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低负压引流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77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6
一种双腔低负压引流套管,其包括用于集液的集液袋以及集液袋的一端连接的输液管,还包括第一止水夹、可回弹负压引流瓶、引流管、第二止水夹、连接机构和通气口,所述输液管上卡接有第一止水夹,输液管的一端连接有可回弹负压引流瓶,可回弹负压引流瓶的另一侧连接有引流管,引流管上卡接有第二止水夹,第二止水夹上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外套管,外套管靠近端部的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侧引流口,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盘、外螺纹、旋盖、内螺纹和通孔,固定盘套接在引流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在引流管端部发生堵塞时,对引流管端部进行冲洗,在冲洗后仍无法进行疏通时可对引流管进行更换,保证引流的进行。保证引流的进行。保证引流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低负压引流套管


[0001]本技术涉及引流套管,具体为一种双腔低负压引流套管。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所使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繁多,例如结构极其简单的导尿管,其本质上就是一根管子。相对而言,对于例如伤口、胸腔、胆道等临床应用中,所使用的引流管结构就会比较复杂,以满足穿刺、固定,甚至置药的临床需要。一般而言,对于例如导尿管统称为普通引流管,而对于具有一定特定结构的引流管,分别根据其应用而称为例如泪道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
[0003]双腔低负压引流套管是用来进行引流的装置,但现有的引流套管引流管端部易发生堵塞,堵塞后清洗不便,同时对于引流管的更换也较为不便,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腔低负压引流套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引流套管引流管端部易发生堵塞,堵塞后清洗不便,同时对于引流管的更换也较为不便,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用于集液的集液袋以及集液袋的一端连接的输液管,还包括第一止水夹、可回弹负压引流瓶、引流管、第二止水夹、连接机构、外套管、侧引流口、冲洗管、冲洗口和通气口,所述输液管上卡接有第一止水夹,输液管的一端连接有可回弹负压引流瓶,可回弹负压引流瓶的另一侧连接有引流管,引流管上卡接有第二止水夹,第二止水夹上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外套管,外套管靠近端部的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侧引流口,外套管与引流管之间设置有冲洗管,冲洗管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外套管的用于与外部注射器头连接的冲洗口,集液袋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鸭嘴阀,可回弹负压引流瓶的一侧设置有可重复穿刺胶囊;
[0006]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盘、外螺纹、旋盖、内螺纹和通孔,固定盘套接在引流管上,固定盘外侧的中部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上旋接有旋盖。
[0007]优选的,所述引流管的端部插接在外套管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冲洗口的一侧设置有通气口,且通气口和冲洗口上均套接有盖子。
[0009]优选的,所述旋盖对应外螺纹位置处开设有内螺纹。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盘和外螺纹对应引流管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
[0011]优选的,所述可回弹负压引流瓶与引流管通过插接或螺纹连接。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关闭第二止水夹,打开第一止水夹,挤压可回弹负压引流瓶,可回弹负压引流瓶挤压时的气体进入到集液袋的内部,经集液袋上的单向鸭嘴阀将气体排出,使得可回弹负压引流瓶内产生负压;关闭第一止水夹,打开第二止水夹,使体内液体可通过可回弹负压引流瓶内持续的低负压引流至可回弹负压引流瓶内,当可回弹负压引流瓶集满液体时,打开第一止水夹,使可回弹负压引流瓶内的引流液进入集液袋的
内部,重复上述步骤,当引流管端部堵塞时,可通过冲洗口使用注射器进行注射冲洗;注射器冲入的清洗液经冲洗管对引流管端部进行冲洗,如若冲洗不了,则将引流管上的旋盖由固定盘上的外螺纹上旋开,此时,即可将引流管由通孔和外套管内取出,再将引流管的一端由可回弹负压引流瓶上取下,把第二止水夹由引流管上取下,更换新的引流管,将新的引流管的一端插接在外套管端部的固定盘中部开设的通孔,并将引流管插接在外套管内,引流管上的旋盖旋接在固定盘上的外螺纹内,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可回弹负压引流瓶上,并把第二止水夹卡在引流管上,即可更换新的引流管,单向鸭嘴阀可用来排集液袋中的气体;可重复穿刺胶囊可用来穿刺抽吸液体样本,便于使用。
[0013]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在引流管端部发生堵塞时,对引流管端部进行冲洗,在冲洗后仍无法进行疏通时可对引流管进行更换,保证引流的进行。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外螺纹设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固定盘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集液袋;2、输液管;3、第一止水夹;4、可回弹负压引流瓶;5、引流管;6、第二止水夹;7、连接机构;71、固定盘;72、外螺纹;73、旋盖;74、内螺纹;75、通孔;8、外套管;9、侧引流口;10、冲洗管;11、冲洗口;12、通气口;13、单向鸭嘴阀;14、可重复穿刺胶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一,由图1

5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腔低负压引流套管,包括用于集液的集液袋1以及集液袋1的一端连接的输液管2,还包括第一止水夹3、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引流管5、第二止水夹6、连接机构7、外套管8、侧引流口9、冲洗管10、冲洗口11和通气口12,输液管2上卡接有第一止水夹3,输液管2的一端连接有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的另一侧连接有引流管5,引流管5上卡接有第二止水夹6,第二止水夹6上通过连接机构7连接有外套管8,外套管8靠近端部的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侧引流口9,外套管8与引流管5之间设置有冲洗管10,冲洗管10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外套管8的用于与外部注射器头连接的冲洗口11,集液袋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鸭嘴阀13,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的一侧设置有可重复穿刺胶囊14;
[0023]连接机构7包括固定盘71、外螺纹72、旋盖73、内螺纹74和通孔75,固定盘71套接在引流管5上,固定盘71外侧的中部设置有外螺纹72,外螺纹72上旋接有旋盖73。
[0024]具体使用时:本技术使用时,关闭第二止水夹6,打开第一止水夹3,挤压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挤压时的气体进入到集液袋1的内部,经集液袋1上的单向鸭嘴阀13将气体排出,使得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内产生负压;关闭第一止水夹3,打开第
二止水夹6,使体内液体可通过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内持续的低负压引流至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内,当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集满液体时,打开第一止水夹3,使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内的引流液进入集液袋1的内部,重复上述步骤,当引流管5端部堵塞时,可通过冲洗口11使用注射器进行注射冲洗;注射器冲入的清洗液经冲洗管10对引流管5端部进行冲洗,如若冲洗不了,则将引流管5上的旋盖73由固定盘71上的外螺纹72上旋开,此时,即可将引流管5由通孔75和外套管8内取出,再将引流管5的一端由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上取下,把第二止水夹6由引流管5上取下,更换新的引流管5,将新的引流管5的一端插接在外套管8端部的固定盘71中部开设的通孔75,并将引流管5插接在外套管8内,引流管5上的旋盖73旋接在固定盘71上的外螺纹7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低负压引流套管,包括用于集液的集液袋(1)以及集液袋(1)的一端连接的输液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止水夹(3)、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引流管(5)、第二止水夹(6)、连接机构(7)、外套管(8)、侧引流口(9)、冲洗管(10)、冲洗口(11)和通气口(12),所述输液管(2)上卡接有第一止水夹(3),输液管(2)的一端连接有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的另一侧连接有引流管(5),引流管(5)上卡接有第二止水夹(6),第二止水夹(6)上通过连接机构(7)连接有外套管(8),外套管(8)靠近端部的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侧引流口(9),外套管(8)与引流管(5)之间设置有冲洗管(10),冲洗管(10)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外套管(8)的用于与外部注射器头连接的冲洗口(11),集液袋(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鸭嘴阀(13),可回弹负压引流瓶(4)的一侧设置有可重复穿刺胶囊(14);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固定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昌贵叶海丹胡娴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