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在手术系统的机器人驱动器中的盒及其流体连接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2656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在手术系统的机器人驱动器中的盒及其流体连接设备。一种用在基于导管的手术系统的机器人驱动器中的盒包括外壳,该外壳被配置来支撑止血阀,该止血阀具有基部和侧端口。外壳具有与细长医疗装置相关联的纵向装置轴线。该盒还包括位于外壳上并且在纵向装置轴线上方的第一管连接点。第一管连接点被配置来接纳第一管。该盒还包括第二管连接点,该第二管连接点位于外壳的顶部边缘附近且在第一管连接点和纵向装置轴线上方。第二管连接点被配置来接纳第二管。点被配置来接纳第二管。点被配置来接纳第二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在手术系统的机器人驱动器中的盒及其流体连接设备


[0001]本技术大体涉及机器人医疗手术系统的领域,并且特别涉及用于管理至基于导管的手术系统的机器人驱动器中的盒中的细长医疗装置的流体连接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导管和其他细长医疗装置(EMD)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血管系统疾病的微创医疗手术,包括神经血管介入(NVI)(也称为神经介入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外周血管介入(PVI)。这些手术通常涉及引导导丝通过脉管系统,并经由导丝推进导管以输送治疗。导管插入手术开始于通过使用标准的经皮技术利用导引器护套进入适当血管中,诸如动脉或静脉。护套或引导导管然后通过导引器护套,在诊断导丝之上被推进到主要位置,诸如用于NVI的颈内动脉、用于PCI的冠状动脉口或用于PVI的股浅动脉。然后,适于脉管系统的导丝被引导通过护套或引导导管到达脉管系统中的目标位置。在一些情形下,诸如在曲折的解剖结构中,支撑导管或微导管被插入在导丝之上,以帮助引导导丝。医生或操作者可以使用成像系统(例如荧光镜)通过造影注射来获得影片,并选择固定帧用作路线图来将导丝或导管引导到目标位置,例如病变处。当医生输送导丝或导管时,还获得对比度增强的图像,以便医生能够验证装置正在沿着正确的路径移动到目标位置。当使用荧光透视观察解剖结构时,医生操纵导丝或导管的近端,以将远侧尖端朝向病变处或目标解剖位置导向至适当血管中,并避免推进到分支血管中。
[0003]已经开发了基于机器人导管的手术系统,其可以用于帮助医生执行导管插入手术,诸如例如,NVI、PCI和PVI。NVI手术的示例包括动脉瘤的线圈栓塞、动静脉畸形的液体栓塞和急性缺血性卒中设定下大血管闭塞的机械血栓切除术。在NVI手术中,医生使用机器人系统通过控制神经血管导丝和微导管的操纵来进入目标病变处,以输送治疗以恢复正常血流。通过护套或引导导管使得能够实现目标进入,但是也可能需要中间导管以用于更远的区域,或者为微导管和导丝提供足够的支撑。根据病变的类型和治疗,引导导丝的远侧尖端进入或经过病变处。为了治疗动脉瘤,微导管被推进到病变处中,并且导丝被移除,并且几个栓塞线圈通过微导管被部署到动脉瘤中,并且用于阻断血流进入动脉瘤中。为了治疗动静脉畸形,经由微导管将液体栓塞剂注射到畸形部中。治疗血管闭塞的机械血栓切除术能够通过抽吸和/或使用支架取回器来实现。根据凝块的位置,通过抽吸导管或者通过用于较小动脉的微导管进行抽吸。一旦抽吸导管在病变处,则施加负压以通过导管移除凝块。替代地,能够通过经由微导管部署支架取回器来移除凝块。一旦凝块已经整合到支架取回器中,则通过将支架取回器和微导管(或中间导管)缩回到引导导管中来取出凝块。
[0004]在PCI中,医生使用机器人系统来进入病变处,通过操纵冠状动脉导丝输送治疗并恢复正常血流。通过将引导导管安置在冠状动脉口中使得能够实现进入。导丝的远侧尖端被引导通过病变处,并且对于复杂的解剖结构,可以使用微导管为导丝提供足够的支撑。通过在病变处输送和部署支架或囊体来恢复血流。病变处在支架置入之前可能需要进行准备,其或是通过输送用于病变预扩张的囊体,或是通过使用例如激光或旋转动脉粥样硬化
切除术导管和导丝之上的囊体执行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可以通过使用成像导管或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来执行诊断成像和生理测量,以确定适当的治疗。
[0005]在PVI中,医生使用机器人系统输送治疗,并用类似于NVI的技术恢复血流。导丝的远侧尖端被引导通过病变处,并且可以使用微导管为用于复杂解剖结构的导丝提供足够的支撑。通过将支架或囊体输送和部署到病变处来恢复血流。与PCI一样,也可以使用病变准备和诊断成像。
[0006]当例如为了引导曲折或钙化的脉管系统到达远侧解剖位置或通过硬病变而需要在导管或导丝的远端处进行支撑时,使用over

the

wire(OTW,整体交换性囊体导管)导管或同轴系统。OTW导管具有用于导丝的内腔,该内腔延伸导管的全长。这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系统,这是因为导丝沿着整个长度被支撑。然而,与快速交换导管相比,该系统有一些缺点,包括较高的摩擦力和较长的总长度(见下文)。通常,为了在保持留置导丝位置的同时移除或更换OTW导管,导丝的暴露长度(在患者外部)必须比OTW导管长。为此目的,300 cm长的导丝通常是足够的,并且通常被称为交换长度导丝。由于导丝的长度,需要两个操作者来移除或更换OTW导管。如果使用三同轴系统(本领域中已知为三轴系统),那么这变得甚至更具挑战性的(四同轴导管也已知被使用)。然而,由于其稳定性,OTW系统通常用于NVI和PVI手术中。另一方面,PCI手术通常使用快速交换(或单轨)导管。快速交换导管中的导丝内腔仅伸展通过导管的远侧区段,称为单轨或快速交换(RX)区段。利用RX系统,操作者操纵彼此平行的介入装置(这与OTW系统相反,在OTW系统中操纵布置成串联构型的多个装置),并且导丝的暴露长度仅需要比导管的RX区段稍长。快速交换长度导丝通常为180

200 cm长。给定较短长度的导丝和单轨,RX导管能够由单个操作者进行更换。然而,当需要更多远侧支撑时,RX导管通常是不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用在基于导管的手术系统的机器人驱动器中的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被配置来支撑止血阀,所述止血阀具有基部和侧端口。外壳具有与细长医疗装置相关联的纵向装置轴线。盒还包括位于外壳上并且在纵向装置轴线上方的第一管连接点。第一管连接点被配置来接纳第一管。盒进一步包括第二管连接点,该第二管连接点位于外壳的顶部边缘附近并且在第一管连接点和纵向装置轴线上方。第二管连接点被配置来接纳第二管。
[0008]根据另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向用在基于导管的手术系统的机器人驱动器中的盒提供流体连接的设备包括:盒外壳,并且具有与细长医疗装置相关联的纵向装置轴线,位于盒外壳中的止血阀。止血阀具有基部和侧端口。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管连接点,其位于盒外壳上并且在纵向装置轴线上方;第一管,其联接到止血阀的侧端口并且位于第一连接点中;具有多个端口的阀,其中多个端口中的一个联接到第一管;第二管连接点,其位于盒外壳的顶部边缘附近并且在第一管连接点和纵向装置轴线上方;以及第二管,其联接到阀的多个端口中的一个并且位于第二管连接点中。
附图说明
[0009]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考虑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将变得更加全面理解,其中附图
标记指代相似的部件,其中:
[0010]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性的基于导管的手术系统的透视图;
[0011]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性的基于导管的手术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0012]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基于导管的手术系统的机器人驱动器的透视图;
[0013]图4是图示了细长医疗装置操纵轴线和进入患者的引入点的图;
[0014]图5A和图5B是图示了机器人驱动器的厚度对工作长度损失的影响的图;
[0015]图6是图示了最小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在基于导管的手术系统的机器人驱动器中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包括:外壳,其被配置来支撑止血阀,所述止血阀具有基部和侧端口,所述外壳具有与细长医疗装置相关联的纵向装置轴线;第一管连接点,其位于所述外壳上并且在所述纵向装置轴线上方,所述第一管连接点被配置来接纳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点,其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边缘附近并且在所述第一管连接点和所述纵向装置轴线上方,所述第二管连接点被配置来接纳第二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连接点被配置来为所述第一管提供应变消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连接点是夹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连接点是夹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连接点是环。6.一种用于向用在基于导管的手术系统的机器人驱动器中的盒提供流体连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盒外壳,其具有与细长医疗装置相关联的纵向装置轴线;位于所述盒外壳中的止血阀,所述止血阀具有基部和侧端口;第一管连接点,其位于所述盒外壳上并且在所述纵向装置轴线上方;第一管,其联接到所述止血阀的所述侧端口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中;具有多个端口的阀,所述多个端口中的一个联接到所述第一管;第二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科林达斯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