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460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包括流道结构、吸附片和料嘴,所述流道结构、吸附片和料嘴为一体式固定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设置于吸附片的底面,所述吸附片的顶面设置为吸附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当注塑产品与水口在模具内断开后,水口产品的外形特征能够被机械手吸盘稳定吸取,可以将达到和产品自动分拣的目的。拣的目的。拣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是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的注塑模具生产模式,在注塑车间全面推广“三高”生产方案,即高产、高质、高效,故为保障模具高效率生产,注塑模具全面配套机械手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针对现有的模具水口结构进行设计研究,在产品水口与产品在模具中自动断开后,面临设备机械手无法抓取较小水口的难题,实现全面模具自动化生产困难的局面。
[0003]目前注塑车间的产品水口和产品在模具断开后,一起掉落至包装箱,需要人工分拣注塑产品和产品水口,劳动强度大,并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可实现自动化生产。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包括流道结构、吸附片和料嘴,所述流道结构、吸附片和料嘴为一体式固定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设置于吸附片的底面,所述吸附片的顶面设置为吸附面。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片设置为类圆盘状、正方形状或长方形状。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长度大于吸附片的长度。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呈半圆柱型,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截面平面与吸附片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叉点为吸附片的中心点。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一体式设置有水口椎体。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的底部两端设置有冷料井,所述冷料井还设置于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与吸附片边缘连接处的底部。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料井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交叉点为对称点设置于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的两端。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嘴设置于料盘的中心点上。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片的底面边缘设置有向下凸起的加强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设置吸附片配合机械手的吸盘,当注塑产品与水口产品在模具内断开后,水口产品的外形特征能够被机械手吸盘稳定吸取,可以将达到和产品自动分拣的目的,避免生产后的工序需要分配人力进行产品和水口产品的分捡工作,减少人力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透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1、流道结构;11、第一流道;12、第二流道;2、吸附片;3、料嘴;4、冷料井;5、水口椎体;6、吸盘;7、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本技术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本技术的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际使用方向的限制。
[0023]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包括流道结构1、吸附片2和料嘴3,所述流道结构1、吸附片2和料嘴3为一体式固定结构,所述流道结构1包括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所述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设置于吸附片2的底面,所述吸附片2的顶面设置为吸附面。设计新型水口料结构;当注塑产品与水口在模具内断开后,水口料的外形特征能够被机械手吸盘6稳定吸取,免去注塑产品和水口混料,并可以根据机械手吸盘6的尺寸,对应设计注塑产品浇口的外形特征,实现模具生产注塑产品的水口能够被机械手吸盘6同步吸取,达到和产品自动分拣的目的,避免生产后工序需要专人进行产品和产品水口的分捡工作。
[0025]所述吸附片2设置为类圆盘状、正方形状或长方形状。吸附片2可根据机械手的吸盘6的形状设置,吸附片2设置类圆盘状时,吸盘6对应形状也为圆形,此时吸附片2的直径应当大于吸盘6的直径,只有吸附片2的直径大于吸盘6的直径才能稳稳地将吸附片2吸附,即将水口吸附;当吸附片2设置为正方形时,吸盘6对应形状可为圆形或正方形,吸附片2的边长应当大于吸盘6的直径或边长;当吸附片2设置为长方形时,吸盘6对应形状可为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吸附片2最短的边长应当大于吸盘6的直径或边长,保证吸附的稳定,控制生产成本。
[0026]所述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的长度大于吸附片2的长度,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的两端可以穿过吸附片2的边缘向外延伸,给予机械手的吸盘6在吸附时一定的活动调整空间,同时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的两端分别一体式设置有水口椎体5,可以保证注塑产品远离吸附片2,避免阻碍机械手的吸盘6在吸附吸附片2,水口椎体5连接注塑产品,水口椎体5与注塑产品连接处为吸水口,方便注塑产品与产品水口的断开,产品水口和产品在模
具内断开后,吸盘6在吸附片2的顶面受力吸附,产品水口被机械手吸盘6吸取移至水口收集箱,注塑产品则在注塑机内单独掉落至包装箱。
[0027]所述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呈半圆柱型,所述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的截面平面与吸附片2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上,所述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交叉点为吸附片2的中心点,所述料嘴3设置于料盘的中心点上。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呈半圆柱型连接在吸附片2的底面,可以保证流道结构1稳定连接吸附片2,料嘴3、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交叉点和吸附片2的中心点设置同一竖直平面上,机械手的吸盘6在吸附时受力均匀。
[0028]所述第一流道11或第二流道12的底部两端设置有冷料井4,所述冷料井4还设置于第一流道11或第二流道12与吸附片2边缘连接处的底部所述冷料井4以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的交叉点为对称点设置于第一流道11或第二流道12的两端。在流道结构1的对角位置处设置冷料井4,可以固定水口不会转动,确保吸盘6吸附时更稳定,当吸附片2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时,可以将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设置在吸附片2的对角线上,即将冷料井4设置在流道结构1的对角线位置处,并以对角线中心点为对称点对称设置冷料井4;当吸附片2为类圆盘状时,以对圆心为对称点对称设置冷料井4。
[0029]所述吸附片2的底面边缘设置有向下凸起的加强部7。在吸附片2底面边缘设置加强部7,吸附片2同时设置有冷料井4和流道结构1,加强部7能加强冷料井4和流道结构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结构、吸附片和料嘴,所述流道结构、吸附片和料嘴为一体式固定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设置于吸附片的底面,所述吸附片的顶面设置为吸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片设置为类圆盘状、正方形状或长方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长度大于吸附片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呈半圆柱型,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截面平面与吸附片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具全自动生产的产品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彬李爽刘彪焦海波王志华郭辉盛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