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752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5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防止柔性线路板剥离显示面板,提高显示模组结构的稳定性。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柔性线路板和粘接结构。显示面板具有出光侧以及与出光侧相对的背光侧。柔性线路板包括主体部、脖子部和连接部。脖子部位于主体部和连接部之间,主体部远离脖子部的一端与显示面板边缘连接。连接部、脖子部以及至少部分主体部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粘接结构位于主体部和显示面板之间,且粘接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主体部中靠近脖子部的边缘区域。上述模组用于显示图像。上述模组用于显示图像。上述模组用于显示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日 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 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防止柔性 线路板剥离显示面板,提高显示模组结构的稳定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柔性线路板和 粘接结构。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出光侧以及与所述出光侧相对的背光侧。所述显 示面板包括保护盖板、显示基板和散热膜。所述显示基板位于所述保护盖板和 所述散热膜之间,且所述保护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朝向所述出光侧的一侧。 所述散热膜包括粘接层、至少一层缓冲层和至少一层散热层。所述至少一层缓 冲层位于所述粘接层和所述至少一层散热层之间,且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至少 一层缓冲层靠近保护盖板的一侧。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主体部、脖子部和连接 部。所述脖子部位于主体部和连接部之间,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脖子部的一端 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脖子部以及至少部分所述主体部 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所述粘接结构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至少一层散 热层之间,且所述粘接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中靠近所述脖子部的边 缘区域。
[0006]上述显示模组中,所述粘接结构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至少一层散热层之 间,且所述粘接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中靠近所述脖子部的边缘区 域。也即,在柔性线路板的主体部中靠近脖子部的边缘区域设置粘接结构,可 以增大边缘区域与显示面板的粘性,可以防止边缘区域处被反复拉起,造成主 体部靠近脖子部发生翘曲,导致剥离显示面板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固定柔性线 路板和显示面板,提高显示模组结构的稳定。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结构包括第一粘接结构。所述第一粘接结构包 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中靠近所述脖子部的边缘区域。所 述脖子部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部分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所述主体 部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50%。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为第 二方向。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超出所述脖子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脖子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与所述主体部中靠 近所
述脖子部的边缘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平齐。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结构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 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脖子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之和,与所述主体部沿 第一方向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或等于90%。或者,所述第一 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之和,与所述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尺寸 的比值等于100%。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两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 示面的正投影,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正投影重叠。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结构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 述第一部分相连,以围设成沿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延伸的框形结构。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粘接结构。所述第二粘接结构 位于所述框形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二粘接结构和所述框形结构间隔设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结构还包括第三粘接结构。所述第三粘接结构 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脖子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三粘接结构与所述第一部 分间隔设置。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粘接结构包括多个第四部分,所述多个第四部 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靠近所述脖子部一侧的第一侧边包括: 第一线段、第二线段和第三线段。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脖子部连接,所述第一 线段和所述第三线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线段的两侧。所述脖子部的延伸方向为 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 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三线段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长度大于 或等于2mm。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三线段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侧边还包括第四线段,所述第四线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 线段之间,所述第四线段的中间部位向第二侧边凸出。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主 体部中所述第一侧边的对边。所述第四线段限定出槽结构,所述槽结构沿所述 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槽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线段与所 述脖子部中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脖子部中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的过渡部。所述过渡 部包括网格结构。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包括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过 渡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过渡部更靠近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过渡部的宽度沿第三 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三方向由所述第一过渡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指向所 述第一过渡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层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所 述第一缓冲层位于所述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缓冲层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弹性 模量大于所述第一缓冲层的弹性模量。和/或,所述至少一层散热层包括第一散 热层和第二散热层。所述第二散热层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层远离所述粘接层的一 侧。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屏蔽膜。所述屏蔽膜位于所述主体 部远离
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屏蔽膜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正投影覆 盖所述主体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正投影。且所述屏蔽膜在所述显示面 板的显示面的正投影的至少一侧边界,位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 面的正投影的外部。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膜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正投影,包括靠近 所述脖子部的第一边界。所述第一边界位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 面的正投影的外部。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膜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正投影,包括第 二边界;所述第二边界与所述第一边界相连,且呈钝角。所述第二边界位于所 述主体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正投影的外部。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膜包括:第一绝缘层、屏蔽层和第二绝缘层。 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且所述第一绝缘层相 对于所述屏蔽层更靠近所述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具有出光侧以及与所述出光侧相对的背光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保护盖板、显示基板和散热膜;所述显示基板位于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散热膜之间,且所述保护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朝向所述出光侧的一侧;所述散热膜包括粘接层、至少一层缓冲层和至少一层散热层;所述至少一层缓冲层位于所述粘接层和所述至少一层散热层之间,且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至少一层缓冲层靠近保护盖板的一侧;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主体部、脖子部和连接部;所述脖子部位于主体部和连接部之间;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脖子部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脖子部以及至少部分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粘接结构,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至少一层散热层之间,且所述粘接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中靠近所述脖子部的边缘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结构包括第一粘接结构;所述第一粘接结构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中靠近所述脖子部的边缘区域;所述脖子部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部分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所述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超出所述脖子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脖子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与所述主体部中靠近所述脖子部的边缘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结构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脖子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之和,与所述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或等于90%;或者,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之和,与所述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的比值等于10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两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正投影,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正投影重叠。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结构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以围设成沿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延伸的框形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粘接结构;所述第二粘接结构位于所述框形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二粘接结构和所述框形结构间隔
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结构还包括第三粘接结构;所述第三粘接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脖子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三粘接结构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设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粘接结构包括多个第四部分,所述多个第四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靠近所述脖子部一侧的第一侧边包括:第一线段、第二线段和第三线段;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脖子部连接,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三线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线段的两侧;所述脖子部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为第二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武城梁恒镇王鑫蒲乾林杨成洪文偲嘉李凡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