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锆酸钡球形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455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锆酸钡球形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按八水氢氧化钡∶八水氧氯化锆的摩尔比为1∶1配料,混合,即得混合物;再按钡离子浓度为0.1~0.5mol/L,将混合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制得混合溶液I。按氢氧化钠浓度为0.5~3mol/L,向混合溶液I中加入氢氧化钠,搅拌,制得混合溶液II;将混合溶液Ⅱ装入水热反应釜中,再将水热反应釜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170~200℃条件下保温3~12小时,自然冷却,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制得锆酸钡球形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成本低和无需经过高温煅烧处理,所制制品粒径分布均匀、颗粒比表面积大、分散性良好和物相组成为纯相,适用于制备结构致密的锆酸钡陶瓷。适用于制备结构致密的锆酸钡陶瓷。适用于制备结构致密的锆酸钡陶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锆酸钡球形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锆酸钡
特别涉及一种锆酸钡球形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锆酸钡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是目前用于制备钇钡铜氧高质量超导单晶最为理想的坩埚材料,然而通过现有的固相反应合成的锆酸钡粉体由于颗粒的团聚和粗化、物相成分不均匀等问题,导致锆酸钡致密陶瓷烧结难度大,难以获得合格的坩埚材料。为克服这一问题,软化学合成方法在锆酸钡粉末合成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0003]“一种纳米锆酸钡粉体的低温制备方法”(CN 110395764B)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锆酸钡粉体的低温制备方法,该技术以硝酸钡、硝酸锆、甘油和PVA为原料,经过溶解搅拌、解热脱水得到胶状物,然后于700~900℃条件下煅烧处理6~15h,所制备的锆酸钡粉体虽具有纯度高、分散性好和粉体粒径达到纳米级别等优点,但该技术需要高温煅烧,不仅能耗高、工艺较为复杂,所用的硝酸盐前驱体污染环境。
[0004]有文献(P.Manju,M.R.Ajith,D.Jaiswal

Nagar.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aZrO3nanoparticles by citrate

nitrate sol

gel auto

combustion technique:Systematic study for the formation of dense BaZrO
3 ceramics[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2019,39:3756

3767)报道,采用超高纯硝酸盐钡/锆前驱体为原料,通过溶胶

凝胶自蔓延燃烧技术,于1000℃煅烧8小时制得锆酸钡纳米粒子,粉体粒度单峰分布,颗粒呈立方形貌。但该技术工艺复杂,周期长,需要高温煅烧,此外,使用的有机溶剂对人体有害且价格昂贵。
[0005]有文献(N.M.Kirby,A.van Riessen,C.E.Buckley,et al.Oxalate

precursor processing for high quality BaZrO3[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05,40(1):97

106.)报道,以氯化钡、氧氯化锆和草酸为原料,原料中的Ba∶Zr的摩尔比为1∶1,在溶液中沉淀生成草酸盐前驱体,然后经过1150℃高温煅烧热分解得到锆酸钡。其所制得的产物中钡严重缺失,难以获得单一物相的化学计量锆酸钡粉末,且原料利用率低。基于此,更换原料为醋酸钡、草酸铵和氧氯化锆,在高于1300℃的煅烧温度下可制备出接近化学计量的锆酸钡,避免了钡原料的浪费,然而,用该原料体系合成的锆酸钡粉末形貌不规则,比表面积较小,总体介于4~14m2/g之间,且粉末经空气气氛下1500℃煅烧后检测到碳酸钡第二相杂质,表明合成粉末中有过量的含钡杂质残留。
[0006]上述工艺虽具有其优点,但仍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均需要高温煅烧处理,能耗大;工艺复杂,周期长;原料成本高、价格昂贵、对人体有害且污染环境;所制得粉体颗粒的形貌不规则;实验原料利用率低下,所制备的锆酸钡粉末比表面积较小、物相纯度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周期短、能耗低、原料利用率高、成本低、环境友好和无需经过高温煅烧处理的锆酸钡球形颗粒的制备方法,用该
方法制备的锆酸钡球形颗粒粒径分布均匀、颗粒比表面积大、分散性良好、物相组成为纯相,适用于制备结构致密的锆酸钡陶瓷。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步骤是:
[0009]步骤一、按八水氢氧化钡∶八水氧氯化锆的摩尔比为1∶1,将所述八水氢氧化钡和所述八水氧氯化锆混合,即得混合物;再按钡离子浓度为0.1~0.5mol/L,将所述混合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制得混合溶液I。
[0010]步骤二、按氢氧化钠浓度为0.5~3mol/L,向所述混合溶液I中加入氢氧化钠,搅拌,制得混合溶液II。
[0011]步骤三、将所述混合溶液Ⅱ装入水热反应釜中,再将所述水热反应釜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170~200℃条件下保温3~12小时,自然冷却,制得沉淀产物。
[0012]步骤四、将所述沉淀产物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制得锆酸钡球形颗粒。
[0013]所述八水氢氧化钡的Ba(OH)2·
8H2O含量>98.0wt%。
[0014]所述八水氧氯化锆的ZrOCl2·
8H2O含量>98.0wt%。
[0015]所述氢氧化钠的NaOH含量>95.0wt%,氢氧化钠的粒度为0.5~1mm。
[001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将八水氢氧化钡和八水氧氯化锆混合,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然后装入水热反应釜中,于恒温干燥箱中保温,最后经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制得锆酸钡球形颗粒。整个工艺简单、周期短,且无需经过高温煅烧处理,能耗低,原料利用率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
[0018]2、本专利技术在制备锆酸钡球形颗粒的过程中,通过调节氢氧化钠浓度、钡离子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实现产物锆酸钡球形颗粒的晶粒形貌尺寸可控,所制备的锆酸钡球形颗粒粒径分布均匀、颗粒比表面积大、分散性良好和物相组成为纯相,适用于制备结构致密的锆酸钡陶瓷。
[0019]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锆酸钡球形颗粒经检测:粒度d
50
为1.136~5.177μm;比表面积为30.32~46.55m2/g;物相成分为BaZrO3;晶粒形貌为球形;平均晶粒尺寸为0.43~3.07μm。
[0020]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周期短、能耗低、原料利用率高、成本低、环境友好和无需经过高温煅烧处理的特点,所制备的锆酸钡球形颗粒粒径分布均匀、颗粒比表面积大、分散性良好和物相组成为纯相,适用于制备结构致密的锆酸钡陶瓷。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一种锆酸钡球形颗粒的晶粒形貌SEM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锆酸钡球形颗粒的XRD图谱;
[0023]图3为非球形锆酸钡颗粒晶粒形貌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5]一种锆酸钡球形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是:
[0026]步骤一、按八水氢氧化钡∶八水氧氯化锆的摩尔比为1∶1,将所述八水氢氧化钡和
所述八水氧氯化锆混合,即得混合物;再按钡离子浓度为0.1~0.5mol/L,将所述混合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制得混合溶液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锆酸钡球形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是:步骤一、按八水氢氧化钡∶八水氧氯化锆的摩尔比为1∶1,将所述八水氢氧化钡和所述八水氧氯化锆混合,即得混合物;再按钡离子浓度为0.1~0.5mol/L,将所述混合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制得混合溶液I;步骤二、按氢氧化钠浓度为0.5~3mol/L,向所述混合溶液I中加入氢氧化钠,搅拌,制得混合溶液II;步骤三、将所述混合溶液Ⅱ装入水热反应釜中,再将所述水热反应釜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170~200℃条件下保温3~12小时,自然冷却,制得沉淀产物;步骤四、将所述沉淀产物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制得锆酸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兵乔哲李淑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