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7243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顶管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顶管安装结构,包括接收井和工作井,所述接收井和工作井的内侧通过顶管管线相连接,所述顶管管线的中心贯穿细沙层,所述顶管管线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地面建筑和天然气管线,所述工作井的下端安装有注浆系统。通过工作井、接收井、顶管管线和注浆系统之间的配合,顶管管线两头分别与始工作井和接受井连接,注浆系统,主要解决长距离顶管注浆系统局部位置压力不均的调节,使用时利用顶管机实现顶管管线的铺设,本案有效规避了大开挖方案对地面建筑的扰动、赔偿、永久支护等问题,节约了投资,有效解决了沙质无粘性土层采用触变泥浆法顶管注浆降摩阻的问题。管注浆降摩阻的问题。管注浆降摩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顶管安装
,具体为一种顶管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引调水工程中,线路以埋管的形式穿越地面建筑、交通线、文物、特殊地质地形时,常规设计多以顶管的形式非开挖穿越解决,存在问题:在线路遭遇到长距离、大埋深、大倾斜角度、穿越无粘性沙质土层等多种不利组合边界条件时,依靠常规顶管工艺基本无法实现,实际中多以大开挖后埋管的形式予以解决,缺点是:土建工程量大、对建筑物扰动和影响大、临时征占地范围大,投资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传统的顶管安装过程中土建工程量大、对建筑物扰动和影响大、临时征占地范围大,投资不经济,而提出的一种顶管安装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设计一种顶管安装结构,包括接收井和工作井,所述接收井和工作井的内侧通过顶管管线相连接,所述顶管管线的中心贯穿细沙层,所述顶管管线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地面建筑和天然气管线,所述工作井的下端安装有注浆系统。
[0006]优选的,所述地面建筑位于地面线以上。
[0007]优选的,所述天然气管线和细沙层位于地面线以下。
[0008]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顶管安装结构,有益效果在于:
[0009]通过工作井、接收井、顶管管线和注浆系统之间的配合,工作井和接受井均采用钢筋砼矩形结构,顶管机按顶管管线的倾角布置在工作井内,工作井布置在倾斜顶管管线的起末点中的最低点位置,顶管管线按设计倾斜角布置,两头分别与始工作井和接受井连接,接收井布置在倾斜顶管管线的起末点中的最高点位置,自动压浆降摩阻系统,即注浆系统,主要解决长距离顶管注浆系统局部位置压力不均的调节,使用时利用顶管机实现顶管管线的铺设,本案替代以往采用大开挖方式解决长距离、大倾斜角度、大埋深埋管的常规设计方案,有效规避了大开挖方案对地面建筑的扰动、赔偿、永久支护等问题,节约了投资,有效解决了沙质无粘性土层采用触变泥浆法顶管注浆降摩阻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接收井,2、地面建筑,3、天然气管线,4、顶管管线,5、工作井,6、注浆系统,7、细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参照附图1

2:本实施例中,一种顶管安装结构,包括接收井1和工作井5,接收井1和工作井5的内侧通过顶管管线4相连接,顶管管线4的中心贯穿细沙层7,顶管管线4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地面建筑2和天然气管线3,工作井5的下端安装有注浆系统6,地面建筑2位于地面线以上,天然气管线3和细沙层7位于地面线以下,工作井5和接受井1均采用钢筋砼矩形结构,顶管机按顶管管线4的倾角布置在工作井5内,接收井1布置在倾斜顶管管线4的起末点中的最高点位置;
[0015]通过工作井5、接收井1、顶管管线4和注浆系统6之间的配合,工作井5和接受井1均采用钢筋砼矩形结构,顶管机按顶管管线4的倾角布置在工作井5内,工作井5布置在倾斜顶管管线3的起末点中的最低点位置,顶管管线4按设计倾斜角布置,两头分别与始工作井5和接受井1连接,接收井1布置在倾斜顶管管线4的起末点中的最高点位置,自动压浆降摩阻系统,即注浆系统6,主要解决长距离顶管注浆系统局部位置压力不均的调节,使用时利用顶管机实现顶管管线4的铺设,本案替代以往采用大开挖方式解决长距离、大倾斜角度、大埋深埋管的常规设计方案,有效规避了大开挖方案对地面建筑的扰动、赔偿、永久支护等问题,节约了投资,有效解决了沙质无粘性土层采用触变泥浆法顶管注浆降摩阻的问题。
[0016]工作原理:
[0017]当需要此顶管安装结构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可布置顶管平面、纵剖面图,根据管材类型计算并确定始发井和接收井内尺寸,根据地勘成果提供的土层物理力学特征值、确定注浆主材和外加剂配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注浆压力参数,顶力计算,确定工作井及靠背体型、确定是否增设中继间,进行施工时,工作井5和接受井1均采用钢筋砼矩形结构,顶管机按顶管管线4的倾角布置在工作井5内,工作井5布置在倾斜顶管管线3的起末点中的最低点位置,顶管管线4按设计倾斜角布置,两头分别与始工作井5和接受井1连接,接收井1布置在倾斜顶管管线4的起末点中的最高点位置,自动压浆降摩阻系统,即注浆系统6,主要解决长距离顶管注浆系统局部位置压力不均的调节,使用时利用顶管机实现顶管管线4的铺设,本案替代以往采用大开挖方式解决长距离、大倾斜角度、大埋深埋管的常规设计方案,有效规避了大开挖方案对地面建筑的扰动、赔偿、永久支护等问题,节约了投资,有效解决了沙质无粘性土层采用触变泥浆法顶管注浆降摩阻的问题。
[0018]虽然本技术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安装结构,包括接收井(1)和工作井(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井(1)和工作井(5)的内侧通过顶管管线(4)相连接,所述顶管管线(4)的中心贯穿细沙层(7),所述顶管管线(4)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地面建筑(2)和天然气管线(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