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调速器及具有其的冲浪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748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调速器及具有其的冲浪板,所述电子调速器,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置容纳腔;电调组件,所述电调组件包括主板,在所述主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功率器件;冷却管系统,所述冷却管系统能够穿过所述外壳对电调组件的功率板和/或功率器件冷却降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子调速器,通过设置的冷却管系统,对电调组件上多个发热源进行冷却降温,取代现有技术中将电调组件的散热导向壳体实现降温的方式,散热效率较高,大大提高电调的抗负荷能力,保证电调工作的稳定性,避免电调由于瞬间高温导致的损坏。坏。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调速器及具有其的冲浪板


[0001]本技术涉及冲浪板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调速器及具有其的冲浪板。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调速器,简称电调ESC(以下简称电调),电调通常搭配直流电源、直流无刷电机一起使用,电调用于转换直流电源控制直流无刷电机起动、停止、速度调节,目前市面在售的电调的负载电流一般都在100A以下,无法满足现有要求。而如果将电调负载电流做大,例如,100A以上的电调,其体积通常非常巨大,如此一来在安装上就会非常受限。
[0003]而如果将大电流的电调高度集成,则可能导致散热性能不好,如果单一增加功率器件的并联个数,会出现并联功率器件之间所承受负载电流极不均匀,不均匀的负载电流容易烧毁功率器件,另外功率器件冷却不及时,无法保证电调稳定运行。
[0004]现有市场上的电调都存在转化效率低,运行不稳定,功率密度低等诸多问题,而电动冲浪板,对电调的功率输出、防水、防腐、防震、系统稳定性都有很高要求,市面上的电调无法满足电动冲浪板的专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子调速器及具有其的冲浪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电子调速器,包括:
[0008]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置容纳腔;
[0009]电调组件,所述电调组件包括主板,在所述主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功率器件;
[0010]冷却管系统,所述冷却管系统能够穿过所述外壳对电调组件的主板和/或功率器件冷却降热。
[0011]本技术所述的电子调速器,采用迷宫式冷却管系统,增加冷却管系统的冷却面并覆盖所有发热源,高效导热,提高电调的抗负荷能力,保证电调稳定工作。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系统包括:
[0013]流入管道,所述流入管道穿过所述外壳并伸入所述外壳内部,用于冷却介质的流入;
[0014]流出管道,所述流出管道穿过所述外壳并伸出所述外壳,用于冷却介质的流出;
[0015]循环管道,绕设在电调组件的发热源上,所述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流入管道、所述流出管道连通。
[0016]该设置公开了一种冷却管系统的结构,通过设置的循环管道实现所述电调组件上所有发热源的冷却覆盖,保证电调组件内部发热源的可靠散热,进一步提高本技术所述电调工作时的稳定性。
[0017]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道包括:
[0018]第一层循环管道,所述第一层循环管道包括呈蛇形布置的若干个冷却流道;
[0019]第二层循环管道,所述第二层循环管道包括呈蛇形布置的若干个冷却流道;
[0020]连接管道,用于连通所述的第一层循环管道和所述第二层循环管道。
[0021]该设置公开了一种循环管道的具体结构,合理的利用外壳内部空间,减少本技术所述电调的体积,从而使得本技术所述的电调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提高适用性,同时,通过设置的至少两层呈蛇形布置的若干个冷却流道,能够实现对电调组件上所有发热源的冷却覆盖,保证电调组件散热的可靠性。
[0022]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道还包括中间层循环管道,所述中间层循环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循环管道与所述第二层循环管道之间,所述中间层循环管道包括呈蛇形布置的若干个冷却流道,所述中间层循环管道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层循环管道、所述第二层循环管道连通。
[0023]该设置进一步提高冷却管系统覆盖电调组件上所有发热源进行冷却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电调工作的稳定性。
[0024]进一步的,在所述主板的上侧和/或下侧表面设置若干个导热件,所述导热件用于主板和/或功率元件的导热,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循环管道中的冷却流道接触传热。
[0025]该设置通过设置规则的循环管道结构,即可实现电调组件上所有发热源的冷却覆盖,提高冷却管系统设置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同时便于电调组件发热源热量的快速导出。
[0026]进一步的,所述导热件包括绝缘导热块、金属导热件和绝缘导热片,所述绝缘导热块与所述绝缘导热片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导热件的两侧,所述绝缘导热块与发热源接触,所述绝缘导热片与所述循环管道中的冷却流道接触。
[0027]该设置公开了一种导热件的具体结构,通过设置绝缘导热块对若干个点状位置的热源进行吸热导热,进而通过金属导热件传导至片状布置的绝缘导热片,提高导热件与循环管道中的冷却流道接触的面积,进一步提高冷却换热的可靠性。
[0028]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导热件呈L型设置,所述金属导热件包括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主板或功率器件接触,所述第二金属片被夹设在所述绝缘导热块与所述绝缘导热片之间。
[0029]该设置通过将金属导热件设置为L型的结构,通过将金属导热件与发热源接触,一方面提高电调组件上的发热源通过该金属导热件进行传热、散热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功率器件的载流量,促进功率器件均匀负载工作,提高单个功率器件的工作效率,加强电子调速器的整体功率。
[003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顶盖和下壳体,在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壁,在所述第二限位壁上设置第一贯穿槽和第二贯穿槽,所述流入管道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贯穿槽,所述流出管道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贯穿槽。
[0031]该设置减少对现有外壳结构的改进,使得现有生产电子调速器的模具能够正常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003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贯穿槽和所述第二贯穿槽呈长圆槽或者U型槽,所述电调的封装通过铝制外壳和导热耐高温胶进行封装。
[0033]该设置提高了冷却管系统中的流入管道和流出管道穿入、穿出所述外壳的便捷性
和可靠性,避免管道结构由于避让或者变形导致无法正常穿入、穿出,提高了冷却管系统设置位置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003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子调速器具有以下优势:
[0035](1)本技术所述的电子调速器,通过设置的冷却管系统,对电调组件上多个发热源进行冷却降温,取代现有技术中将电调组件的散热导向壳体实现降温的方式,散热效率较高,大大提高电调的抗负荷能力,保证电调工作的稳定性,避免电调由于瞬间高温导致的损坏。
[0036](2)本技术所述的电子调速器,通过设置迷宫式的循环管道以及导热件结构,实现所述电调组件上所有发热源的冷却覆盖,加大导热面积快速将热量传导至冷却管系统,便于实现电调组件发热源热量的快速导出,保证功率器件的稳定运行。
[003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冲浪板,在所述冲浪板上设置有如上述所述的电子调速器。
[0038]所述冲浪板与上述电子调速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调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在所述外壳(1)内设置容纳腔;电调组件(4),所述电调组件(4)包括主板(401),在所述主板(40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功率元件(403);冷却管系统(2),所述冷却管系统(2)能够穿过所述外壳(1)对电调组件(4)的主板(401)和/或功率元件(403)冷却降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调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系统(2)包括:流入管道(201),所述流入管道(201)穿过所述外壳(1)并伸入所述外壳(1)内部,用于冷却介质的流入;流出管道(202),所述流出管道(202)穿过所述外壳(1)并伸出所述外壳(1),用于冷却介质的流出;循环管道(203),绕设在电调组件(4)的发热源上,所述循环管道(2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流入管道(201)、所述流出管道(20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调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203)包括:第一层循环管道(2031),所述第一层循环管道(2031)包括呈蛇形布置的若干个冷却流道;第二层循环管道(2032),所述第二层循环管道(2032)包括呈蛇形布置的若干个冷却流道;连接管道(2033),用于连通所述的第一层循环管道(2031)和所述第二层循环管道(20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调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203)还包括中间层循环管道,所述中间层循环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循环管道(2031)与所述第二层循环管道(2032)之间,所述中间层循环管道包括呈蛇形布置的若干个冷却流道,所述中间层循环管道通过所述连接管道(2033)与所述第一层循环管道(2031)、所述第二层循环管道(203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电子调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板(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斌朱忠文梅杭俊胡虎跃施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一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