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7475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该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包括环境监测仪本体、监控组和维护设备;环境监测仪本体设有至少一个;每个环境监测仪本体的周围设有若干个监控组以形成管控区,每个管控区设有至少一个维护设备;维护设备包括基桩和维护机器人。监控组既可以用于监控环境监测仪本体的工作状况,以在环境监测仪本体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工作人员,也可以对环境监测仪本体周围情况进行监控,以防止出现人为破坏。同时设置了维护设备,当环境监测仪本体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维护机器人进行初步情况了解和初步维护,以解决一般性问题和故障,降低工作人员外出的概率和频次。率和频次。率和频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监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境监测仪器是用于监测室内外环境各项参数的仪器总称,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污染组分,可以细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和生态监测。
[0003]现有的环境监测仪器在使用时,尤其是监测点位于野外时,环境监测仪器处于自动工作状态,工作人员收集数据时才会接近监测点并维护环境监测仪器,基于此,环境监测仪器出现异常时难以进行及时维护,耽误数据的采集。
[0004]同时,环境监测仪器受到人为破坏后,仪器损坏一方面耽误数据采集,另一方面又因为缺少监控而难以追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包括环境监测仪本体、监控组、维护设备和控制系统;
[0008]环境监测仪本体设有至少一个;每个环境监测仪本体的周围设有若干个监控组,以形成管控区,每个管控区设有至少一个维护设备;
[0009]维护设备包括基桩和维护机器人,基桩上设有用于收纳维护机器人的收纳空间,收纳空间的侧壁上设有适配于维护机器人的固定接口,固定接口的对侧设有升降门,基桩和维护机器人分别通讯连接监控组
[0010]控制系统分别通讯连接环境监测仪本体、监控组、基桩和维护机器人,且控制系统用于监控环境监测仪本体、监控组、基桩和维护机器人各自的工作。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桩内设有电池模块、通讯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基桩具有至少四个外侧面,其中一个外侧面为设有所述升降门的第一工作面,第一工作面对侧设有用于更换电池模块的第二工作面,第一工作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连接面,连接面上可拆卸设有固定桩;
[0012]所述收纳空间位于基桩的下部,电池模块位于收纳空间上方,固定接口上设有电连接于电池模块的充电接口,电池模块、通讯模块和充电接口均电连接于处理模块,通讯模块通讯连接控制系统、基桩和维护机器人。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固定桩用于将基桩固定在基体上,固定桩上设有用于连接基桩的折叠杆和用于连接基体的升降杆,相应地,基桩的连接面上设有适配于折叠杆的连接孔。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折叠杆包括设置在固定桩侧面上的外伸缩杆、设置在外伸缩杆内的内伸缩杆和铰接外伸缩杆的至少一个卡板,其中,外伸缩杆一端为连接固定桩的固定端,外伸缩杆另一端为向外延伸的自由端;卡板与外伸缩杆的铰接处位于外伸缩杆的自由端,且外伸缩杆上设有用于收纳卡板的收纳槽;内伸缩杆通过支杆与卡板相连,且内伸缩杆的往复滑动驱动卡板以外伸缩杆的自由端为中心转动。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卡板设有二至四个,且卡板沿外伸缩杆的周向均布在外伸缩杆上,相应地,收纳槽设有二至四个,内伸缩杆上设有二至四个支杆,支杆穿过收纳槽与卡板相连,且卡板、收纳槽和支杆一一对应设置。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升降杆包括横梁、固定杆、滑轮和升降部,其中,横梁的顶面上设有上连接座,横梁的底面上设有下连接座,上连接座上设有第一缆绳,下连接座上设有第二缆绳,固定杆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横梁底面的两端;
[0017]相应地,固定桩内设有适配于横梁的升降空间和适配于固定杆的滑动孔,滑动孔的上端与升降空间连通,滑动孔的下端与外界连通;
[0018]升降部固定在升降空间的顶面上,滑轮设置在升降空间的底面上,第一缆绳向上延伸并连接升降部,第二缆绳向下延伸并绕过滑轮后向上连接升降部。
[00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升降部包括驱动电机和收纳筒,驱动电机固定在升降空间的顶面上,收纳筒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收纳筒划分为用于收纳第一缆绳的第一收纳段和用于收纳第二缆绳的第二收纳段,第一缆绳的绕设方向与第二缆绳的绕设方向互为反向。
[00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环境监测仪本体包括气体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或电磁辐射监测仪。
[00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监控组至少包括第一摄像头。
[00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维护机器人包括车体、固定在车体上的第二摄像头和至少一个设置在车体上的多轴机械臂。
[0023]有益效果:
[0024]监控组具有监控功能,以实现全天实时监控,既可以用于监控环境监测仪本体的工作状况,以在环境监测仪本体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工作人员,也可以对环境监测仪本体周围情况进行监控,记录周围人员流动情况,以防止出现人为破坏,达到对环境监测仪本体的保护。
[0025]同时,在监控组的基础上设置了维护设备,当环境监测仪本体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维护机器人进行初步情况了解和初步维护,以解决一般性问题和故障,降低工作人员外出的概率和频次。对于重大问题,维护机器人虽然不能有效修理,但通过维护机器人抵近观察能够获取更多信息,辅助工作人员的维护工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一种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基桩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基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基桩连接固定桩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固定桩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卡板收纳时,折叠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卡板展开时,折叠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横梁和固定杆的配合示意图。
[0035]图中:
[0036]1、环境监测仪本体;2、监控组;3、维护设备;31、基桩;32、维护机器人;321、车体;322、第二摄像头;323、多轴机械臂;301、第一工作面;302、连接面;303、连接孔;41、收纳空间;42、固定接口;43、升降门;5、固定桩;6、折叠杆;61、外伸缩杆;62、内伸缩杆;63、卡板;601、收纳槽;602、支杆;7、升降杆;71、横梁;72、固定杆;73、滑轮;74、升降部;741、驱动电机;742、收纳筒;701、上连接座;702、下连接座;703、第一缆绳;704、第二缆绳;705、第一收纳段;706、第二收纳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8]实施例:
[0039]如图1

图9所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境监测仪本体(1)、监控组(2)、维护设备(3)和控制系统;环境监测仪本体(1)设有至少一个;每个环境监测仪本体(1)的周围设有若干个监控组(2),以形成管控区,每个管控区设有至少一个维护设备(3);维护设备(3)包括基桩(31)和维护机器人(32),基桩(31)上设有用于收纳维护机器人(32)的收纳空间(41),收纳空间(41)的侧壁上设有适配于维护机器人(32)的固定接口(42),固定接口(42)的对侧设有升降门(43),基桩(31)和维护机器人(32)分别通讯连接监控组(2);控制系统分别通讯连接环境监测仪本体(1)、监控组(2)、基桩(31)和维护机器人(32),且控制系统用于监控环境监测仪本体(1)、监控组(2)、基桩(31)和维护机器人(32)各自的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基桩(31)内设有电池模块、通讯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基桩(31)具有至少四个外侧面,其中一个外侧面为设有所述升降门(43)的第一工作面(301),第一工作面(301)对侧设有用于更换电池模块的第二工作面,第一工作面(3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连接面(302),连接面(302)上可拆卸设有固定桩(5);所述收纳空间(41)位于基桩(31)的下部,电池模块位于收纳空间(41)上方,固定接口(42)上设有电连接于电池模块的充电接口,电池模块、通讯模块和充电接口均电连接于处理模块,通讯模块通讯连接控制系统、基桩(31)和维护机器人(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桩(5)用于将基桩(31)固定在基体上,固定桩(5)上设有用于连接基桩(31)的折叠杆(6)和用于连接基体的升降杆(7),相应地,基桩(31)的连接面(302)上设有适配于折叠杆(6)的连接孔(3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监测仪器动态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杆(6)包括设置在固定桩(5)侧面上的外伸缩杆(61)、设置在外伸缩杆(61)内的内伸缩杆(62)和铰接外伸缩杆(61)的至少一个卡板(63),其中,外伸缩杆(61)一端为连接固定桩(5)的固定端,外伸缩杆(61)另一端为向外延伸的自由端;卡板(63)与外伸缩杆(61)的铰接处位于外伸缩杆(61)的自由端,且外伸缩杆(61)上设有用于收纳卡板(63)的收纳槽(601);内伸缩杆(62)通过支杆(602)与卡板(63)相连,且内伸缩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泽楷牛飞龙蒋东磊史向杰李守卫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华泰联合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