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8044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1
一种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包含有具有导电后片(4)和绝缘座(7)的电池盒装置本体、设置在导电后片(4)和绝缘座(7)之间的位移补偿装置,通过电池盒装置本体,实现了作为对电池进行安装,通过位移补偿装置,实现了对电池的正极保持处于回弹接触支撑,实现了通过弹性蓄能对电池的惯性运动进行消除处理,解决了由于电池的惯性运动从而会出现瞬间掉电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可佩戴光学仪器的可靠性能。仪器的可靠性能。仪器的可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可佩戴光学仪器作为一种观察仪器,需要使用电池对光学仪器提供电源,因此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光学部件,在现有的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中,还都是使用螺旋弹簧作为与电池负极连接部件、使用金属片作为与电池正极连接部件,在可佩戴光学仪器使用过程中,电池盒可能处于振动或冲击状态,由于电池的惯性会出现瞬间掉电,从而影响了可佩戴光学仪器的可靠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通过弹性蓄能对电池的惯性运动进行消除处理的技术特征,对由于电池的惯性运动从而会出现瞬间掉电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9月9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使用方法。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提高了可佩戴光学仪器的可靠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包含有具有导电后片和绝缘座的电池盒装置本体、设置在导电后片和绝缘座之间的位移补偿装置。
[0006]由于设计了电池盒装置本体和位移补偿装置,通过电池盒装置本体,实现了作为对电池进行安装,通过位移补偿装置,实现了对电池的正极保持处于回弹接触支撑,实现了通过弹性蓄能对电池的惯性运动进行消除处理,解决了由于电池的惯性运动从而会出现瞬间掉电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可佩戴光学仪器的可靠性能。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通过弹性蓄能对电池的惯性运动进行消除处理的方式把电池盒装置本体和位移补偿装置相互联接。
[000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对电池的正极保持处于回弹接触支撑的方式把位移补偿装置与电池盒装置本体联接。
[000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电池盒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盒壳、绝缘片、盒盖、压紧弹簧、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
[0010]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位移补偿装置设置为导电前片、导电压圈、外弹簧和内弹簧。
[0011]以上五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电池盒处于振动或冲击状态下永远
对电池的正极处于连接状态,防止对电池的正极产生瞬间断开。
[001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电池盒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连接筒和连接螺钉。
[001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电池盒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挂带。
[0014]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电池盒装置本体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密封圈。
[001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电池盒装置本体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密封垫。
[0016]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盒壳上分别设置有绝缘片、连接筒和负极导线,在绝缘片与盒壳之间设置有绝缘座并且在绝缘座上设置有导电压圈,在导电压圈和绝缘座之间设置有导电后片,在导电压圈中设置有导电前片并且在导电压圈和导电后片之间分别设置有外弹簧和内弹簧,在导电后片和盒壳之间设置有正极导线并且在连接筒与盒壳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螺钉和密封垫,在连接筒上设置有盒盖并且在盒盖与连接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在盒盖上分别设置有压紧弹簧和挂带。
[00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盒壳、导电前片、导电压圈、导电后片、外弹簧、内弹簧、绝缘座、绝缘片、连接筒、连接螺钉、密封圈、密封垫、盒盖、压紧弹簧、挂带、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
[001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盒壳设置为包含有盒部和第一环部并且盒部的敞口外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环部的内壁联接,在第一环部上设置有螺纹孔体并且在盒部的侧面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一槽体,在盒部的侧面内壁顶部设置有第二槽体并且在盒部的侧面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体,在盒部的侧面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体并且在盒部的敞口端面部设置有环形槽体,盒部的内腔体的底收缩孔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绝缘片联接并且盒部的内腔体的底收缩孔部设置为与绝缘座容纳式联接,盒部的内腔体的顶收缩孔部设置为与连接筒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一环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连接筒接触式联接,盒部设置为与挂带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环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挂带接触式联接,螺纹孔体设置为与连接螺钉联接并且环形槽体设置为与密封垫联接,第一通孔体和第一槽体分别设置为与正极导线联接并且第二通孔体和第二槽体分别设置为与负极导线联接,盒部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第一环部设置为圆形圈状体,螺纹孔体、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分别设置为U字形开口槽状体,第一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槽体呈连通式分布并且第二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槽体呈连通式分布,内腔体设置为中字形腔状体并且环形槽体设置为具有U字形截面的环形槽状体,螺纹孔体设置为沿第一环部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
[0020]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绝缘片设置为PC绝缘片并且绝缘片设置为与盒壳沉入式联接,绝缘片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盒壳联接并且绝缘片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绝缘座联接。
[002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绝缘座的座部中设置有中间孔体并且在座部的侧面部设置有第三通孔体,座部设置为与盒壳嵌入式联接并且座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绝缘片联接,中
间孔体的收缩孔体设置为与导电后片容纳式联接,中间孔体的扩展孔体设置为与导电压圈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三通孔体设置为与正极导线联接, 座部设置为筒状体并且中间孔体设置为凸字形孔状体,第三通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三通孔体设置为与中间孔体的收缩孔体呈连通式分布。
[002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导电后片设置为凸字形盘状体并且导电后片的收缩部设置为与绝缘座嵌入式联接,导电后片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正极导线焊接式联接并且导电后片的外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导电压圈联接,导电后片的外端端面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外弹簧和内弹簧联接。
[002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盒盖设置为包含有盖部、环形片部和轴头部并且盖部的内壁的内端部设置为与环形片部联接,盖部的外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轴头部联接并且盖部的内壁的外端部设置为与连接筒螺纹式联接,环形片部和盖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紧弹簧夹持式联接并且轴头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挂带贯串式联接,盖部的敞口部设置为与密封圈接触式联接并且盖部设置为圆形筒状体,环形片部设置为圆形圈状体并且轴头部设置为凸字形棒状体。
[0024]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导电后片(4)和绝缘座(7)的电池盒装置本体、设置在导电后片(4)和绝缘座(7)之间的位移补偿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其特征是:按照通过弹性蓄能对电池的惯性运动进行消除处理的方式把电池盒装置本体和位移补偿装置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电池的正极保持处于回弹接触支撑的方式把位移补偿装置与电池盒装置本体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其特征是:电池盒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盒壳(1)、绝缘片(8)、盒盖(94)、压紧弹簧(95)、正极导线(10)和负极导线(20),或,位移补偿装置设置为导电前片(2)、导电压圈(3)、外弹簧(5)和内弹簧(6),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电池盒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连接筒(9)和连接螺钉(91),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电池盒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挂带(96),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电池盒装置本体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密封圈(92),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电池盒装置本体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密封垫(9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其特征是:在盒壳(1)上分别设置有绝缘片(8)、连接筒(9)和负极导线(20),在绝缘片(8)与盒壳(1)之间设置有绝缘座(7)并且在绝缘座(7)上设置有导电压圈(3),在导电压圈(3)和绝缘座(7)之间设置有导电后片(4),在导电压圈(3)中设置有导电前片(2)并且在导电压圈(3)和导电后片(4)之间分别设置有外弹簧(5)和内弹簧(6),在导电后片(4)和盒壳(1)之间设置有正极导线(10)并且在连接筒(9)与盒壳(1)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螺钉(91)和密封垫(93),在连接筒(9)上设置有盒盖(94)并且在盒盖(94)与连接筒(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2),在盒盖(94)上分别设置有压紧弹簧(95)和挂带(9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可佩戴光学仪器的电池盒装置,其特征是:盒壳(1)设置为包含有盒部(11)和第一环部(12)并且盒部(11)的敞口外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环部(12)的内壁联接,在第一环部(12)上设置有螺纹孔体(13)并且在盒部(11)的侧面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一槽体(17),在盒部(11)的侧面内壁顶部设置有第二槽体(18)并且在盒部(11)的侧面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体(14),在盒部(11)的侧面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体(15)并且在盒部(11)的敞口端面部设置有环形槽体(19),盒部(11)的内腔体(16)的底收缩孔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绝缘片(8)联接并且盒部(11)的内腔体(16)的底收缩孔部设置为与绝缘座(7)容纳式联接,盒部(11)的内腔体(16)的顶收缩孔部设置为与连接筒(9)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一环部(12)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连接筒(9)接触式联接,盒部(11)设置为与挂带(96)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环部(12)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挂带(96)接触式联接,螺纹孔体(13)设置为与连接螺钉(91)联接并且环形槽体(19)设置为与密封垫(93)联接,第一通孔体(14)和第一槽体(17)分别设置为与正极导线(10)联接并且第二通孔体(15)和第二槽体(18)分别设置为与负极导线(20)联接,盒部(11)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第一环部(12)设置为圆形圈状
体,螺纹孔体(13)、第一通孔体(14)和第二通孔体(15)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槽体(17)和第二槽体(18)分别设置为U字形开口槽状体,第一通孔体(14)设置为与第一槽体(17)呈连通式分布并且第二通孔体(15)设置为与第二槽体(18)呈连通式分布,内腔体(16)设置为中字形腔状体并且环形槽体(19)设置为具有U字形截面的环形槽状体,螺纹孔体(13)设置为沿第一环部(12)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或,绝缘片(8)设置为PC绝缘片并且绝缘片(8)设置为与盒壳(1)沉入式联接,绝缘片(8)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盒壳(1)联接并且绝缘片(8)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绝缘座(7)联接,或,在绝缘座(7)的座部(71)中设置有中间孔体(72)并且在座部(71)的侧面部设置有第三通孔体(73),座部(71)设置为与盒壳(1)嵌入式联接并且座部(71)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绝缘片(8)联接,中间孔体(72)的收缩孔体设置为与导电后片(4)容纳式联接,中间孔体(72)的扩展孔体设置为与导电压圈(3)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三通孔体(73)设置为与正极导线(10)联接, 座部(71)设置为筒状体并且中间孔体(72)设置为凸字形孔状体,第三通孔体(7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三通孔体(73)设置为与中间孔体(72)的收缩孔体呈连通式分布,或,导电后片(4)设置为凸字形盘状体并且导电后片(4)的收缩部设置为与绝缘座(7)嵌入式联接,导电后片(4)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正极导线(10)焊接式联接并且导电后片(4)的外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导电压圈(3)联接,导电后片(4)的外端端面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外弹簧(5)和内弹簧(6)联接,或,盒盖(94)设置为包含有盖部(941)、环形片部(942)和轴头部(943)并且盖部(941)的内壁的内端部设置为与环形片部(942)联接,盖部(941)的外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轴头部(943)联接并且盖部(941)的内壁的外端部设置为与连接筒(9)螺纹式联接,环形片部(942)和盖部(941)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紧弹簧(95)夹持式联接并且轴头部(943)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挂带(96)贯串式联接,盖部(941)的敞口部设置为与密封圈(92)接触式联接并且盖部(941)设置为圆形筒状体,环形片部(942)设置为圆形圈状体并且轴头部(943)设置为凸字形棒状体,或,压紧弹簧(95)设置为圆锥式弹簧并且压紧弹簧(95)的扩展部设置为与盒盖(94)嵌入式联接,压紧弹簧(95)的收缩部设置为与电池负极接触式联接,或,正极导线(10)和负极导线(20)分别设置为具有外绝缘层的铜线并且正极导线(10)和负极导线(20)分别设置为与盒壳(1)贯串式联接,正极导线(10)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导电后片(4)焊接式联接并且负极导线(20)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盒壳(1)焊接式联接,或,在导电压圈(3)的管部(31)的容纳孔体(32)的收缩孔体设置为与导电前片(2)联接,管部(31)的内敞口部设置为与导电后片(4)联接并且容纳孔体(32)的扩展孔体设置为与导电前片(2)、外弹簧(5)和内弹簧(6)容纳式联接,管部(31)设置为与绝缘座(7)嵌入式联接并且管部(31)设置为筒状体,容纳孔体(32)设置为凸字形孔状体,或,导电前片(2)设置为包含有柱部(21)、第一筒部(22)和第二环部(23)并且在柱部(21)的内端端面部设置有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彬孙伟赵俊霞林滨韦玉单欣郑锐张尧天贺慧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