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427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27
一种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属于航改型中小燃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由九级动静叶片的上下端壁共同构成的上子午流道结构和下子午流道结构,所述上子午流道结构上端壁水平设置,上子午流道在对应动静叶片端壁处与轴线o形成角度C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燃气轮机的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属于航改型中小燃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中小燃气轮机发电用机组,多采用高压压气机与低压压气机组合形成的双转子形式,提高其循环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提高压气机的效率,而提高压气机效率不仅需要先进的叶片设计,还需要合理的子午流道结构。对于10MW燃气轮机机组,目前几乎没有针对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专利,现有20

50等级燃气轮机的子午流道结构无法合理的应用到10MW燃气轮机机组上使用,会导致上下子午流道与中线之间的角度不合理,气动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研发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由九级动静叶片端壁构成的子午流道结构,采用类似等外径的形式构成子午流道通道,上端壁水平,叶片上下端壁与中线成一定角度设计,解决现10MW燃气轮机机组高压压气机的气动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包括由九级动静叶片的上下端壁共同构成的上子午流道结构和下子午流道结构,所述上子午流道结构上端壁水平设置,上子午流道在对应动静叶片端壁处与轴线o形成角度C1

C6,下子午流道在对应动静叶片端壁处与轴线O形成角度D1

D2,所述九级动静叶片包括第一级静叶片、第一级动叶片、第二级静叶片、第二级动叶片、第三级静叶片、第三级动叶片、第四级静叶片、第四级动叶片、第五级静叶片、第五级动叶片、第六级静叶片、第六级动叶片、第七级静叶片、第七级动叶片、第八级静叶片、第八级动叶片、第九级静叶片和第九级动叶片,并依次交错布置;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第二级静叶片和第三级静叶片的上端壁与轴线o形成角度C1为5
°‑7°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级动叶片和第二级动叶片的上端壁与轴线o形成角度C2为5
‑7°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三级动叶片、第四级动叶片、第五级动叶片的上端壁与轴线o形成角度C3为6
‑8°

[0009]优选的:所述于第四级静叶片、第五级静叶片的上端壁与轴线o形成角度C4为6
‑8°

[0010]优选的:所述第六级静叶片、第七级静叶片、第八级静叶片、第九级静叶片的上端
壁与轴线o形成角度C5为4
‑6°

[0011]优选的:所述第六级动叶片、第七级动叶片、第八级动叶片、第九级动叶片的上端壁与轴线o形成角度C6为4
‑6°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第二级静叶片、第三级静叶片、第四级静叶片、第第五级静叶片、第六级静叶片、第七级静叶片、第八级静叶片和第九级静叶片的下端壁与轴线 o形成角度D1为7
‑9°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级动叶片、第二级动叶片、第三级动叶片、四级动叶片、第五级动叶片、第六级动叶片、第七级动叶片、第八级动叶片和第九级动叶片的下端壁与轴线o 成角度D2为2
‑4°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一侧为进口,第九级动叶片的一侧为出口,轴线o在进口和出口之间的的长度为轴向长度L3,进口的进口高度L1与出口的出口高度L2的比值为3.8

4之间。
[0015]优选的:所述进口的进口高度L1与轴线o的轴向长度L3的比值为0.42

0.48之间。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实现了一种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的子午流道结构,与 20

50等级燃气轮机设计不同的是,该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采用9级动静叶设计方案,本设计提供了九级动静叶的的子午流道结构,同时设计具有极高的气动效率,同时为了保证出口气流角;
[0018]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由九级动静叶片端壁构成的子午流道结构,采用类似等外径的形式构成子午流道通道,上端壁水平,叶片上下端壁与中线成一定角度设计,结构简单且设计巧妙,保证了在13300转每分钟九级高压压气机的气动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一种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0
‑1‑
上子午流道结构,0
‑2‑
下子午流道结构,1

第一级静叶片,2

第一级动叶片, 3

第二级静叶片,4

第二级动叶片,5

第三级静叶片,6

第三级动叶片,7

第四级静叶片,8

第四级动叶片,9

第五级静叶片,10

第五级动叶片,11

第六级静叶片,12

第六级动叶片,13

第七级静叶片,14

第七级动叶片,15

第八级静叶片,16

第八级动叶片,17

第九级静叶片,18

第九级动叶片,101

进口,102

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2]本技术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
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0023]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由九级动静叶片端壁构成的子午流道结构,采用类似等外径的形式构成子午流道通道,上端壁水平,叶片上下端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包括由九级动静叶片的上下端壁共同构成的上子午流道结构(0

1)和下子午流道结构(0

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子午流道结构(0

1)上端壁水平设置,上子午流道结构(0

1)在对应动静叶片端壁处与轴线o形成角度C1

C6,下子午流道结构(0

2)在对应动静叶片端壁处与轴线O形成角度D1

D2,所述九级动静叶片包括第一级静叶片(1)、第一级动叶片(2)、第二级静叶片(3)、第二级动叶片(4)、第三级静叶片(5)、第三级动叶片(6)、第四级静叶片(7)、第四级动叶片(8)、第五级静叶片(9)、第五级动叶片(10)、第六级静叶片(11)、第六级动叶片(12)、第七级静叶片(13)、第七级动叶片(14)、第八级静叶片(15)、第八级动叶片(16)、第九级静叶片(17)和第九级动叶片(18),并依次交错布置;所述第一级静叶片(1)、第二级静叶片(3)和第三级静叶片(5)的上端壁与轴线o形成角度C1为5
°‑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动叶片(2)和第二级动叶片(4)的上端壁与轴线o形成角度C2为5
‑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级动叶片(6)、第四级动叶片(8)、第五级动叶片(10)的上端壁与轴线o形成角度C3为6
‑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10MW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子午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级静叶片(7)、第五级静叶片(9)的上端壁与轴线o形成角度C4为6
‑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红姜东坡杨兴永邵志伟张华杰苑馨予王泽众
申请(专利权)人:哈电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