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池单体的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2816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6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单体的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外壳包括泄压机构。其中,泄压机构包括:本体;第一薄弱部,设置于本体,第一薄弱部具有两个第一自由端,两个第一自由端的连线与第一薄弱部不完全重叠并且共同界定出泄压部;以及第二薄弱部,设置于本体,第一薄弱部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第一投影和第二薄弱部在平面上的第二投影不相交,第一方向为泄压部的厚度方向,其中,泄压部被配置为在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以第一薄弱部为边界打开并朝向第二薄弱部所在的一侧翻转。本申请实施例方案可以提高泄压机构的抗破坏能力,促进电池单体的有效泄压,并且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池的安全性。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池单体的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单体的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0003]电池在充放电以及使用过程中,若电池内部出现压力或温度异常升高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影响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是重要的研发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池单体的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单体的外壳,包括泄压机构。其中,泄压机构包括:本体;第一薄弱部,设置于本体,第一薄弱部具有两个第一自由端,两个第一自由端的连线与第一薄弱部不完全重叠并且共同界定出泄压部;以及第二薄弱部,设置于本体,第一薄弱部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第一投影和第二薄弱部在平面上的第二投影不相交,第一方向为泄压部的厚度方向,其中,泄压部被配置为在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以第一薄弱部为边界打开并朝向第二薄弱部所在的一侧翻转。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泄压机构中设置两个薄弱部,使得在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压部沿其中一个薄弱部打开并朝向另一个薄弱部所在的一侧翻转。上述泄压机构沿其中一个薄弱部(即第一薄弱部)裂开的方向限定了泄压机构的开阀方向,以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从而提高电池安全性。上述另一薄弱部(即,第二薄弱部)的设置能够促进泄压部更快地朝向该薄弱部所在的一侧翻转。换言之,相比于没有设置第二薄弱部的技术方案,第二薄弱部可以使得泄压部在相同的时间内翻转更大的角度(翻转更快),从而促进电池单体的快速且有效泄压。
[0007]此外,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薄弱部与第二薄弱部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不相交,可以避免各薄弱部在相交区域产生应力集中,以降低泄压机构在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未达到起爆压力就开始泄压的风险并且避免泄压机构在相交区域裂开而导致开阀方向不准确,从而提高泄压机构的抗破坏能力,促进电池单体的有效泄压,并且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0008]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外壳可以提高泄压机构的抗破坏能力,促进电池单体的有效泄压,并且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上形成有第一泄压槽和第二泄压槽,第一薄弱部为第一泄
压槽的底壁,第二薄弱部为第二泄压槽的底壁。上述将薄弱部设置为泄压槽的底部以形成泄压机构强度较弱的位置,这样可以便于薄弱部的制造加工。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泄压槽位于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二泄压槽位于本体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通过将限定薄弱部的两个泄压槽形成在本体的不同表面上,可以避免在制造两个泄压槽时发生挤料现象,从而避免由于挤料造成的本体表面的平面度的影响。此外,相对于两个泄压槽设置在同一表面的方案,将两个泄压槽形成在本体的不同表面上可以进一步降低本体的结构强度,从而促进泄压部的打开和翻转。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为本体的外表面,第二表面为本体的内表面。上述通过将用于打开的第一薄弱部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上,可以便于第一薄弱部的制造加工,提高第一薄弱部的制造质量,从而促进泄压机构按要求准确且有效地开阀。此外,将第二泄压槽设置在本体的内表面上更有利于促进泄压部朝向外壳的外部翻转。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泄压槽的深度大于第二泄压槽的深度,且第一薄弱部的厚度小于第二薄弱部的厚度。上述实施例方案可以确保泄压部在电池单体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在第一薄弱部处打开并朝向第二薄弱部所在的一侧翻转,从而确保泄压机构的开阀方向,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泄压槽包括多个第一槽部,多个第一槽部沿第一泄压槽的深度方向依次设置,沿第一泄压槽的深度方向,多个第一槽部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一泄压槽采用多级槽结构,可以降低在每级槽成型时本体所受到的成型力,降低本体在成型第一泄压槽的过程中产生裂纹的风险,提高泄压机构的长期可靠性。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泄压槽包括多个第二槽部,多个第二槽部沿第二泄压槽的深度方向依次设置,沿第二泄压槽的深度方向,多个第二槽部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二泄压槽采用多级槽结构,可以降低在成型每级槽时泄压本体所受到的成型力,降低泄压本体在成型第二泄压槽的过程中产生裂纹的风险,提高泄压机构的长期可靠性。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自由端的连线在平面上具有第三投影,第二投影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投影的延伸方向一致。通过将第一薄弱部的两个自由端的连线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第二薄弱部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可以使得泄压部翻转方向更准确,以促进电池单体的快速且有效泄压。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与第二投影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二投影与第三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上述实施例方案可以进一步使得泄压部朝向第二薄弱部所在的一侧翻转更快,从而促进电池单体的快速且有效泄压。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投影位于第三投影靠近第一投影的一侧,并与第三投影间隔设置。上述通过将第二薄弱部设置在由第一薄弱部界定的泄压部内,可以使得翻转力更快地传递到第二薄弱部附近,从而使得泄压部的翻转速度更快,以实现电池单体的快速且有效泄压。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投影位于第三投影背离第一投影的一侧,并与第三投影间隔设置。上述通过将第二薄弱部设置在由第一薄弱部界面的泄压部的外侧,可以使得泄压部的开阀面积更大,从而促进电池单体的快速且有效泄压。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投影的中垂线与第二投影的中垂线重合。上述实施例方案可以实现第二薄弱部相对于第一薄弱部两端连线的中垂线对称,可以使得泄压部更好地朝
向第二薄弱部所在的一侧翻转,以确保泄压部的翻转方向和开阀方向更准确,安全性更高。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投影相对于第三投影的中垂线对称。上述实施例方案可以实现第一薄弱部在其自身中垂线两侧的结构强度一致,应力承受能力一致,保证第一薄弱部在电池单体的内压达到阈值时两侧同步开启,从而使得泄压机构的开阀方向更准确,安全性更高。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投影具有两个第二自由端,并且其中一个第二自由端与第一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大于第三投影的长度的三分之一,和/或另一个第二自由端与第一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大于第三投影的长度的三分之一。上述实施例方案通过将第一薄弱部与第二薄弱部的间隙设置在合理范围内,可以确保泄压部沿第一薄弱部裂开后快速且准确地朝向第二薄弱部所在的一侧翻转。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二自由端与第一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单体的外壳,包括泄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包括:本体;第一薄弱部,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薄弱部具有两个第一自由端,所述两个第一自由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一薄弱部不完全重叠并且共同界定出泄压部;以及第二薄弱部,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薄弱部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第一投影和所述第二薄弱部在所述平面上的第二投影不相交,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泄压部的厚度方向,其中,所述泄压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以所述第一薄弱部为边界打开并朝向所述第二薄弱部所在的一侧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形成有第一泄压槽和第二泄压槽,所述第一薄弱部为所述第一泄压槽的底壁,所述第二薄弱部为所述第二泄压槽的底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压槽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泄压槽位于所述本体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本体的内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压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泄压槽的深度,且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薄弱部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压槽包括多个第一槽部,多个第一槽部沿所述第一泄压槽的深度方向依次设置,沿所述第一泄压槽的深度方向,所述多个第一槽部的宽度逐渐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压槽包括多个第二槽部,多个第二槽部沿所述第二泄压槽的深度方向依次设置,沿所述第二泄压槽的深度方向,所述多个第二槽部的宽度逐渐减小。8.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自由端的连线在所述平面上具有第三投影,所述第二投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投影的延伸方向一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二投影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投影与所述第三投影至少部分重叠。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投影位于所述第三投影靠近所述第一投影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投影间隔设置。11.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波顾明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