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泵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707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9
一种多功能泵下装置,它由中心管、锥体、胶筒组、牙块、摩擦块、以及单流阀等组成。接在抽油泵下,通过旋转或提放管柱操作,将管柱锚定在井筒上并封隔套环空间,中心管内置单流阀及碟簧控制液流通道。通过应用该装置可以实现管柱锚定,也可以实现热洗不压油层,还可以实现不动管柱酸化施工,并且在下接防砂筛管的情况下,在防砂筛管发生堵塞时还可以实现反向冲洗解堵。既解决了相互冲突的工艺需求,又做到一机多用使管柱结构简练,施用操作简单。施用操作简单。施用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泵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油井用多功能泵下装置,尤其是能实现管柱锚定、热洗不压油层、不动管柱酸化,以及能反向冲洗解除防砂筛管堵塞的多功能泵下装置。属于采油工程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抽油机井抽油生产过程中,因液柱载荷交替作用在油管和抽油杆上,油管就不断地被拉伸和回缩,对油管造成疲劳损害。对于液柱载荷大且油管应用年久的井,断管事故率升高。如将管柱下端锚定,则不仅能保护油管避免发生掉油管事故,且能减少因管柱伸缩造成的冲程损失,从而提高泵效。其二,因抽油生产时近井地层压力低,热洗清蜡时洗井水会大量灌入油层,污染油层降低油井的产液能力,且洗井后将灌入水排出又耗时耗能,特别是对后期开发的低渗油田来说,因单井日产能低,泵排量小,每次热洗后排水耗时数日,所以又需要在泵下连接封隔器配套单流阀,把管柱与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隔开,使热洗水不能下行进入油层,从而保护油层不受污染并减少洗后排水时间,提高油井有效时率。其三,有些井地层出砂或压裂砂返吐,对抽油生产造成损害甚至卡泵停产,所以又要在泵下安装防砂筛管,靠防砂筛管上的细小孔缝进液,阻止砂粒进泵。但由于携砂井液含蜡粘稠,常发生筛管堵塞影响进液甚至被堵死的问题,又不能从油管内打液反向冲洗,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很好解决。其四,对于产能低的井层,有时要进行酸化处理以提高油层的供液能力,但如前述为解决热洗不压油层问题而把射孔井段以上封隔了,在生产过程中就无法不动管柱进行酸化施工了。
[0003]综合上述,对于管柱锚定,已有各种锚定工具可以应用,对于为热洗不压油层而封隔套环空间也能解决,然而在前述两项工艺应用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后两个问题,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泵下装置,该装置接在抽油泵下,既可以锚定管柱,又可封隔油套环形空间实现热洗不压油层,还可以实现不动管柱进行酸化施工,也能解决防砂筛管被堵后反向冲洗的问题,一机多用,使工艺结构简化、施用操作简单、也解决了不同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泵下装置的中心管内置有单流阀,单流阀下置有一组碟簧。中心管外自上而下依次套装有胶筒组、锥体、主环体、螺杆筒。主环体上装有周向分布的多个牙块和摩擦块。牙块外设有小弹簧,摩擦块内设有大弹簧。主环体下部的梯形内螺纹与以剪钉固定在中心管上的螺杆筒形成一螺旋付。
[0006]该装置接在抽油泵下下井,到位后在地面旋转管柱,因摩擦块压在井壁上使主环体不随中心管旋转,这样由于螺旋付的作用,主环体就相对于中心管上行,挤压胶筒和牙块外扩,使胶筒和牙块均被压固在井壁上,实现管柱锚定和套环空间的封隔。另在中心管内,
设置一套由阀球和阀座组成的单流阀,以压套旋接在中心管上端内径上,下端压在阀座上,阀座下置一组碟簧,坐落在中心管的内台阶上。通过压套在中心管上的旋入量不同,即对碟簧的初始压紧力不同,可获得不同的单流阀向下打开的启动压力,以适应不同条件的油井需要。
[0007]当该井抽油生产时,地层来液从中心管下端进入,经单流阀上行入泵。
[0008]当该井热洗时,热洗水从井口套环进入,到达该装置之上时,因单流阀关闭,热洗水经装置上接头的侧孔进入后,上行入泵。
[0009]当该井需要进行酸化作业时,泵车将酸液从地面套环泵入,这时关闭井口出液通道,高压液体把单流阀整体下压使阀座脱离压套,形成环形液流通道,酸液即可经该环形通道和阀座的侧孔下行注入油层,实现不动管柱酸化作业。
[0010]当该井防砂筛管堵塞需要反向冲洗时,如酸化作业同样做法,用泵车打入高压水,压下单流阀下行,进入接在中心管之下的防砂筛管内,实现反向冲洗解堵的目的。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多功能泵下装置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实现了管柱锚定、热洗不压油层、酸化施工不动管柱、以及防砂筛管堵塞可反向冲洗解堵等作用。一套装置多种功能,不仅使管柱结构简化、节约成本、施用操作简单,更重要的是使不同需求之间的矛盾(热洗不压油层和向井内注酸)以及防砂筛管解堵的难题得到解决。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上接头,2

压套,3

阀球,4

阀座,5

胶筒组,6

碟簧,7

锥体,8

牙块,9

中心管,10

小弹簧,11

大弹簧,12

摩擦块,13

主环体,14

螺杆筒,15

剪钉,16

防砂筛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由图1所示,在应用时,将该装置的上接头连接在抽油管柱的泵下下井,下入到井中预定位置后,在地面旋转管柱,因磨擦块(12)在其内大弹簧(11)的压力下贴在套管内壁,使得主环体(13)不随中心管(9)转动,由于中心管(9)通过剪钉(15)带动螺杆筒(14)旋转,所以在螺旋付的作用下,驱动主环体(13)相对于中心管(9)上行,使牙块(8)和胶筒组(5)被锥体(7)挤胀压在井壁上,从而使管柱锚定在井筒上,并封隔住套环空间。
[0016]在抽油生产时,装置下方的井液顶开单流阀球(3)上行入泵。
[0017]在从套环空间向下注入热水洗井时,单流阀球(3)堵住了阀座(4)的中心孔,因热洗压力低于阀座(4)下行压缩碟簧(6)所需要的启动压力,所以洗井水不能下行进入油层,从而起到了热洗不压油层的作用。
[0018]当该井需要进行酸化作业时,把井口油管出液通道关闭,停止抽油生产。泵车将酸液从套环空间注入,这时高压液体把单流阀整体下压,使阀座(4)脱离压套(2),形成液流通道,酸液即可下行注入油层,实现不动管柱酸化作业。
[0019]当该井防砂筛管(16)发生堵塞需要反向冲洗时,可采用与酸化作业同样的做法,用泵车从套环空间打入高压水,单流阀球(3)和阀座(4)受压一同压缩碟簧下行,高压水进入接在中心管(9)之下的防砂筛管(16)内,实现反向冲洗解除防砂筛管(16)的孔眼堵塞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泵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接头(1)下端连接中心管(9),中心管(9)上端内置单流阀座(4)和阀球(3),阀座(4)压在碟簧(6)上,压套(2)以丝扣与中心管(9)连接并压在阀座(4)上。中心管(9)外部套有胶筒组(5)和锥体(7),以及环主体(13)。环主体(13)上装有多个牙块(8)和摩擦块(12),牙块(8)外侧和摩擦块(12)内侧分别置有小弹簧(10)和大弹簧(11)。主环体(13)下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创革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