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88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技术领域,提出了模块化移动电源,本实施例模块化移动电源在任一单体电池的正极均设置有电压检测电路,多路电压检测电路均与主控芯片连接,还包括均衡控制电路,均衡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PT1、MOS管Q1和二极管D1,变压器PT1原边的第一端与电池组的正极连接,变压器PT1原边的第二端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栅极与主控芯片连接,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一端通过选择电路分别连接多个单体电池的正极,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选择电路分别连接多个单体电池的负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块化移动电源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单个电池过放电的问题。放电的问题。放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移动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
,具体的,涉及模块化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0002]模块化移动电源可以将多个移动电源堆叠在一起,使其成为具有更高电池容量的大型移动电源,也可以将它们分成较小的移动电源,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模块化移动电源能够满足用于的多种需要,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多个移动电源堆叠充电时,由于移动电源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导致多个移动电源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从而导致容量低的电池容易出现过放电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模块化移动电源,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模块化移动电源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单个电池过放电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在任一单体电池的正极均设置有电压检测电路,多路电压检测电路均与主控芯片连接,还包括均衡控制电路,所述均衡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PT1、MOS管Q1和二极管D1,
[0005]所述变压器PT1原边的第一端与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PT1原边的第二端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一端通过选择电路分别连接多个单体电池的正极,所述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所述选择电路分别连接多个单体电池的负极,
[0006]所述选择电路包括模拟开关U2和多路继电器电路,其中一路继电器电路包括继电器K1,所述模拟开关U2的IO端和地址选择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与所述模拟开关U2的IO1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串联在所述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一端和单体电池B1的正极之间,所述继电器K1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在所述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二端和单体电池B1的负极之间。
[0007]进一步,其中一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5和运放U1A,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阻R5串联,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单体电池B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阻R5的串联点接入所述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A的输出端反馈连接至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A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接入所述主控芯片。
[0008]进一步,还包括负载短路保护电路,所述负载短路保护电路包括采样电阻R6、继电器K10、运放U3A和运放U6,所述采样电阻R6和继电器K10的常闭触点均串联在负载的供电电路中,所述采样电阻R6的第一端接入运放U3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采样电阻R6的第二端接入运放U3A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3A的输出端反馈连接至反相输入端,
[0009]所述运放U3A的输出端接入所述运放U6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6的反相输入端
与基准电压VREF连接,所述运放U6的输出端用于控制继电器K10线圈的通断。
[0010]进一步,还包括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8和三极管Q2,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所述运放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0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0线圈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
[0011]进一步,还包括基准源电路,所述基准源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48和电阻R47,所述电阻R48的一端与电源5V连接,所述电阻R47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8和所述电阻R47的串联点作为所述基准电压VREF,接入所述运放U6的反相输入端。
[00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多路电压检测电路,分别检测多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当某一个单体电池电压过低时,主控芯片通过向MOS管Q1发送控制指令,控制MOS管Q1导通,变压器PT1的原边储存能量,然后主控芯片控制MOS管Q1关断,储存在变压器PT1原边的能量通过变压器PT1的副边、二极管D1向电压过低的单体电池充电,提高了对应单体电池的电压,避免某个单体电池过度放电,有利于提高整体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0014]其中,多个单体电池均通过选择电路与变压器PT1的副边连接,以继电器K1为例,当需要电池组向单体电池B1充电时,主控芯片通过控制模拟开关U2对应的通道导通、控制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闭合,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一端和单体电池B1的正极连接、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二端和单体电池B1的负极连接,实现电池组向单体电池B1充电。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选择电路原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电压检测电路原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负载短路保护电路原理图;
[0019]图中:1选择电路,2电压检测电路,3负载短路保护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模块化移动电源在任一单体电池的正极均设置有电压检测电路,多路电压检测电路均与主控芯片连接,还包括均衡控制电路,均衡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PT1、MOS管Q1和二极管D1,
[0022]变压器PT1原边的第一端与电池组的正极连接,变压器PT1原边的第二端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栅极与主控芯片连接,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一端通过选择电路分别连接多个单体电池的正极,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选择电路分别连接多个单体电池的负极,
[0023]选择电路包括模拟开关U2和多路继电器电路,其中一路继电器电路包括继电器K1,模拟开关U2的IO端和地址选择端均与主控芯片连接,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与模拟开关U2的IO1端连接,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串联在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一端和单体电池B1的正极之间,继电器K1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在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二端和单体电池B1的负极之间。
[0024]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路电压检测电路,分别检测多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当某一个单体电池电压过低时,主控芯片通过向MOS管Q1发送控制指令,控制MOS管Q1导通,变压器PT1的原边储存能量,然后主控芯片控制MOS管Q1关断,储存在变压器PT1原边的能量通过变压器PT1的副边、二极管D1向电压过低的单体电池充电,提高了对应单体电池的电压,避免某个单体电池过度放电,有利于提高整体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0025]其中,多个单体电池均通过选择电路与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块化移动电源,包括多个串联的单体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任一单体电池的正极均设置有电压检测电路,多路电压检测电路均与主控芯片连接,还包括均衡控制电路,所述均衡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PT1、MOS管Q1和二极管D1,所述变压器PT1原边的第一端与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PT1原边的第二端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一端通过选择电路分别连接多个单体电池的正极,所述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所述选择电路分别连接多个单体电池的负极,所述选择电路包括模拟开关U2和多路继电器电路,其中一路继电器电路包括继电器K1,所述模拟开关U2的IO端和地址选择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与所述模拟开关U2的IO1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串联在所述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一端和单体电池B1的正极之间,所述继电器K1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在所述变压器PT1副边的第二端和单体电池B1的负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5和运放U1A,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阻R5串联,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单体电池B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阻R5的串联点接入所述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永超周富强陈武军白超史晓娜刘婷李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共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