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综合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421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监测技术领域,提出了电源综合监测系统,包括频率监测单元,频率监测单元包括信号调理电路和频率信号监测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运放U1、电阻R3和运放U2,电压互感器T1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系统,电压互感器T1的第一输出端依次串联电阻R1和电阻R2后连接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电压互感器T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运放U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连接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频率信号监测电路的输入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电缆周期信号频率的检测方法周期较长,检测效果不好的问题。检测效果不好的问题。检测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综合监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监测
,具体的,涉及电源综合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周期信号的频率影响着整个电路的工作状态,对于一些电子仪器和电气设备,对交流电源的频率有着一定的要求,频率过低或者过高都可能导致整个电路不能正常工作。为保证整个电路可靠地工作,通常需要对周期信号的频率进行检测,判断周期信号的频率是否在预定频率范围之内。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数字频率检测器检测周期信号的频率。在采用数字频率检测器检测周期信号的频率时,是将待检测的周期信号与频率已知的参考时钟进行比较。虽然采用数字频率检测器检测周期信号频率的方法较为简单,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检测,检测时间是参考时钟周期的好几倍,不利于进行周期信号频率的快速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电源综合监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电缆周期信号频率的检测方法周期较长,检测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电源综合监测系统,包括频率监测单元、缺相监测电路、主控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连接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监控终端远程通信,所述频率监测单元和所述缺相监测电路均与主控单元连接,所述频率监测单元包括信号调理电路和频率信号监测电路,所述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系统,所述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频率监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频率监测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电压互感器T1、电阻R1、电阻R2、运放U1、电阻R3和运放U2,所述电压互感器T1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系统,所述电压互感器T1的第一输出端依次串联所述电阻 R1和所述电阻R2后连接所述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压互感器T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 R3连接所述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频率信号监测电路的输入端。
[0006]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频率信号监测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5、电阻R6、稳压二极管D2、非门U3和非门U4,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非门U3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所述非门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非门U4的输入端,所述非门U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
[0007]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缺相监测电路包括移相电路、分压调节电路、迟滞比较电路和隔离输出电路,所述移相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系统,所述移相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输出电路输入端,所述隔离输出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
[0008]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移相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A相电,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4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 D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20的第一端连接B相电,所述电阻R20 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5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22的第一端连接C相电,所述电阻R2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6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所述电容C4连接所述电阻R2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2 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通过所述电容C5连接所述电阻R1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 R1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通过所述电容C6连接所述电阻R2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第二端。
[0009]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分压调节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稳压二极管D10、电阻R27和变阻器RP1,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作为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通过所述变阻器RP1连接所述电阻R2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0的阴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0的阳极接地,所述变阻器RP1的滑动端作为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
[0010]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迟滞比较电路包括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和运放U9,所述电阻R28的第一端作为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28 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29连接所述运放U9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9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31连接3.3V电源,所述运放U9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30接地,所述运放U9 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2连接所述运放U9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9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出端。
[0011]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隔离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36、三极管Q2、电阻R37、光耦 U10、电阻R38、电阻R39、三极管Q3和电阻R40,所述电阻R3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3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光耦U10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U10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37连接5V电源,所述光耦U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3V电源,所述光耦 U1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9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光耦U1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8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40连接3V电源,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主控单元。
[00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中通过频率监测单元监测电源系统的频率变化状态,通过缺相监测电
路监测电源系统是否存在相序逆向以及缺相的情况,最后将检测到的信号送至主控单元做进一步处理,主控单元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将处理后的信号送至监控终端,若电源系统出现故障,方便监控终端的工作人员收到故障信息后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故障问题。
[0014]信号调理电路工作原理为:电压互感器T1在对电源降压处理后,首先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源综合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频率监测单元、缺相监测电路、主控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连接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监控终端远程通信,所述频率监测单元和所述缺相监测电路均与主控单元连接,所述频率监测单元包括信号调理电路和频率信号监测电路,所述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系统,所述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频率监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频率监测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电压互感器T1、电阻R1、电阻R2、运放U1、电阻R3和运放U2,所述电压互感器T1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系统,所述电压互感器T1的第一输出端依次串联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后连接所述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压互感器T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频率信号监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频率信号监测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5、电阻R6、稳压二极管D2、非门U3和非门U4,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非门U3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所述非门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非门U4的输入端,所述非门U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综合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相监测电路包括移相电路、分压调节电路、迟滞比较电路和隔离输出电路,所述移相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系统,所述移相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迟滞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输出电路输入端,所述隔离输出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综合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A相电,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4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20的第一端连接B相电,所述电阻R2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5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军白永超周富强李晓丹刘婷郑鑫鑫史晓娜白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共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