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683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3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复合型阻尼器,包括:阻尼器本体,所述阻尼器本体内设有第一空间,所述阻尼器本体上沿第一方向分布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一耗能组件,所述第一耗能组件包括设于第一空间内的两第一耗能板;两所述第一耗能板之间设有预设间隔区;第一耗能结构,所述第一耗能结构包括:与两所述第一耗能板一一对应的两对第一耗能部;毎一对第一耗能部位于一第一耗能板两侧且与第一耗能板相接触;第一状态下,两所述第一耗能板处于初始状态;第二状态下,两所述第一耗能板暴露在第一通道外的一端承受外力时,两第一耗能板在第一空间内沿着第一方向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移动,两所述第一耗能板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耗能部摩擦。于其两侧的第一耗能部摩擦。于其两侧的第一耗能部摩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阻尼器


[0001]本公开具体公开一种复合型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消能减震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结构被动控制方法,通过在结构体系中安装耗能装置来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并消耗地震能量,达到减轻主体结构破坏的目的。相比其它类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由于具有构造简单、耗能能力强、安装维修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耗能装置之一。
[0003]目前,传统的摩擦阻尼器在使用时存在如下弊端:
[0004]阻尼器提供的是恒定的摩擦力,不能满足不同地震反应时的耗能需求,比如:具有较大摩擦力的阻尼器,在小震时耗能能力弱,主要通过提供给结构较大的附加刚度来减小结构的位移反应,但会增加地震力,导致结构的加速度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复合型阻尼器。
[0006]一种复合型阻尼器,包括:阻尼器本体,所述阻尼器本体内设有第一空间,所述阻尼器本体上沿第一方向分布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一耗能组件,所述第一耗能组件包括设于第一空间内的两第一耗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本体,所述阻尼器本体内设有第一空间,所述阻尼器本体上沿第一方向分布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一耗能组件,所述第一耗能组件包括设于第一空间内的两第一耗能板,两所述第一耗能板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耗能板相对靠近第一通道的一端贯穿第一通道暴露在阻尼器本体外;两所述第一耗能板之间设有预设间隔区;第一耗能结构,所述第一耗能结构包括:与两所述第一耗能板一一对应的两对第一耗能部,毎一对第一耗能部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毎一对第一耗能部位于与之对应的一个第一耗能板两侧且与第一耗能板相接触;毎一对第一耗能部与其两侧阻尼器内壁相固接;所述阻尼器本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两所述第一耗能板处于初始状态;第二状态下,两所述第一耗能板暴露在第一通道外的一端承受外力时,两第一耗能板在第一空间内沿着第一方向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移动,两所述第一耗能板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耗能部摩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轴件,所述旋转轴件设于所述预设间隔区内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旋转轴件上中部设有承动件;所述旋转轴件上还设有沿其轴线方向排列且位于承动件两侧的第二耗能板;第二耗能结构,所述第二耗能结构包括:与两所述第二耗能板一一对应的两第二耗能部,两第二耗能部沿第二方向排列;两第二耗能部位于预设间隔区内且分别与其同侧的阻尼器内壁相固接;第二耗能部靠近第二耗能板的一侧与第二耗能板相接触;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耗能板靠近承动件的一侧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延伸支臂,所述延伸支臂上设有能够驱动所述承动件的致动件;所述阻尼器本体还具有第三状态,第三状态下,两第一耗能板沿着第一方向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继续移动,两所述第一耗能板继续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耗能部摩擦;且,当所述致动件与所述承动件驱动接触时,承动件带动旋转轴件绕其自身轴线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文杰梁皓泽刘晓敏丰鑫刘晨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