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841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通过随机数产生器获得真随机数,并通过数据处理获取[0,1]闭区间的变量因子;步骤S2,根据所述变量因子计算集群式数据中心中每一台服务器的错峰上电延迟时间;步骤S3,根据所述错峰上电延迟时间执行延迟动作,在达到所述错峰上电延迟时间后,调用嵌入式系统通过GPIO接口触发该服务器的主板实现上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直接利用集群式数据中心的资源,无需单独配置一套控制机系统,能够有效地简化了安装和维护策略,降低成本;采用了去中心化的设计,在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故障率的基础上,还通过优化的错峰上电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短时间内大量服务器同时瞬间上电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服务器上电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并进一步涉及采用了该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集群式数据中心部署有大量的计算密集或存储密集的服务型计算机集群,所述集群式数据中心简称IDC,当IDC中心上电时,如果短时间内大量设备同时瞬间上电,会导致上电时瞬间峰值电压和功耗超过正常运行期额定功耗和电压,导致IDC供电系统短时间因承受过载而时效,造成设备启动故障或损坏。
[0003]现有的集群式数据中心普遍采用集中受控式上电架构,即:通过附加一台额外的控制系统,对IDC机房的机器分步间隔地批量上电,因此要求控制系统在完成上电批量大小,间隔时间等配置后,一批一批上电,对与当前统一批次受控上电的系统,控制系统负责发出上电信号。这种集中受控式上电架构存在以下缺点:第一、需要附加一台控制系统作为策略控制大脑实现中心化,并为控制系统编排间隔上电控制软件系统。第二、需要专人开发和维护,需要投入额外的设备和人力成本,且一旦控制机/控制系统出现问题,会出现整个IDC上电失败,进而影响其运营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去中心化并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能并降低故障率的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供采用了该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的系统。
[0005]对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S1,通过随机数产生器获得真随机数,并通过数据处理将所述真随机数的范围进行处理以获取[0,1]闭区间的变量因子;
[0007]步骤S2,根据所述变量因子计算集群式数据中心中每一台服务器的错峰上电延迟时间;
[0008]步骤S3,根据所述错峰上电延迟时间执行延迟动作,并同时启动定时计数,在当前服务器达到所述错峰上电延迟时间之后,调用嵌入式系统通过GPIO接口触发该服务器的主板实现上电。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0010]步骤S101,初始化浮点型的变量因子;
[0011]步骤S102,对随机异步事件进行HASH散列计算;
[0012]步骤S103,将HASH散列计算的值赋予给变量因子;
[0013]步骤S104,对所述变量因子进行归一化操作,获取[0,1]闭区间的变量因子normalized
rand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102中,所述随机异步事件包括异步中断、异
步驱动事件以及内核时钟的整体信息。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2通过公式T
i
=OP
四舍五入
(normalized
rand
×
A)计算集群式数据中心中每一台服务器的错峰上电延迟时间T
i
,其中,i表示所述集群式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序号,OP
四舍五入
表示四舍五入操作函数,A表示预先配置的最大延迟数。
[00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先配置的最大延迟数A为0至2
23
之间的整数,用于表示所述集群式数据中心的所有服务器的整体采样延迟时间。
[001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预设设置最大延迟数配置表,所述最大延迟数配置表用于记录预先配置的最大延迟数A和服务器数量,在用户配置阶段通过输入当前的服务器数量查询所述最大延迟数配置表自动获取所述预先配置的最大延迟数A。
[001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最大延迟数配置表中增加收敛系数B,所述收敛系数B默认设置为1;当收敛系数B增加时,控制所述预先配置的最大延迟数A按照收敛系数B的增大比例进行减小;当收敛系数B减小时,控制所述预先配置的最大延迟数A按照收敛系数B的减小比例进行增加。
[001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3中,完整的上电过程的时序控制包括以下子步骤:
[0020]步骤S301,在固定启动时间内,依次顺序进行AC上电、Uboot上电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上电,完成BMC上电启动;
[0021]步骤S302,启动错峰控制,根据所述错峰上电延迟时间执行延迟动作,调用嵌入式系统通过服务器启动指令实现主系统上电启动。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系统,采用了如上所述的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并包括:
[0023]变量因子获取模块,通过随机数产生器获得真随机数,并通过数据处理将所述真随机数的范围进行处理以获取[0,1]闭区间的变量因子;
[0024]错峰上电延迟时间计算模块,根据所述变量因子计算集群式数据中心中每一台服务器的错峰上电延迟时间;
[0025]错峰上电执行模块,根据所述错峰上电延迟时间执行延迟动作,并同时启动定时计数,在当前服务器达到所述错峰上电延迟时间之后,调用嵌入式系统通过GPIO接口触发该服务器的主板实现上电。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直接利用现有集群式数据中心的资源,无需单独配置一套控制机系统,能够有效地简化了安装和维护策略,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去中心化的设计,在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故障率的基础上,还通过优化的错峰上电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短时间内大量服务器同时瞬间上电的问题,进而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和系统维护成本,便于系统的运营和推广。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最大延迟数配置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上电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1]本实施例先对名词进行解释,其中HASH散列算法是一种不可逆的算法,即哈希散列算法,包括MD5、SHA

256以及HMAC(含密钥的散列计算)等算法,可作为均匀分布的产生算法。BMC指的是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包括基本控制+外管理SOC芯片,为服务器专用的远程运维管理支持芯片,部署有IPMI协议栈和接口。IDC指的是Integrated Data Center,即集群式数据中心,是一种集中放置和大规模部署服务器的集中场所,提供了必要的电力和散热管理。
[0032]现有的集群式数据中心已经包括以下可用资源和环境:
[0033]1、高性能的ARM 32为嵌入式处理器系统,采用Standby/Aux(待机/辅助电源系统)供电。即:主板的X86主机系统还没有上电之前,改芯片已经处于工作状态,且功耗低于2W,功耗非常低可忽略不计。
[0034]2、真随机数产生器,即用于产生真随机数的随机数产生器,真随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随机数产生器获得真随机数,并通过数据处理将所述真随机数的范围进行处理以获取[0,1]闭区间的变量因子;步骤S2,根据所述变量因子计算集群式数据中心中每一台服务器的错峰上电延迟时间;步骤S3,根据所述错峰上电延迟时间执行延迟动作,并同时启动定时计数,在当前服务器达到所述错峰上电延迟时间之后,调用嵌入式系统通过GPIO接口触发该服务器的主板实现上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S101,初始化浮点型的变量因子;步骤S102,对随机异步事件进行HASH散列计算;步骤S103,将HASH散列计算的值赋予给变量因子;步骤S104,对所述变量因子进行归一化操作,获取[0,1]闭区间的变量因子normalized
ran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2中,所述随机异步事件包括异步中断、异步驱动事件以及内核时钟的整体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通过公式T
i
=OP
四舍五入
(normalized
rand
×
A)计算集群式数据中心中每一台服务器的错峰上电延迟时间T
i
,其中,i表示所述集群式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序号,OP
四舍五入
表示四舍五入操作函数,A表示预先配置的最大延迟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服务器独立同分布错峰上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配置的最大延迟数A为0至2
2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茂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鑫恒运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