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572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包括芳纶骨架层,芳纶骨架层的两侧分别固接有涤纶层,芳纶骨架层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接有粘胶层,位于芳纶骨架层顶面的粘胶层的顶面固接有上覆盖层,位于芳纶骨架层底面的粘胶层的底面固接有下覆盖层。本申请通过在输送带的中间使用芳纶骨架层,并在芳纶骨架层的两侧使用涤纶层,使输送带中间的强度高于输送带两侧的强度,使输送带整体能够具有一定形变,增加输送带的整体强度和韧性,上覆盖层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现有的耐磨、耐热、耐寒或其他性能的橡胶,以增加输送带整体的使用寿命。以增加输送带整体的使用寿命。以增加输送带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带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

技术介绍

[0002]输送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和钢铁等行业中。芳纶具有耐高温、防火阻燃、密度小、收缩率低、耐化学腐蚀等优点,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公开号为CN206705078U的一种高耐磨芳纶输送带,包括上覆盖层、下覆盖层和芳纶骨架层,芳纶骨架层的两面分别设置有胶粘层,芳纶骨架层通过胶粘层与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粘合为一体,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的外表面各涂覆有一层特氟龙层,的芳纶骨架层包括网状层,在网状层上穿插有芳纶经线和芳纶纬线,芳纶经线和芳纶纬线以网状层为中间层进行交叉编织。虽然其能够增加输送带的强度,但是强度过高会导致输送带的形变性能下降,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包括芳纶骨架层,所述芳纶骨架层的两侧分别固接有涤纶层,所述芳纶骨架层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接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之间设有所述涤纶层,位于所述芳纶骨架层顶面的所述粘胶层的顶面固接有上覆盖层,位于所述芳纶骨架层底面的所述粘胶层的底面固接有下覆盖层。
[0005]优选的,所述芳纶骨架层包括与所述粘胶层固接的芳纶层,所述芳纶层与所述涤纶层固接,所述芳纶层内嵌设有钢丝网。
[0006]优选的,所述钢丝网包括若干横向设置第一钢丝线和若干纵向设置的第二钢丝线,所述第一钢丝线和所述第二钢丝线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钢丝线和所述第二钢丝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接有所述芳纶层。
[0007]优选的,所述芳纶层包括若干芳纶经线和若干芳纶纬线,靠近所述第一钢丝线和所述第二钢丝线的所述芳纶经线和所述芳纶纬线交错设置,所述芳纶经线和所述第一钢丝线平行,所述芳纶纬线和所述第二钢丝线平行。
[0008]优选的,所述上覆盖层的顶面等间隔固接有若干防滑垫。
[0009]优选的,所述芳纶层的宽度大于所述涤纶层的宽度。
[0010]优选的,所述芳纶层的伸长率不大于0.5%。
[0011]优选的,所述涤纶层的伸长率不大于2%。
[0012]优选的,所述芳纶层的强度为1600N/mm。
[0013]优选的,所述涤纶层的强度为600N/mm。
[0014]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输送带的中间使用芳纶骨架层,并在芳纶骨架层的两侧使用涤纶层,使输送带中间的强度高于输送带两侧的强度,使输送带整体能够具有一定形变,增加输送带的整体强度和韧性,上覆盖层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现有的耐磨、耐热、耐寒或其他性能的橡胶,以增加输送带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防滑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涤纶层与芳纶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钢丝网与芳纶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涤纶层;2、粘胶层;3、上覆盖层;4、下覆盖层;5、芳纶层;51、芳纶经线;52、芳纶纬线;6、钢丝网;61、第一钢丝线;62、第二钢丝线;7、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包括芳纶骨架层,芳纶骨架层的两侧分别固接有涤纶层1,芳纶骨架层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接有粘胶层2,粘胶层2之间设有涤纶层1,位于芳纶骨架层顶面的粘胶层2的顶面固接有上覆盖层3,位于芳纶骨架层底面的粘胶层2的底面固接有下覆盖层4。
[0024]通过在输送带的中间使用芳纶骨架层,并在芳纶骨架层的两侧使用涤纶层1,使输送带中间的强度高于输送带两侧的强度,使输送带整体能够具有一定形变,增加输送带的整体强度和韧性,上覆盖层3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现有的耐磨、耐热、耐寒或其他性能的橡胶,以增加输送带整体的使用寿命。
[0025]进一步优化方案,芳纶骨架层包括与粘胶层2固接的芳纶层5,芳纶层5与涤纶层1固接,芳纶层5内嵌设有钢丝网6。
[0026]通过在芳纶层5中设置钢丝网6,用于增加芳纶层5和输送带的整体强度,进一步增加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0027]进一步优化方案,钢丝网6包括若干横向设置第一钢丝线61和若干纵向设置的第二钢丝线62,第一钢丝线61和第二钢丝线62相互交错设置,第一钢丝线61和第二钢丝线6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接有芳纶层5。
[0028]通过将钢丝网6设置成若干横纵交错的第一钢丝网61和第二钢丝网62,可增加输送带整体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加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0029]进一步优化方案,芳纶层5包括若干芳纶经线51和若干芳纶纬线52,靠近第一钢丝线61和第二钢丝线62的芳纶经线51和芳纶纬线52交错设置,芳纶经线51和第一钢丝线61平行,芳纶纬线52和第二钢丝线62平行。
[0030]芳纶经线51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一钢丝线61之间,芳纶纬线52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二钢丝线62之间,用于增加芳纶层5与钢丝网6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加输送带的整体强度和韧性,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增强。
[0031]进一步优化方案,上覆盖层3的顶面等间隔固接有若干防滑垫7。通过设置若干防滑垫7,用于增加输送带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输送带的输送效率。
[0032]进一步优化方案,芳纶层5的宽度大于涤纶层1的宽度。
[0033]进一步优化方案,芳纶层5的伸长率不大于0.5%。
[0034]进一步优化方案,涤纶层1的伸长率不大于2%。
[0035]进一步优化方案,芳纶层5的强度为1600N/mm。
[0036]进一步优化方案,涤纶层1的强度为600N/mm。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芳纶骨架层,所述芳纶骨架层的两侧分别固接有涤纶层(1),所述芳纶骨架层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接有粘胶层(2),位于所述芳纶骨架层顶面的所述粘胶层(2)的顶面固接有上覆盖层(3),位于所述芳纶骨架层底面的所述粘胶层(2)的底面固接有下覆盖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骨架层包括与所述粘胶层(2)固接的芳纶层(5),所述芳纶层(5)与所述涤纶层(1)固接,所述芳纶层(5)内嵌设有钢丝网(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6)包括若干横向设置第一钢丝线(61)和若干纵向设置的第二钢丝线(62),所述第一钢丝线(61)和所述第二钢丝线(62)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钢丝线(61)和所述第二钢丝线(6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接有所述芳纶层(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量混合织物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层(5)包括若干芳纶经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泽郝如江潘存治王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九洲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