(3),所述热管换热装置(3)的下方设有下壳体(4),所述下壳体(4)的前端设有插口(5),所述插口(5)的前端设有滑动机构(6),所述下壳体(4)的后端设有辅助通风结构(7);所述热管换热装置(3)包括安装板(301),所述凹槽(2)左右两端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板(301),所述安装板(301)的中间设有热管(302),所述热管(302)的两端设有散热片(303),所述散热片(303)与安装板(301)的表面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换热装置(3)的上方设有散热口(8),所述散热口(8)的内部设有纱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4)两侧连接处设有若干螺栓,所述螺栓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4)之间为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302)的中间抽成真空并填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祚邬昌茂候志龙徐子祺
申请(专利权)人:沐驰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