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8113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包括以下方面:板坯在加热炉预热段温度700~1000℃,时间控制在30~40min;一加热段温度1100~1170℃,时间控制在50~60min;二加热段温度1180~1250℃,时间控制在60~70min;均热段温度1150~1230℃,时间控制在≥35min;总在炉时间控制在180~230min;按热轧成品厚度控制出炉节奏;带钢头部咬钢后向支撑辊和工作辊表面同时喷射热轧润滑油。优点是:避免板坯出现裂纹,提高了板坯质量,热轧酸洗板条纹缺陷得到了明显改善。洗板条纹缺陷得到了明显改善。洗板条纹缺陷得到了明显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轧酸洗板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轧酸洗板是介于热轧板和冷轧板之间的中间产品,用热轧酸洗板代替相应冷轧板,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与普通热轧板相比,热轧酸洗板去除了表面氧化铁皮,提高了钢材的表面质量,便于焊接、涂油和上漆。
[0003]在带钢表面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高压水除鳞效果显得尤其重要。然而除鳞效果受到钢坯质量、加热质量、除鳞设备、除鳞工艺和轧钢工艺等方面的影响。一旦出现除鳞效果不好引起的质量问题,分析查找比较困难,需要系统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热轧酸洗板在酸洗后表面均存在黑白相间的条纹状“缺陷”,这种“缺陷”没有明显的手感,也不影响用户后续的焊接使用,但是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
[0004]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11565020.X,公开了一种解决高强钢表面条纹氧化物的热轧方法,依次经过粗轧机组前除鳞设备初除鳞,粗轧机架除鳞和粗轧机组轧制,再经过精轧机组前精除鳞和精轧机组轧制,提高中间坯氧化铁皮厚度至约100um、温度提高至1100℃以上,温度较高的中间坯在精除鳞时表面产生温降,从而有利于精除鳞对中间坯氧化铁皮的去除,进而实现减少高强钢表面条纹的目的。但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产生不仅仅是由氧化铁皮产生,还与其他因素相关,如:加热工艺、加热炉出炉节奏、精轧工作辊辊面粗糙度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减少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提高热轧酸洗带钢外观质量,降低缺陷发生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工艺流程包括:冶炼、连铸、热送热装、炉后除鳞及粗轧、精轧、粗精轧除鳞、层流冷却、冷轧酸洗、卷取;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0008]1)板坯在加热炉预热段温度700~1000℃,时间控制在30~40min;一加热段温度1100~1170℃,时间控制在50~60min;二加热段温度1180~1250℃,时间控制在60~70min;均热段温度1150~1230℃,时间控制在≥35min;总在炉时间控制在180~230min;
[0009]2)出炉节奏:
[0010]热轧成品厚度<2.0mm,出炉节奏≥180s/块;
[0011]热轧成品厚度2.0~2.5mm,出炉节奏≥160s/块;
[0012]热轧成品厚度>2.5mm,出炉节奏≥150s/块;
[0013]3)带钢头部咬钢后向支撑辊和工作辊表面同时喷射热轧润滑油。
[0014]该带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
[0015]C:0.1%~0.12%,Si:1.0%~1.2%,Mn:1.5%~1.8%,P≤0.005%,S≤0.005%,Cr:0.15%~0.20%,Al:0.02%~0.06%,N:0~0.004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6]所述的加热炉炉膛压力控制在微正压1.5~2Pa。
[0017]步骤1)中板坯入炉温度>300℃,不能直接进入加热炉的板坯放入缓冷坑500

550℃存放,存放时长在72h以内。
[0018]出炉温度控制在目标温度
±
20℃以内。
[0019]所述的炉后除鳞及粗轧、精轧、粗精轧除鳞中:
[0020]粗轧除鳞水投入量最低为4道次粗轧,且粗轧的每道次入口侧必须投入除鳞水;
[0021]粗轧除鳞水压力在18MPa以上,精轧除鳞水压力在23MPa以上,粗轧出口厚度在35~40mm;板坯与成品宽度差控制在200~260mm;
[0022]所述的层流冷却与卷取:
[0023]层流冷却采用前段急冷模式,冷却速度控制在30~40℃/s,卷取温度580~620℃,最终产品厚度为2.0~2.5mm。
[0024]所述的冷轧酸洗:酸洗液是浓度为20%~25%的盐酸,酸洗液温度为75~80℃,酸洗前拉矫运行速度在40~50m/min。
[0025]步骤2)中喷射热轧润滑油的喷射压力为2~4MPa。
[0026]所述的支撑辊和工作辊的表面粗糙度Ra为0.8~1.2μm。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通过对加热炉各加热段时间和温度控制,避免板坯出现裂纹,提高了板坯质量,热轧酸洗板条纹缺陷得到了明显改善。按照出钢成品厚度控制出炉节奏,避免环状脱落产生条状铁皮压入带钢。向支撑辊和工作辊表面同时喷射热轧润滑油,以改善工作辊表面质量,可以实现热轧油和辊缝冷却,改善热轧酸洗板表面质量。高压水除鳞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去除炉生铁皮。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精轧轧辊在机周期与粗糙度对比曲线图。
[0030]图2是精轧轧机F1

F4使用1周期后辊面粗糙度图。
[0031]图3是粗轧机两侧的高压水除鳞喷嘴的布置结构图。
[0032]图4是高压水除鳞喷嘴的布置结构主视图。
[0033]图5是高压水除鳞喷嘴的布置结构侧视图。
[0034]图3

图5中:1

粗轧机2

粗轧机入口侧除鳞集管3

粗轧机出口侧除鳞集管4

轧件5

除鳞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36]一种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高强带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
[0037]C为0.1%~0.12%,Si为1.0%~1.2%,Mn为1.5%~1.8%,P≤0.005%,S≤
0.005%,Cr为0.15%~0.20%,Al为0.02%~0.06%,N为0~0.004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38]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冶炼、连铸、热送热装、炉后除鳞及粗轧、精轧、粗精轧除鳞、层流冷却、卷取流程:
[0039]热轧工艺制定:
[0040]1)板坯热装(入炉温度>300℃),不能热装的板坯需放入缓冷坑500

550℃存放时长控制在72h以内,避免时间过长板坯出现裂纹。在炉时间保证180min以上,但不得超过230min;严格控制炉内各段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及出炉温度,见表1,出炉温度控制在目标温度
±
20℃,出炉目标温度为1180~1220℃。炉膛压力控制在微正压,空气过剩系数2.0,可有效降低FeSi2O4厚度和煤气消耗量,煤气单耗降低在1.1GJ/t。
[0041]表1加热炉内各段温度及板坯在各段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包括:冶炼、连铸、热送热装、炉后除鳞及粗轧、精轧、粗精轧除鳞、层流冷却、冷轧酸洗、卷取;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板坯在加热炉预热段温度700~1000℃,时间控制在30~40min;一加热段温度1100~1170℃,时间控制在50~60min;二加热段温度1180~1250℃,时间控制在60~70min;均热段温度1150~1230℃,时间控制在≥35min;总在炉时间控制在180~230min;2)带钢头部咬钢后向支撑辊和工作辊表面同时喷射热轧润滑油;3)出炉节奏:热轧成品厚度<2.0mm,出炉节奏≥180s/块;热轧成品厚度2.0~2.5mm,出炉节奏≥160s/块;热轧成品厚度>2.5mm,出炉节奏≥150s/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带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C:0.1%~0.12%,Si:1.0%~1.2%,Mn:1.5%~1.8%,P≤0.005%,S≤0.005%,Cr:0.15%~0.20%,Al:0.02%~0.06%,N:0~0.004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炉炉膛压力控制在微正压1.5~2P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高强热轧酸洗带钢表面条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板坯入炉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丕林贾申景鹤王洪海董宏伟里程王梦晨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