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向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21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向计,包括安装杆、角度传感器和风向指示尾翼,安装杆的顶部设置有容置腔;角度传感器包括旋转轴和中空的传感器主体,旋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传感器主体的内腔并向上延伸出有连接部,通过将传感器主体的一端插入安装杆顶部的容置腔,通过风向指示尾翼的容纳腔可转动地套设于安装杆上并容纳传感器主体,同时将可在传感器主体内转动的旋转轴延伸出的连接部与风向指示尾翼的容纳腔联连,使得旋转轴能够随着风向指示尾翼的转动而转动,如此即可避免风向计内置的角度传感器与风向指示尾翼之间的间距较长而导致旋转轴的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和同心度不易控制的问题,进而避免风向指示尾翼旋转不顺。的问题,进而避免风向指示尾翼旋转不顺。的问题,进而避免风向指示尾翼旋转不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向计


[0001]本技术涉及风向侦测仪器
,特别是涉及是一种风向计。

技术介绍

[0002]风向计是一种风向侦测仪器,其广泛应用于气象侦测领域。风向计主要是通过其内置的角度传感器检测与随风向变化而旋转的风向指示尾翼联动的旋转轴的角度变化来侦测风向的变化。然而,在现有风向计的结构设计中,风向计内置的角度传感器一般处于风向计的最下方,而由于风向指示尾翼处于风向计的最上方,如此就会导致旋转轴的长度较长,从而导致旋转轴的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且同心度不易控制,进而导致风向指示尾翼旋转不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向计,其能够有效地确保随风向变化而旋转的风向指示尾翼旋转顺滑稳定,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风向计,包括:
[0006]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顶部设置有容置腔;
[0007]角度传感器,包括旋转轴和中空的传感器主体,所述传感器主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容置腔配合连接固定,所述旋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传感器主体的内腔并向上延伸出有连接部;
[0008]风向指示尾翼,所述风向指示尾翼上设置有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安装杆上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容纳所述传感器主体并与所述连接部联连。
[0009]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主体的内腔设置有若干带防尘盖的轴承,各所述带防尘盖的轴承间隔设置于所述传感器主体的内腔并与所述传感器主体同轴设置,所述旋转轴通过各所述带防尘盖的轴承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传感器主体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所述传感器主体内的防尘封。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主体插入所述容置腔的一端的外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用于防止外界的潮气自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安装杆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传感器主体的内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角度传感器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下方的磁感应芯片。
[0013]进一步地,所述角度传感器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传感器主体的下方的PCB电路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风向指示尾翼包括风向指示标和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底端面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所述容纳腔,所述风向指示标与所述旋转件可拆卸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件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通过螺丝自第一螺纹孔向第二螺纹孔旋入并拧紧密封。
[0016]进一步地,所述风向指示标包括定向杆、定向翼尾杆和定向尾翼,所述定向翼尾杆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槽,所述定向尾翼插入所述插槽内并通过锁紧件将其固定,所述定向翼尾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定向杆螺纹连接,所述定向杆与所述旋转件可拆卸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件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贯穿其相对两侧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容纳腔相互独立,所述旋转件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贯穿孔连通的第一锁紧孔,所述定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孔对应的第二锁紧孔,所述定向杆贯穿所述贯穿孔并通过锁紧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锁紧孔和所述第二锁紧孔锁紧。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本技术通过将传感器主体的一端插入安装杆顶部的容置腔,通过风向指示尾翼的容纳腔可转动地套设于安装杆上并容纳传感器主体,同时将可在传感器主体内转动的旋转轴延伸出的连接部与风向指示尾翼的容纳腔联连,使得旋转轴能够随着风向指示尾翼的转动而转动,如此即可避免风向计内置的角度传感器与风向指示尾翼之间的间距较长而导致旋转轴的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和同心度不易控制的问题,进而避免风向指示尾翼旋转不顺。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风向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安装杆和旋转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风向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安装杆;101、容置腔;20、传感器主体;21、旋转轴;210、连接部;2101、第二螺纹孔;22、轴承;23、PCB电路板;30、风向指示尾翼;301、旋转件;3011、容纳腔;3012、第一螺纹孔;3013、贯穿孔;3014、第一锁紧孔;302、定向翼尾杆;3021、插槽;303、定向尾翼;304、定向杆;3041、第二锁紧孔;305、破风头;40、防尘封;50、防水圈;60、螺丝;61、锁紧件;70、防水航空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实施方式:
[0028]请参照图1

图3,本技术示出了一种风向计,包括安装杆10、角度传感器和风向指示尾翼30。其中,安装杆10的顶部设置有容置腔101,具体地,容置腔101设置在安装杆10的顶端面沿安装杆10的轴向方向设置;角度传感器包括旋转轴21和中空的传感器主体20,传感器主体20的一端插入容置腔101内并与容置腔101配合连接固定,旋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于传感器主体20的内腔并向上延伸出有连接部210;风向指示尾翼30上设置有容纳腔3011,容纳腔3011可转动地套设于安装杆10上,容纳腔3011容纳传感器主体20并与连接部210联连。由此可知,本技术的风向计通过将传感器主体20的一端插入安装杆10顶部的容置腔101,通过风向指示尾翼30的容纳腔3011可转动地套设于安装杆10上并容纳传感器主体20,同时将可在传感器主体20内转动的旋转轴21延伸出的连接部210与风向指示尾翼30的容纳腔3011联连,使得旋转轴21能够随着风向指示尾翼30的转动而转动,如此即可避免风向计内置的角度传感器与风向指示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向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杆(10),所述安装杆(10)的顶部设置有容置腔(101);角度传感器,包括旋转轴(21)和中空的传感器主体(20),所述传感器主体(20)的一端插入所述容置腔(101)内并与所述容置腔(101)配合连接固定,所述旋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传感器主体(20)的内腔并向上延伸出有连接部(210);风向指示尾翼(30),所述风向指示尾翼(30)上设置有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安装杆(10)上的容纳腔(3011),所述容纳腔(3011)容纳所述传感器主体(20)并与所述连接部(210)联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向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主体(20)的内腔设置有若干带防尘盖的轴承(22),各所述带防尘盖的轴承(22)间隔设置于所述传感器主体(20)的内腔并与所述传感器主体(20)同轴设置,所述旋转轴(21)通过各所述带防尘盖的轴承(22)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传感器主体(20)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向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主体(2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所述传感器主体(20)内的防尘封(4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向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主体(20)插入所述容置腔(101)的一端的外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防水圈(50),所述防水圈(50)用于防止外界的潮气自所述容纳腔(3011)与所述安装杆(10)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传感器主体(20)的内部。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风向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传感器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01)内并位于所述旋转轴(21)的下方的磁感应芯片。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向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传感器还包括有设置在容置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士秋雷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傲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