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745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种苗繁育方法中灰茭和雄茭比例较高的问题。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在夏季双季茭白采收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双季茭白的种苗繁育
,具体涉及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双季茭白生产中,现有的育苗方式包括传统的常规育苗、二段育苗、薹管育苗、带茭育苗等育苗方式,但是现有的育苗方式雄茭和灰茭比例相对较高,这与环境、品种差异、肥水管理、病虫防控、种苗质量等有关。运用薹管育苗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灰茭比例至5%以下,但是实际生产中灰茭比例起伏较大,个别年份甚至高达15%以上,导致种苗质量较低,影响产量,此外,现有的茭白繁育方法,还存在繁殖系数低,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种苗繁育方法中灰茭和雄茭比例较高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00、在夏季双季茭白采收期中前期,采用孕茭苗方法育苗:
[0007]S101、在夏季,双季茭白采收进度达到20%~50%时,选留符合繁育品种典型特征特性的茭墩,每个茭墩在外层选择间隔10cm以上且已孕茭的2~3个种株,并标记;
[0008]S102、分蘖苗高度30cm~40cm时移栽至繁殖田;移栽密度50cm
×
50cm,单株种植;
[0009]S200、在秋季双季茭白采收期中前期,采用直立茎育苗:
[0010]S201、在秋季繁殖田中的茭白采收进度达到20%~50%,选留符合繁育品种典型特征特性的茭墩;入选茭墩已采收1~2个茭白;茭白采收后7d~15d采集直立茎;
[0011]S202、排种直立茎横向排放于畦面,间距3cm~5cm,首尾相连,隐芽分布于二侧,使直立茎上隐芽与畦面平;
[0012]S300、在第二年春季,进行二段育苗:
[0013]S301、在第二年春季种苗高30cm~40cm时,第一次分苗移栽,去除根状茎;种植密度50cm
×
50cm,单株定植;
[0014]S302、植株平均每丛分蘖数达到5个时,第二次分苗移栽,去除根状茎;种植密度50cm
×
50cm,单株定植。
[0015]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步骤S100中,
[0016]选留时期:在双季茭白采收20%~30%时,选留茭墩;确保入选的茭墩不是灰茭和雄茭;
[0017]入选茭墩标准为:入选茭墩已采收1个~2个茭白,生物学特征特性符合繁殖品种的典型特征。
[0018]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步骤S101选定种株后,
[0019]挖除植株基部表层土壤2cm;设置田间水位低于基部分蘖抽生的位置;且进行两次割叶处理:
[0020]当露出茭肉1cm~2cm时,在叶颈上方20cm~25cm处第一次割叶;新抽生的分蘖长5cm~10cm时第二次割叶,保留种株20cm~25cm叶鞘;每次割叶前3d~5d,施三元复合肥10kg/667m2~15kg/667m2;
[0021]在两次割叶之后进入步骤S102。
[0022]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步骤S102移栽至繁殖田后7d~10d,施用尿素 10kg/667m2~15kg/667m2;每隔15d~20d,施用复合肥10kg/667m2~ 15kg/667m2;秋季移栽前3d~5d,施用尿素10kg/667m2;田间保持5cm~10cm 水层;
[0023]移栽至繁殖田后15d~20d,预防病虫害一次;秋季移栽前3d~5d,预防病虫害一次;
[0024]种苗繁殖期间,分次去除植株高度异常和叶色深绿的植株。
[0025]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步骤S200中,
[0026]在采集直立茎前1d~2d,繁殖田作畦,要求畦面高出水层1cm~2cm,不积水;
[0027]茭白采收20%~30%时,选留茭墩;确保入选的茭墩不是灰茭和雄茭。
[0028]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步骤S200中,
[0029]排种后5d~7d,畦面湿润不积水;苗高1cm~5cm,畦面保持1cm浅水层;苗高5cm~10cm,畦面保持3cm~5cm水层。
[0030]苗高5cm~10cm时,取畦沟内稀土,在种苗基部覆盖1cm~2cm土壤;苗高10cm以上,再次覆盖1cm~2cm土壤,基部土壤厚度达到3cm以上。
[0031]进一步改进的方案:
[0032]a、在冬季,最低气温

5℃以上区域,当气温低于0℃时,田间灌水越冬;0℃~
ꢀ‑
3℃,灌溉3cm~5cm水层;

3℃~

5℃,灌溉5cm~10cm水层越冬。
[0033]b、在冬季,最低气温

5℃~

10℃区域,气温低于

5℃时,覆盖小拱棚;种苗基部土壤厚5cm~8cm;气温低于

10℃时,覆盖小拱棚且田间灌溉10cm水层越冬;
[0034]c、在冬季,最低气温低于

10℃的区域,采用大棚加小拱棚育苗;根据小棚内最低温度,对照a或b,选择相应的越冬方法。
[0035]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到5℃以上时,将畦面土层削减到2cm~3cm;水位控制在1cm~2cm;
[0036]苗高达到5cm以上,施用尿素10kg/667m2,保持水位3cm~5cm。
[0037]第一次分苗前3d~5d,预防病虫害一次。
[0038]进一步改进的方案:第一次分苗定植后7d~10d,间隔15d~20d,施用三元复合肥10kg/667m2~15kg/667m2;
[0039]第二次分苗前3d~5d,施用尿素10kg/667m2;田间保持5cm~10cm水层;
[0040]第一次分苗定植后15d~20d,预防病虫害一次;第二次分苗前3d~5d,预防病虫害一次;
[0041]第一次分苗定植后,种苗繁殖期间,分次去除植株高度异常和叶色深绿的植株。
[0042]进一步改进的方案:繁殖田环境要求如下:
[0043]冬季最低气温在0℃以下;光照充足,水源清洁且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耕作
层20cm以上;三年内未种植茭白、野茭草;
[0044]种苗定植前15d~20d,施用三元复合肥20kg/667m2~25kg/667m2,灌溉5cm 浅水翻耕;翻耕后灌溉3cm~5cm浅水层,自然落干;定植前3d,再次翻耕作畦;畦宽1.2m~1.5m,畦沟宽30cm~40cm,畦沟深10cm~15cm;保持3cm~5cm浅水层备用。
[004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46]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阶段,在夏季采用孕茭苗育苗方式繁殖种苗,秋季采收时品质优良、孕茭整齐、采收期集中、雄茭较少,使得雄茭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在夏季双季茭白采收期中前期,采用孕茭苗方法育苗:S101、在夏季,双季茭白采收进度达到20%~50%时,选留符合繁育品种典型特征特性的茭墩,每个茭墩在外层选择间隔10cm以上且已孕茭的2~3个种株,并标记;S102、分蘖苗高度30cm~40cm时移栽至繁殖田;移栽密度50cm
×
50cm,单株种植;S200、在秋季双季茭白采收期中前期,采用直立茎育苗:S201、在秋季繁殖田中的茭白采收进度达到20%~50%,选留符合繁育品种典型特征特性的茭墩;入选茭墩已采收1~2个茭白;茭白采收后7d~15d采集直立茎;S202、排种直立茎横向排放于畦面,间距3cm~5cm,首尾相连,隐芽分布于二侧,使直立茎上隐芽与畦面平;S300、在第二年春季,进行二段育苗:S301、在第二年春季种苗高30cm~40cm时,第一次分苗移栽,去除根状茎;种植密度50cm
×
50cm,单株定植;S302、植株平均每丛分蘖数达到5个时,第二次分苗移栽,去除根状茎;种植密度50cm
×
50cm,单株定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0中,选留时期:在双季茭白采收20%~30%时,选留茭墩;确保入选的茭墩不是灰茭和雄茭;入选茭墩标准为:入选茭墩已采收1个~2个茭白,生物学特征特性符合繁殖品种的典型特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1选定种株后,挖除植株基部表层土壤2cm;设置田间水位低于基部分蘖抽生的位置;且进行两次割叶处理:当露出茭肉1cm~2cm时,在叶颈上方20cm~25cm处第一次割叶;新抽生的分蘖长5cm~10cm时第二次割叶,保留种株20cm~25cm叶鞘;每次割叶前3d~5d,施三元复合肥10kg/667m2~15kg/667m2;在两次割叶之后进入步骤S1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2移栽至繁殖田后7d~10d,施用尿素10kg/667m2~15kg/667m2;每隔15d~20d,施用复合肥10kg/667m2~15kg/667m2;秋季移栽前3d~5d,施用尿素10kg/667m2;田间保持5cm~10cm水层;移栽至繁殖田后15d~20d,预防病虫害一次;秋季移栽前3d~5d,预防病虫害一次;种苗繁殖期间,分次去除植株高度异常和叶色深绿的植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季茭白两高一低的良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0中,在采集直立茎前1d~2d,繁殖田作畦,要求畦面高出水层1cm~2cm,不积水;茭白采收20%~30%时,选留茭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尚法郑寨生杨梦飞李怡鹏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