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4554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的制备方法,属于消毒剂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次氯酸溶液与纳米氮化硼混合,得到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且保存时间长,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保存,保质期可达到1年。保质期可达到1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消毒剂
,尤其涉及一种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次氯酸是一种人体内源性生物免疫杀菌因子,由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与Cl

之间的反应产生。因次氯酸分子量小、不带有电荷,因此可以有效能够通过细胞壁等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酶并发生一系列氧化反应,破坏细菌的酶系统,阻碍新陈代谢,从而发挥杀死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在有效氯浓度相等的情况下,次氯酸分子的杀菌能力是次氯酸根的80倍。
[0003]目前,获得较稳定的次氯酸溶液的方法主要为“pH值调整法”、“电解法”、“添加稳定剂法”。pH值调整法和电解法生成的次氯酸溶液在密闭容器中储存器一般不超过3个月,均不能长期储存。“添加稳定剂法”是指在生成的次氯酸溶液中添加稳定剂系统来降低次氯酸的分解,比如现有专利CN110952108A采用柠檬酸盐、乙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硅酸盐、硼酸盐、氨基磺酸盐、氯盐和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作为稳定剂系统;CN112544630A采用壳聚糖、环糊精、多元醇,表面活性剂、氨基磺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作为稳定系统;CN113424821A采用柠檬酸盐、乙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硅酸盐、硼酸盐、氨基磺酸盐、氢盐和三乙醇胺的混合溶液作为稳定剂系统。虽然上述稳定剂系统均能够提高次氯酸的稳定性。但是存在稳定剂系统复杂,稳定剂添加量高,稳定剂系统受稳定剂成分影响,总体成本高的缺陷。
专利技术内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将纳米氮化硼与次氯酸溶液混合,在极少氮化硼用量下,能够显著提高次氯酸的稳定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次氯酸溶液与纳米氮化硼混合,得到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
[0007]优选的,所述次氯酸溶液中次氯酸的含量为50~1000ppm。
[0008]优选的,所述次氯酸溶液中次氯酸的含量为100~800ppm。
[0009]优选的,所述次氯酸溶液的体积与纳米氮化硼的质量比为1ml:0.01~0.05mg。
[0010]优选的,所述纳米氮化硼的粒径为0.1~500nm。
[0011]优选的,所述纳米氮化硼的粒径为1~100nm。
[0012]优选的,所述次氯酸溶液采用电解法制备得到。
[0013]优选的,所述电解法制备次氯酸溶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氯化钠和去离子水混合,在220~250V下进行电解,生成pH值为5.0~6.5的次氯酸溶液。
[0014]优选的,所述次氯酸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为50~1000ppm的溶液,再与纳米氮化硼混合。
[0015]申请人研究发现:次氯酸不稳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次氯酸本身电荷密度高,不稳定,倾向于分解;2、其他金属离子,尤其是重金属离子对次氯酸分解的促进作用。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硼原子通过络合的方式(电子空轨道与孤对电子的配位)降低次氯酸中氧原子的电荷密度,硼原子的缺电性越强,其与次氯酸中氧原子络合越紧密,次氯酸分子越稳定。在筛选的分子中显示氮化硼能够很好地提高次氯酸的稳定性。同时,本专利技术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去离子水,可以降低溶液体系中其他的金属离子对次氯酸分解的促进作用。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且保存时间长,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保存,保质期可达到1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次氯酸溶液与纳米氮化硼混合,得到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次氯酸溶液中次氯酸的含量优选为50~1000ppm,更优选为100~800ppm,最优选为80~300pp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次氯酸溶液优选采用电解法制备得到。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电解法制备次氯酸溶液的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将氯化钠和去离子水混合,在220~250V下进行电解,生成pH值为5.0~6.5的次氯酸溶液。本专利技术对电解法制备次氯酸溶液其它条件无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常规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次氯酸溶液优选用去离子水稀释为50~1000ppm的溶液,再与纳米氮化硼混合。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次氯酸溶液的体积与纳米氮化硼的质量比优选为1ml:0.01~0.05mg,更优选为1ml:0.02~0.03mg。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纳米氮化硼的粒径优选为0.1~500nm,更优选为1~100nm。氮化硼的水溶性较差,因而不能很好的溶解在次氯酸溶液中,本专利技术采用纳米尺度的氮化硼,可以提供在氮化硼在溶液中的溶解性,进而提高次氯酸溶液的稳定性。氮化硼的粒度较大,溶解性降低,而粒度太小,则成本过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粒度为0.1~500nm的氮化硼可在保证成本的前提下,最大化的提供次氯酸的稳定性。
[0022]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3]实施例1
[0024]1、取去离子水、氯化钠采用电解(220~250V)生成pH值为5.0的次氯酸溶液,其中次氯酸含量为1000ppm;
[0025]2、使用去离子水将上述次氯酸溶液稀释成50ppm的次氯酸溶液;
[0026]3、向步骤2的次氯酸溶液中加入粒径为200nm的氮化硼粉末,次氯酸溶液的体积与氮化硼的质量比为1ml:0.01mg,混合均匀,得到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
[0027]实施例2
[0028]1、取去离子水、氯化钠采用电解(220~250V)生成pH值为5.5的次氯酸溶液,其中次氯酸含量为1000ppm;
[0029]2、使用去离子水将上述次氯酸溶液稀释成100ppm的次氯酸溶液;
[0030]3、向步骤2的次氯酸溶液中加入粒径为100nm的氮化硼粉末,次氯酸溶液的体积与
氮化硼的质量比为1ml:0.02mg,混合均匀,得到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
[0031]实施例3
[0032]1、取去离子水、氯化钠采用电解(220~250V)生成pH值为6.5的次氯酸溶液,其中次氯酸含量1000ppm;
[0033]2、使用去离子水将上述次氯酸溶液稀释成80ppm的次氯酸溶液;
[0034]3、向步骤2的次氯酸溶液中加入粒径为50nm的氮化硼粉末,次氯酸溶液的体积与氮化硼的质量比为1ml:0.03mg,混合均匀,得到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
[0035]实施例4
[0036]1、取去离子水、氯化钠采用电解(220~250V)生成pH值为6.0的次氯酸溶液,其中次氯酸含量1000ppm;
[0037]2、使用去离子水将上述次氯酸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次氯酸溶液与纳米氮化硼混合,得到高稳定性次氯酸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氯酸溶液中次氯酸的含量为50~1000pp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氯酸溶液中次氯酸的含量为100~800pp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氯酸溶液的体积与纳米氮化硼的质量比为1ml:0.01~0.05m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氮化硼的粒径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初橙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