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车载以太网转化器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3609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车载以太网转化器及系统。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包括:防护电路输入端、防护电路输出端、静电防护单元、共模电感以及滤波电路,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出端通过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连接线和所述静电防护单元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对输入的车载以太网信号进行防护,有效抑制EMC测试环境中的传导干扰。环境中的传导干扰。环境中的传导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车载以太网转化器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相关
,特别是一种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车载以太网转化器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汽车包括大量的电子元件,各种电子元件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通信。因此,现有技术提出了车载以太网。车载以太网是一种物理网络,使用有线网络连接汽车内的各种电子元件。
[0003]车载以太网与人们生活生产中所使用的工业以太网不同。车载以太网与工业以太网采用的协议不同。车载以太网采用的一般为Broad

Reach协议。而工业以太网基于IEEE 802.3的协议。因此车载以太网与工业以太网之间不能直接通信。
[0004]在对使用车载以太网的测试部件进行测试时,一般采用使用工业以太网的以太网监控设备,例如电脑,进行测试。因此,需要采用车载以太网转化器将测试部件使用的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为工业以太网信号。
[0005]然而,在测试过程中,会经常需要将测试设备放置在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测试所使用的暗房中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由于电磁兼容性测试会对使用工业以太网的测试设造成干扰,因此,无法将测试设备放置在暗房内进行测试。
[0006]为此,现有技术通过光电转换设备将车载以太网链路信号转换为光纤信号,然后通过光纤传输至以太网监控设备进行测量。
[0007]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将测试部件1

、第一光电转换设备2r/>’
置于EMC暗房6

内,然后将第一光电转换设备2

与第二光电转换设备3

通过光纤通道4

连接,最后将第二光电转换设备3

通过车载以太网转化器5

与以太网监控装置7

连接。
[0008]然而,如图1所示,测试部件1

的输出端缺少电磁防护,从而导致测试部件1

的输出信号容易被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对于带有车载以太网接口的测试部件的EMC测试,测试部件的输出端缺少电磁防护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车载以太网转化器及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包括:防护电路输入端、防护电路输出端、静电防护单元、共模电感以及滤波电路,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出端通过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连接线和所述静电防护单元电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共模电感包括共模电感第一绕组和共模电感第二绕组,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一绕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出端的第一
端通过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一绕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的第二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二绕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出端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二绕组输出端电连接。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静电防护单元包括两路瞬态抑制电路,每一路瞬态抑制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瞬态抑制二极管,一路瞬态抑制电路一端与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的第一端电连接,另一端接地,另一路瞬态抑制电路一端与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的第二端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隔直电容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一绕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隔直电容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二绕组输入端电连接。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第三滤波电路、第四滤波电路,其中:
[0015]所述防护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一绕组输出端电连接;
[0016]所述防护电路输出端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三滤波电路、所述第四滤波电路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二绕组输出端电连接。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阻抗匹配电路,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连接线、防护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连接线均与所述阻抗匹配电路电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以太网转化器,包括:多个转化器输入接口、转化器输出接口、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电路、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以及如前所述的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多个所述转化器输入接口分别通过所述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与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电路的多个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电路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多个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化器输出接口通信连接。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屏蔽箱体,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电路、所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所述电源模块以及所述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容置在所述屏蔽箱体内,所述转化器输入接口以及所述转化器输出接口分别固定在所述屏蔽箱体的两端。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车载以太网转化器以及以太网监控设备,所述车载以太网转化器以及用于测试的带有多路车载以太网接口的测试部件容置在电磁兼容性测试用暗房内,所述以太网监控设备放置在所述电磁兼容性测试用暗房外,所述车载以太网转化器的多个转化器输入接口用于与所述测试部件的多个车载以太网接口分别通信连接,所述车载以太网转化器的转化器输出接口通过光电转换设备与所述以太网监控设备的输入接口通信连接。
[002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光电转换设备以及第二光电转换设备,所述车载以太网转化器的转化器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设备的输入接口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转换设备的输出接口通过光纤通道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设备的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转换设备的输出接口与所述以太网监控设备的输入接口通信连接。
[0022]本专利技术的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对输入的车载以太网信号进行防护,有效抑制EMC测试环境中的传导干扰。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车载以太网转化器的系统原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电路的一路转换电路的系统原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例子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电路的一路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的系统原理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例子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0030]标记说明
[0031]1’‑
测试部件;2
’‑
第一光电转换设备;3
’‑
第二光电转换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16),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电路输入端(161)、防护电路输出端(162)、静电防护单元(163)、共模电感(164)以及滤波电路(165),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161)与所述共模电感(16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出端(162)通过所述滤波电路(165)与所述共模电感(16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161)与所述共模电感(164)的连接线和所述静电防护单元(163)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16),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164)包括共模电感第一绕组和共模电感第二绕组,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161)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一绕组输入端(1641)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出端(16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滤波电路(165)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一绕组输出端(1642)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161)的第二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二绕组输入端(1643)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出端(16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滤波电路(165)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二绕组输出端(1644)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16),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防护单元(163)包括两路瞬态抑制电路,每一路瞬态抑制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瞬态抑制二极管,一路瞬态抑制电路一端与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161)的第一端电连接,另一端接地,另一路瞬态抑制电路一端与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161)的第二端电连接,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1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16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隔直电容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一绕组输入端(1641)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入端(16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隔直电容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二绕组输入端(1643)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口防护及阻抗匹配电路(16),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165)包括第一滤波电路(1651)、第二滤波电路(1652)、第三滤波电路(1653)、第四滤波电路(1654),其中:所述防护电路输出端(162)的第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电路(1651)、所述第二滤波电路(1652)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一绕组输出端(1642)电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输出端(162)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三滤波电路(1653)、所述第四滤波电路(1654)与所述共模电感第二绕组输出端(1644)电连接。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蓝文淦杨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