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系统综合监测主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4215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监测技术领域,提出了电源系统综合监测主机,包括单相电源异常监测电路,单相电源异常监测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光耦U11、电阻R11和电阻R12,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相线,电阻R7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8、电阻R9连接中线,稳压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电阻R9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11的阴极,阳极连接光耦U11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连接中线,光耦U1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11连接5V电源,光耦U1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单元,光耦U1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测装置由于故障反馈不及时导致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系统综合监测主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监测
,具体的,涉及电源系统综合监测主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源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对用电系统运行尤为重要,三相电源缺相、逆相,因其直接影响产品的运行状态,在很多电气产品中都进行了检测,但是单相电源火线零线接反的检测通常被忽视了。由于用电设备对电源的极性有特定的要求,一旦输入的电源极性接反,不仅会让电子设备停止工作,还可能会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坏,同时这样会给控制电路板和检修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的检测装置对电源火线零线接反故障反馈不及时,在使用的可靠性上很难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电源系统综合监测主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测装置由于故障反馈不及时导致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电源系统综合监测主机,包括单相电源异常监测电路、微处理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连接微处理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监控终端远程通信,所述单相电源异常监测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稳压二极管D9、稳压二极管D11、光耦U11、电阻R11和电阻R12,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相线,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中线,所述稳压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1的阴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所述光耦U11 的第一输入端,光耦U1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中线,所述光耦U1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 R11连接5V电源,所述光耦U1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2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所述光耦U1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0006]进一步,本技术中还包括相序监测电路,所述相序监测电路包括移相电路、分压调节电路、迟滞比较电路和隔离输出电路,所述移相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系统,所述移相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输出电路输入端,所述隔离输出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
[0007]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移相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A相电,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4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 D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20的第一端连接B相电,所述电阻R20 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5连接所述
二极管D6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22的第一端连接C相电,所述电阻R2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6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接地,
[0008]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所述电容C4连接所述电阻R2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通过所述电容C5连接所述电阻 R1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通过所述电容C6连接所述电阻R2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第二端。
[0009]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分压调节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稳压二极管D10、电阻R27和变阻器RP1,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作为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通过所述变阻器RP1连接所述电阻R2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0的阴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0的阳极接地,所述变阻器RP1的滑动端作为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
[0010]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迟滞比较电路包括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和运放U9,所述电阻R28的第一端作为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28 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29连接所述运放U9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9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31连接3.3V电源,所述运放U9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R30接地,所述运放U9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2连接所述运放U9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9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出端。
[0011]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隔离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36、三极管Q2、电阻R37、光耦 U10、电阻R38、电阻R39、三极管Q3和电阻R40,所述电阻R3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3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光耦U10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U10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37连接5V电源,所述光耦U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3V电源,所述光耦 U1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9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光耦U1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8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40连接3V电源,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
[00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中,当电源系统单相供电时,通过检测另外两相电的输出状态来判断此时所用的单相电源是否存在火线和零下反接的情况。单相电源异常监测电路监测结果将送至微处理单元,微处理单元会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将监测结果实时发送至监控终端,当出现故障问题时,监控终端可以及时收到故障问题的反馈。单相电源异常监测电路的原理为:当单相电源正接时,另外两相电之间的电压为零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压,经电阻分压网络电阻R7、电阻 R8、电阻R9、电阻R10、稳压二极管D9、D11分压处理后,施加到光耦U11输入端的电压较小,光耦U11不导通,因此单相电源异常监测电路输出端输出的电信号恒为高电平。当单相电源供电反接,另外两相电之间的电压差为单相交流电源电压,此时通过电阻分压网络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稳压二极管D9或D11分压处理后得到的电压触发光耦U11导通,向微处理单元输出脉冲信号。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单相电源异常监测电路的电路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相序监测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源系统综合监测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相电源异常监测电路、微处理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连接微处理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监控终端远程通信,所述单相电源异常监测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稳压二极管D9、稳压二极管D11、光耦U11、电阻R11和电阻R12,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相线,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中线,所述稳压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1的阴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所述光耦U11的第一输入端,光耦U1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中线,所述光耦U1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1连接5V电源,所述光耦U1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2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所述光耦U1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综合监测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序监测电路,所述相序监测电路包括移相电路、分压调节电路、迟滞比较电路和隔离输出电路,所述移相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系统,所述移相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输出电路输入端,所述隔离输出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系统综合监测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A相电,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4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20的第一端连接B相电,所述电阻R2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5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22的第一端连接C相电,所述电阻R2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6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军白永超周富强李晓丹刘婷郑鑫鑫史晓娜白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共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