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装置、加热器供电结构以及单晶炉的炉底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4168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极装置、加热器供电结构以及单晶炉的炉底结构,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以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加热器的加热效率的技术方案。电极装置,应用于加热器中,所述电极装置包括电极本体;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一端具有用于与所述加热器配合连接的预设结构,所述预设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侧壁,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装置、加热器供电结构以及单晶炉的炉底结构


[0001]本技术太阳能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电极装置、加热器供电结构以及单晶炉的炉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冷却电极是真空炉连接炉内加热器的端口,是连接炉外电源与加热器的关键部件。因此,冷却电极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真空炉能否达到指标要求。
[0003]但目前,冷却电极与加热器之间的电阻较大,从而导致加热器的加热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装置、加热器供电结构以及单晶炉的炉底结构,以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加热器的加热效率的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电极装置,应用于加热器中,所述电极装置包括电极本体;
[0006]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一端具有用于与所述加热器配合连接的预设结构,所述预设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侧壁,其中,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
[0007]进一步的,自所述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方向,所述预设结构的侧壁向外倾斜设置。
[0008]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本技术中,电极本体通过第一端与加热器配合连接,其中,电极本体的第一端具有预设结构,且该预设结构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第一端面的面积,也就是说,沿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方向,该预设结构具有的侧壁具有一定的倾角。应理解,具有一定倾角的侧壁相对于垂直的侧壁,增大了表面积。在实际中,电极本体通过预设结构与加热器相配合,当预设结构的侧壁的表面积增大后,预设结构与加热器的接触面积也相应的增大,此时,预设结构与加热器之间的电阻会相应减小,从而使电极本体加热器之间的导电性更好,进而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冷却管,所述电极本体具有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开设的第一空腔;所述冷却管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冷却管之间具有间隙。
[0010]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所述电极本体具有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开设的第一空腔,冷却管置于所述第一空腔中,故冷却管可以对电极本体进行降温。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管的进液口靠近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二端,所述冷却管的出液口靠近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预设结构中。
[0012]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冷却液可沿着冷却管的进液口进入冷却管中,从冷却管的进液口进入第一腔体中,以贯穿整个电极本体,实现对电极本体的降温。
[001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供电结构,包括加热器支撑件以及上述
电极装置;
[0014]所述加热器支撑件具有与所述预设结构形状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电极本体的预设结构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侧壁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相接触。
[001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加热器支撑件与电极装置通过连接孔和预设结构相连接,且预设结构的侧壁与连接孔的孔壁相接触,基于此,可增大电极装置与加热器支撑件之间接触面积,此时,电极装置与加热器支撑件之间的电阻会相应减小,从而使电极装置与加热器支撑件之间的导电性更好,进而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器供电结构还包括安装座和第一密封件;所述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电极装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座的连接处。
[001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电极本体和所述安装座的连接处,实现了对加热器供电结构内部冷却液的密封,确保加热器供电结构不漏冷却液。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冷却管,所述电极本体具有自第二端向第一端开设的第一空腔;
[0019]所述安装座上具有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二空腔靠近所述电极本体的一端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匹配,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二端相连接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形成中空腔体;所述冷却管置于所述中空腔体中;所述冷却管与所述电极本体同轴设置。
[0020]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将冷却管置于中空腔体内,以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形成的中空腔体内对电极装置进行降温处理。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座具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加热器供电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入口处的第一水冷接头,设置所述冷却液出口处的第二水冷接头;所述冷却管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水冷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水冷接头密封连接于所述冷却液出口,冷却液从所述第一水冷接头进入所述冷却管中,从所述冷却管的出液口流出,进入所述中空腔体中,并从所述第二水冷接头流出。
[0022]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入口进入冷却管中,并从冷却管的出液口流出,进入中空腔体中,然后从冷却液出口流出,应理解,由于冷却管的出液口位于电极本体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冷却液出口位于安装座上,故当冷却液沿着电极本体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进入中空腔体中,并从安装座中流出时,冷却液就贯穿了整个中空腔体,实现了对整个电极装置的冷却。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器供电结构还包括石墨压环,所述石墨压环设置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一端,且设置在所述加热器支撑件背离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二端的一侧,用于将所述加热器支撑件与所述电极本体相固定。
[0024]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单晶炉的炉底结构,包括炉底板以及上述加热器供电结构;所述炉底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炉底板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电极本体的外侧,且设置与所述加热器供电结构的冷却管的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
[0025]进一步的,所述单晶炉的炉底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炉底板与电极本体之间的绝缘材料层。
[002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电极本体与炉底板均为导体,为了防止漏电,本技术实施例在电极本体与炉底板之间设置绝缘层,用于将电极装置与炉底板之间进行电性隔离。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炉底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电极装置包括冷却管,所述加热器供电结构中具有中空腔体,所述冷却管置于所述中空腔体中;
[0028]所述安装座具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管的进液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液入口处,所述冷却管的出液口位于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一端,所述炉底板的第一侧位于所述冷却管的进液口与所述冷却管的出液口之间,所述炉底板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炉底板的第一侧与所述冷却管的出液口之间。
[00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紧固件、绝缘件以及绝缘弹性组件,所述电极本体与所述炉底板的第一侧的连接处具有凸台结构,所述炉底板的第一侧通过所述绝缘件与所述凸台结构相抵接,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电极本体与所述炉底板的第二侧的连接处,用于紧固所述炉底板与所述电极本体,所述绝缘弹性组件设置与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炉底板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加热器中,所述电极装置包括电极本体;所述电极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一端具有用于与所述加热器配合连接的预设结构,所述预设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侧壁,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冷却管,所述电极本体具有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开设的第一空腔;所述冷却管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电极本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冷却管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进液口靠近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二端,所述冷却管的出液口靠近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预设结构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方向,所述预设结构的侧壁向外倾斜设置。5.一种加热器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供电结构包括加热器支撑件以及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装置;所述加热器支撑件具有与所述预设结构形状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电极本体的预设结构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侧壁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相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供电结构还包括安装座和第一密封件;所述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电极装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座的连接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冷却管,所述电极本体具有自第二端向第一端开设的第一空腔;所述安装座上具有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二空腔靠近所述电极本体的一端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匹配,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二端相配合,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形成中空腔体;所述冷却管置于所述中空腔体中;所述冷却管与所述电极本体同轴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具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加热器供电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入口处的第一水冷接头,设置所述冷却液出口处的第二水冷接头;所述冷却管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水冷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水冷接头密封连接于所述冷却液出口,冷却液从所述第一水冷接头进入所述冷却管中,从所述冷却管的出液口流出,进入所述中空腔体中,并从所述第二水冷接头流出。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供电结构还包括石墨压环,所述石墨压环设置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一端,且设置在所述加热器支撑件背离所述电极本体的第二端的一侧,用于将所述加热器支撑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升邓浩李侨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