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35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端子组及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顶壁、底壁、侧壁及前端壁,前端壁的表面开设有一方形插接口,金属壳体设有覆盖于顶壁上的顶盖、覆盖于侧壁上的侧盖以及覆盖于前端壁上的前端盖;前端盖环绕于方形插接口四周,且前端盖的顶边与顶盖一体相连,前端盖的侧边向后弯折形成一对覆盖于侧壁上的侧向折片,前端盖的底边向后弯折形成一覆盖于底壁上的底侧折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善金属壳体的结构,利用前端盖覆盖于方形插接口的四周以将绝缘本体遮挡于其内侧,起到保护作用,且前端盖一体成型于所述金属壳体上,而非焊接组装而成,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脱落的风险,也免去了组装的麻烦。装的麻烦。装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源连接器是如今电子设备中普遍采用的器件,尤其在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设备上经常会用到,目前大多电子产品上所配备的都是直流电源连接器,其主要用于输送直流电,如笔记本电脑上的DC Jack类电源连接器,由于需要频繁插拔,对电源连接器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若连接松动或插接不到位,都容易无法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入。现有的电源连接器通常采用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及侦测端子来实现电性插接,电源端子用于传输电流,而接地端子则用于实现接地功能,且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及侦测端子的尾部向后凸伸并暴露在绝缘本体外,这种结构是目前DC Jack类电源连接器普遍所采用的结构,而由于需要频繁插拔,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时常会受到插拔所带来的外力冲击或撞击,尤其在没有对准时进行插接,很可能会对绝缘本体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绝缘本体易受损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顶壁、一底壁、一对侧壁及一前端壁,所述前端壁的表面开设有一方形插接口,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覆盖于顶壁上的顶盖、覆盖于侧壁上的侧盖以及覆盖于前端壁上的前端盖;所述前端盖环绕于方形插接口四周,且前端盖的顶边与顶盖一体相连,所述前端盖的侧边向后弯折形成一对覆盖于侧壁上的侧向折片,所述前端盖的底边向后弯折形成一覆盖于底壁上的底侧折片。
[0005]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被所述侧盖和侧向折片共同覆盖,且所述侧盖与所述侧向折片互不重叠、互不搭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底侧折片卡扣配合的卡扣凸部,所述底侧折片仅覆盖部分底壁的表面,且底侧折片分布于所述底壁的前侧边缘。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侧折片上形成有一限位凹口,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上形成有卡持于限位凹口内的限位凸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侧盖设有一对向下延伸超过底壁的焊接片,所述焊接片位于所述侧向折片的后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壁被完全遮挡于所述前端盖的后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壁的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一凸块及位于凸块两侧的一对开槽,所述一对开槽相互平行且向下贯通所述顶壁。
[0011]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槽,所述端子组包括
一对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呈片状。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改善金属壳体的结构,利用前端盖覆盖于方形插接口的四周外围,并将绝缘本体遮挡于其内侧,起到了保护绝缘本体的作用,同时也强化了金属壳体的强度及与绝缘本体的结合力,且所述前端盖一体成型于所述金属壳体上,而非焊接组装而成,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脱落的风险,也免去了组装的麻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所述电源连接器的底面朝上时的立体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所述电源连接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100,其用于焊接至电路板上,并与一对接端连接器(未图示)插接,优选地,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可以是直流电源连接器100,如DC Jack。本技术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端子组20、以及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表面的金属壳体30。
[0017]所述绝缘本体10呈方形,其设有一顶壁11、一底壁12、一对侧壁13、一前端壁14及一后端壁15,其中,所述顶壁11的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一凸块16及位于凸块16两侧的一对开槽17,所述凸块16用于与所述金属壳体30卡扣配合,所述开槽17向下贯通所述顶壁11,用于容纳所述金属壳体30上的弹片34。所述侧壁13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槽131。所述前端壁14与所述顶壁11、一对侧壁13及底壁12均一体注塑成型,且前端壁14的表面开设有一方形插接口140,所述方形插接口140内设有一对接部141,所述对接部141位于所述一对侧壁13之间呈居中设置,所述对接部141上形成有一方形槽孔142,所述槽孔14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向后贯通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槽孔142形成于所述对接部141的中心位置。
[0018]如图3所示,所述端子组20包括一对电源端子21、一对接地端子22以及一侦测端子23,其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10内,用于与对接端的电连接器(未图示)进行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一对电源端子21固定于所述对接部141上且分别贴靠于对接部141的左右两侧。所述一对接地端子22固定于所述侧壁13上且收容于所述侧壁13内壁面上的收容槽131内,且所述接地端子22呈片状,其表面未开设有任何开孔。所述侦测端子23固定于所述对接部141内且收容于所述方形槽孔142。
[0019]所述金属壳体30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并覆盖于所述顶壁11、底壁12、侧壁13及前端壁14的表面,所述金属壳体30设有一顶盖31及一对侧盖32。所述顶盖31覆盖于所述顶壁11上,且所述顶盖31设有与所述凸块16卡扣配合的开口33及一对向下凸伸入开槽17内的弹片34。所述侧盖32覆盖于所述侧壁13上,所述侧盖32上设有一对向下凸伸超过所述底壁12的焊接片35,以与电路板焊接连接。
[0020]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壳体30还设有一前端盖36,其与所述顶盖31、侧盖32一体冲压成型,彼此一体连接,且所述前端盖36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端壁14上,用于将前端壁14进行遮挡保护,所述前端盖36仅对前端壁14进行遮挡覆盖,而不覆盖
所述方形插接口140,以免影响插接,优选地,所述前端盖36的侧边向后弯折形成一对侧向折片361,所述前端盖36的底边向后弯折形成一底侧折片362,所述侧向折片361遮挡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侧壁13上,使得所述侧壁13被所述侧向折片361和侧盖32共同覆盖,且所述侧向折片361和所述侧盖32互不重叠、互不搭接。所述底侧折片362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壁12上,并与底壁12上的卡扣凸部121卡扣配合,所述底侧折片362上还设有一限位凹口363,用于与底壁12上的限位凸部122卡持配合,参图2所示。所述侧向折片361和底侧折片362均自所述前端盖36的边缘向后弯折延伸而成,使得前端盖36能全方位环绕在方形插接口140的四周外围,同时,所述前端盖36的顶边与所述顶盖32一体相连,底边则与所述底壁12卡扣配合,强化了前端盖36与绝缘本体10的连接,且前端盖36与顶盖31、侧盖32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无需单独开模、制造和安装,便可在方形插接口140的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顶壁、一底壁、一对侧壁及一前端壁,所述前端壁的表面开设有一方形插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覆盖于顶壁上的顶盖、覆盖于侧壁上的侧盖以及覆盖于前端壁上的前端盖;所述前端盖环绕于方形插接口四周,且前端盖的顶边与顶盖一体相连,所述前端盖的侧边向后弯折形成一对覆盖于侧壁上的侧向折片,所述前端盖的底边向后弯折形成一覆盖于底壁上的底侧折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被所述侧盖和侧向折片共同覆盖,且所述侧盖与所述侧向折片互不重叠、互不搭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底侧折片卡扣配合的卡扣凸部,所述底侧折片仅覆盖部分底壁的表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发吴祝平毛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