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8105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2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泄爆装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泄爆装置可以包括:泄爆导管,固接在容器的泄爆开口处,用于在所述容器内发生爆炸时,泄放所述容器内的爆炸火焰和爆炸压力;抑爆装置,设置在所述泄爆导管内,用于在泄放至所述泄爆导管内爆炸压力的作用下,向所述泄爆导管内释放抑爆物质,以抑制所述泄爆导管内的二次爆炸。本公开的泄爆装置,可抑制泄爆导管内的二次爆炸,有效提升泄爆导管的泄爆效果。此外,还具有无需外力作用、不存在潜在点火源、具有本质安全抑爆功能等优点。具有本质安全抑爆功能等优点。具有本质安全抑爆功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泄爆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泄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粉尘爆炸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泄爆导管技术在粉尘爆炸灾害控制措施中十分重要。粉尘爆炸一般是在容器中形成高浓度的可燃粉尘云,若在此情况下产生足够能量的火花,则会发生爆炸。泄爆导管的主要功能是在容器表面成一个薄弱环节即泄爆口,使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火焰从泄爆口排出并沿导管传播,进而使得初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高温火焰远离人员、重要设备设施和规避泄爆风险。
[0003]然而,当泄放火焰进入泄爆导管引燃粉尘云,泄爆导管内会发生二次爆炸,二次爆炸的反作用会阻止容器内爆炸压力、火焰持续向外扩散,进而削弱泄爆效果。因此,有效抑制导管内二次爆炸的发生是优化泄爆导管技术、提升泄爆导管泄爆效果的关键。也即,需要一种能够有效抑制导管内二次爆炸的新的泄爆导管技术,以改善泄爆导管的泄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泄爆装置,以降低二次爆炸对泄爆效果的影响。
[0005]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泄爆装置,包括:
[0006]泄爆导管,固接在容器的泄爆开口处,用于在所述容器内发生爆炸时,泄放所述容器内的爆炸火焰和爆炸压力;
[0007]抑爆装置,设置在所述泄爆导管内,用于在泄放至所述泄爆导管内爆炸压力的作用下,向所述泄爆导管内释放抑爆物质,以抑制所述泄爆导管内的二次爆炸。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抑爆装置,包括:抑爆物质和承载部,所述抑爆物质放置于所述承载部之上,所述承载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泄爆导管内;所述承载部用于在泄放至所述泄爆导管内的爆炸压力的作用下运动以释放所述抑爆物质至所述泄爆导管内。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一扇片、第二扇片、第三扇片和转轴;所述转轴沿所述泄爆导管的切向方向设置,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泄露导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扇片、所述第二扇片和所述第三扇片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不同侧面以形成Y型结构;所述第一扇片与所述第二扇片相对于所述转轴对称设置形成所述Y型结构中的V型结构,所述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泄爆导管的轴向正方向,所述V型结构用于盛放所述抑爆物质;所述第三扇片的固定端固定在转轴侧面、延伸端向所述泄爆导管的轴向反方向延伸,在无外力作用或者外力大小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所述第三扇片位于所述V型结构的中轴线上以使所述V型结构保持平衡,在大小超过所述预定阈值的所述爆炸压力作用下所述第三扇片的延伸端向所述泄爆导管的延伸方向倾斜以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的转动使所述V型结构倾斜,从而所述抑爆物质洒入泄爆导管内。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扇片与所述第二扇片的重量相同且小于所述第三扇片的
重量。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扇片与所述第三扇片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二扇片与所述第三扇片之间的夹角相同。
[001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扇片与所述第三扇片之间的夹角或者所述第二扇片与所述第三扇片之间的夹角为120
°
~150
°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扇片与所述泄爆导管内壁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二扇片与所述泄爆导管内壁间留有空隙。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抑爆物质为碳酸钙或者碳酸氢钠。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爆导管具有凸起,所述凸起内空,所述抑爆装置固定在所述凸起的内壁,所述抑爆装置至少部分地容纳于所述凸起的空腔中。
[00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上设有投放口,所述投放口用于投放所述抑爆物质;所述泄爆装置还包括:开口装置,用于封闭所述投放口。
[00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爆装置还包括:泄爆片,设置于所述容器的泄爆开口处,用于在所述爆炸压力的作用下开启所述泄爆开口,以使所述泄爆导管通过所述泄爆开口与所述容器连通。
[0018]本公开提供的泄爆装置,在容器内发生爆炸时仅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也即,爆炸压力)即可自动向泄爆导管洒入抑爆物质,可抑制爆炸火焰进入泄爆导管,防止未燃烧的可燃粉尘从容器冲到泄爆导管中形成粉尘云而发生二次爆炸,同时还可防止泄爆反方向冲击波的形成,能够有效提升泄爆导管的泄爆效果。此外,本公开的泄爆装置还具有无需外力作用、不存在潜在点火源、具有本质安全抑爆功能等优点,可实现当前工业生产中导管泄爆技术的高效化和安全化。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0]图1a是相关技术中连接有泄爆导管的容器的正常状态示意图。
[0021]图1b是相关技术中连接有泄爆导管的容器在泄放前内部发生初始粉尘爆炸的示意图。
[0022]图1c是相关技术中容器内未燃粉尘扩散至导管内形成粉尘云的示意图。
[0023]图1d是相关技术中容器内初始火焰引燃导管内未燃粉尘而发生二次爆炸的示意图。
[0024]图1e是相关技术中泄爆导管内二次爆炸的冲击波反作用于容器泄爆的示意图。
[0025]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泄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抑爆装置的结构及其在泄爆导管导管中的设置示意图。
[0027]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泄爆导管切向方向上的抑爆装置及其在泄爆导管中的安装示意图。
[0028]图5是常规泄爆片、常规泄爆导管、本公开泄爆装置的容器爆炸压力实验数据对比
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0051]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下”、“在
……
下方”、“在
……
下”、“下”、“在
……
上方”、“上”、“在
……
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0052]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泄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泄爆导管,固接在容器的泄爆开口处,用于在所述容器内发生爆炸时,泄放所述容器内的爆炸火焰和爆炸压力;抑爆装置,设置在所述泄爆导管内,用于在泄放至所述泄爆导管内爆炸压力的作用下,向所述泄爆导管内释放抑爆物质,以抑制所述泄爆导管内的二次爆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爆装置,包括:抑爆物质和承载部,所述抑爆物质放置于所述承载部之上,所述承载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泄爆导管内;所述承载部用于在泄放至所述泄爆导管内的爆炸压力的作用下运动以释放所述抑爆物质至所述泄爆导管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泄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一扇片、第二扇片、第三扇片和转轴;所述转轴沿所述泄爆导管的切向方向设置,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泄露导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扇片、所述第二扇片和所述第三扇片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不同侧面以形成Y型结构;所述第一扇片与所述第二扇片相对于所述转轴对称设置形成所述Y型结构中的V型结构,所述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泄爆导管的轴向正方向,所述V型结构用于盛放所述抑爆物质;所述第三扇片的固定端固定在转轴侧面、延伸端向所述泄爆导管的轴向反方向延伸,在无外力作用或者外力大小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所述第三扇片位于所述V型结构的中轴线上以使所述V型结构保持平衡,在大小超过所述预定阈值的所述爆炸压力作用下所述第三扇片的延伸端向所述泄爆导管的延伸方向倾斜以带动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磊张思远赵焕娟孙思衡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