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充气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320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充气膜结构,属于充气膜技术领域,包括充气膜,所述充气膜包括充气外膜和充气内膜,所述充气内膜的外部设置有充气外膜,所述充气内膜与充气外膜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连接膜,所述充气内膜的内部通过连接膜设置有内支撑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横向支撑气垫和纵向支撑气垫,向气体流腔内充气,气体流腔内气体分别冲入横向支撑气垫和纵向支撑气垫中,横向支撑气垫和纵向支撑气垫鼓起并相互支撑,使充气膜得到支撑,提高大跨度充气膜结构支撑稳定性,避免松垮;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可收卷遮挡膜,气体再注气槽流通,然后从气孔吹入可收卷遮挡膜中,可收卷遮挡膜充气展开,使遮挡腔内被遮挡,使得充气膜结构表面遮挡,无法透光,满足不同使用需求。足不同使用需求。足不同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充气膜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充气膜
,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充气膜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充气结构,又名"充气膜结构",是指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后而形成房屋的结构。充气式结构又可分为气承式膜结构和气胀式膜结构(或叫气肋式膜结构)。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大跨度充气膜结构在使用时存在:1、充气膜支撑稳定差,无法进行支撑;2、无法根据需求自由遮挡,造成采光和遮光不便,影响使用;3、底部固定安装不便,费时费力,使用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充气膜结构,具有支撑稳定,遮挡调节便携,固定安装方便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充气膜结构,包括充气膜,所述充气膜包括充气外膜和充气内膜,所述充气内膜的外部设置有充气外膜,所述充气内膜与充气外膜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连接膜,所述充气内膜的内部通过连接膜设置有内支撑膜,所述内支撑膜与充气内膜之间设置有气体流腔,所述内支撑膜的侧边均匀设置有若干横向支撑气垫,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气垫之间设置有纵向支撑气垫。
[0006]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撑气垫均与纵向支撑气垫接触,所述横向支撑气垫的厚度为纵向支撑气垫的一倍。
[0007]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撑气垫和纵向支撑气垫均通过气孔与气体流腔相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外膜设为外表面设置有外遮挡膜,所述外遮挡膜与充气外膜之间均匀设置有分隔膜,所述分隔膜的中间设置有注气孔,所述分隔膜的侧边设置有注气槽,所述分隔膜的中间设置有遮挡腔,所述遮挡腔两端靠近注气槽位置设置有可收卷遮挡膜。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可收卷遮挡膜抽完气可自动收卷紧贴分隔膜的侧边。
[0010]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膜的下端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固定座、调节栓、固定销、固定槽、下固定座和移动板,其中,所述充气膜的下端设置有上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栓,所述调节栓的表面两端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端设置有固定销,所述上固定座的下方设置有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的上端内部设置有固定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座的上端表面设置有与上固定座尺寸对应的卡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栓两端螺纹相反,所述移动板与调节栓螺纹啮合连接,所述移动板上端与上固定座内壁紧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专利技术设置横向支撑气垫和纵向支撑气垫,向气体流腔内充气,气体流腔内气体分别冲入横向支撑气垫和纵向支撑气垫中,横向支撑气垫和纵向支撑气垫鼓起并相互支撑,使充气膜得到支撑,提高大跨度充气膜结构支撑稳定性,避免松垮;
[0015]2、本专利技术设置可收卷遮挡膜,气体再注气槽流通,然后从气孔吹入可收卷遮挡膜中,可收卷遮挡膜充气展开,使遮挡腔内被遮挡,使得充气膜结构表面遮挡,无法透光,满足不同使用需求;
[0016]3、本专利技术设置固定组件,旋转调节栓使移动板向中间移动,上固定座插入卡槽中,然后反向旋转调节栓,使移动板向两端移动,固定销移动插入固定槽中,实现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之间的快速固定,使充气膜快速固定,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膜局部剖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支撑膜局部正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遮挡腔局部剖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收卷遮挡膜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组件剖视图;
[0023]图中:1、充气膜;2、固定组件;21、上固定座;22、调节栓;23、固定销;24、固定槽;25、下固定座;26、卡槽;27、移动板;3、外遮挡膜;4、充气外膜;5、分隔膜;6、充气内膜;7、连接膜;8、内支撑膜;9、气体流腔;10、横向支撑气垫;11、纵向支撑气垫;12、注气槽;13、可收卷遮挡膜;14、注气孔;15、遮挡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充气膜结构,包括充气膜1,充气膜1包括充气外膜4和充气内膜6,充气内膜6的外部设置有充气外膜4,充气内膜6与充气外膜4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连接膜7,充气内膜6的内部通过连接膜7设置有内支撑膜8,内支撑膜8与充气内膜6之间设置有气体流腔9,内支撑膜8的侧边均匀设置有若干横向支撑气垫10,相邻两个横向支撑气垫10之间设置有纵向支撑气垫11。
[0027]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横向支撑气垫10均与纵向支撑气垫11接触,横向支撑气垫10的厚度为纵向支撑气垫11的一倍,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横向支撑气垫10对纵向支撑气垫11支撑稳定。
[0029]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横向支撑气垫10和纵向支撑气垫11均通过气孔与气体流腔9相通,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横向支撑气垫10和纵向支撑气垫11充气鼓起,相互
支撑。
[0031]本实施例使用时,将充气膜1固定好,向充气外膜4与充气内膜6之间的充气腔进行充气,同时向气体流腔9内充气,气体流腔9内气体分别冲入横向支撑气垫10和纵向支撑气垫11中,横向支撑气垫10和纵向支撑气垫11鼓起并相互支撑,使充气膜1得到支撑,提高大跨度充气膜结构支撑稳定性,避免松垮;
[0032]实施例2
[00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充气外膜4设为外表面设置有外遮挡膜3,外遮挡膜3与充气外膜4之间均匀设置有分隔膜5,分隔膜5的中间设置有注气孔14,分隔膜5的侧边设置有注气槽12,分隔膜5的中间设置有遮挡腔15,遮挡腔15两端靠近注气槽12位置设置有可收卷遮挡膜13,
[00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再注气槽12流通,然后从气孔吹入可收卷遮挡膜13中,可收卷遮挡膜13充气展开,使遮挡腔15内被遮挡,使得充气膜结构表面遮挡,无法透光,满足不同使用需求。
[0035]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可收卷遮挡膜13抽完气可自动收卷紧贴分隔膜5的侧边,
[00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遮挡光照,方便使用。
[0037]本实施例使用时,根据遮挡需求充气,气体再注气槽12流通,然后从气孔吹入可收卷遮挡膜13中,可收卷遮挡膜13充气展开,使遮挡腔15内被遮挡,使得充气膜结构表面遮挡,无法透光,满足不同使用需求;
[0038]实施例3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充气膜结构,包括充气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1)包括充气外膜(4)和充气内膜(6),所述充气内膜(6)的外部设置有充气外膜(4),所述充气内膜(6)与充气外膜(4)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连接膜(7),所述充气内膜(6)的内部通过连接膜(7)设置有内支撑膜(8),所述内支撑膜(8)与充气内膜(6)之间设置有气体流腔(9),所述内支撑膜(8)的侧边均匀设置有若干横向支撑气垫(10),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气垫(10)之间设置有纵向支撑气垫(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充气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气垫(10)均与纵向支撑气垫(11)接触,所述横向支撑气垫(10)的厚度为纵向支撑气垫(11)的一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充气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气垫(10)和纵向支撑气垫(11)均通过气孔与气体流腔(9)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充气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外膜(4)设为外表面设置有外遮挡膜(3),所述外遮挡膜(3)与充气外膜(4)之间均匀设置有分隔膜(5),所述分隔膜(5)的中间设置有注气孔(14),所述分隔膜(5)的侧边设置有注气槽(12),所述分隔膜(5)的中间设置有遮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迪庞占洲张根王桂富皇甫建敏郭媛媛邢全红尚建明王建斌刘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清露金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