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坡生态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155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护坡生态砖,属于生态建设技术领域。包括横向砖体、纵向转体和砖孔,横向砖体的外侧面与纵向砖体的外侧面之间呈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坡生态砖


[0001]本技术属于生态建设
,涉及一种护坡生态砖。

技术介绍

[0002]护坡砖在解决坡面水土流失以及防滑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现有的拼接转、六角转等生态砖的各砖孔底部的土壤被分隔,土体量较小,雨水的疏导效果和耐干旱能力不佳,对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利,地被植物根系较浅,土体量较少会导致其耐旱能力较弱,植物生长环境差势必导致护坡工程对土体防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护坡生态砖,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坡面美观度、优化植物生长环境。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护坡生态砖,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砖体、纵向转体和砖孔,所述横向砖体的外侧面与纵向砖体的外侧面之间呈100
°
~120
°
倾角,所述横向砖体的内侧面和纵向砖体的内侧面垂直,所述纵向砖体的上端缘部设置有贯穿纵向砖体内侧面的抵靠台阶,所述砖孔设置在横向砖体和纵向转体的相接处;砖孔的下部孔径大于上部孔径。
[0005]进一步的,所述砖孔由两个分别设置在横向砖体和纵向砖体上的矩形缺口组成。
[0006]进一步的,所述砖孔由两个分别设置在横向砖体和纵向砖体上的半圆形缺口组成。
[0007]同样采用错位拼接的方式,沿着坡面由下至上依次堆拼,上方的砖块的横向砖体前端与下方的砖块的纵向砖体上的抵靠台阶衔接,使整个坡面形成台阶状,由于砖孔在横向砖体和纵向砖体上均分,使砖孔横向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插入土层内的定位部,利于生态砖与土层的定位,同时,由于错位拼接,使坡面上竖直方向的生态砖的砖孔在底部能够互通,在砖孔内植入植物时,由于砖体下方的土体面积和体量均较大,相比传统的生态护坡砖而言,其对植物生长环境更加有利。
[0008]更为明显的是:作为生态砖,在坡面上进行植物种植作业时,本生态砖具有更加便利、作业安全、成本低等优势,植物也基本处于竖直种植状态,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护坡工程的美观。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护坡生态砖铺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护坡生态砖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拼接状态下两块生态砖的截面图。
[0012]图中,1、横向砖体;2、纵向转体;3、砖孔;4、抵靠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4]如图1

图3所示,护坡生态砖包括横向砖体1、纵向转体2和砖孔3,砖孔3的横向尺寸大于砖体的宽度的一半,使纵向相邻的砖体的转孔能够互通,根据需要,如果砖孔3较小,也可以通过错位的方式使纵向相邻的砖孔3互通,横向砖体1的外侧面与纵向砖体的外侧面之间钝角,利于雨水的流淌,横向砖体1的内侧面和纵向砖体的内侧面垂直,纵向砖体的上端缘部设置有贯穿纵向砖体内侧面的抵靠台阶4,砖孔3设置在横向砖体1和纵向转体2的相接处。
[0015]砖孔3是两个分别分布在横向砖体1和纵向砖体上的两个半体组成的,砖孔3在砖体底面的口径大于砖孔3在砖体外侧面的孔径,增大植物的植根土体量,也使砖孔3两侧的插入部尺寸较小,利于其嵌入土壤中,由于砖孔3的土体在纵向方向互通,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加有利,尤其是地被植物,其根系较浅,土体互通可大幅度优化其生长环境。在施工和护坡工程维护过程中,由于呈台阶状,作业难度和作业安全性均得到了优化。
[001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坡生态砖,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砖体(1)、纵向转体(2)和砖孔(3),所述横向砖体(1)的外侧面与纵向砖体的外侧面之间呈100
°
~120
°
倾角,所述横向砖体(1)的内侧面和纵向砖体的内侧面垂直,所述纵向砖体的上端缘部设置有贯穿纵向砖体内侧面的抵靠台阶(4),所述砖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斌朱旻饶先扬杨玉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汉卓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