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砖的滞尘表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60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外墙砖的滞尘表面结构,属于建筑科学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外墙砖体表面设有若干突出的滞尘单元,滞尘单元之间通过交叉排列的导水槽区隔,滞尘单元的表面呈起伏状,起伏状表面分布有若干柱状的滞尘凸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滞尘单元捕获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并通过雨水经导水槽洗脱。交叉排列的导水槽可使雨水在冲刷外墙砖滞留的颗粒污染物时更加高效;微米级的滞尘凸体具有良好的疏水特性,可以使雨水洗脱的颗粒物不易黏附在外墙砖表面;滞尘单元的起伏保证了能够更大面积地滞留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地滞留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地滞留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墙砖的滞尘表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外墙砖的滞尘表面结构,属于建筑科学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0003]雾霾天气的增多,不仅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也影响交通安全和生态环境。除了从根源着手的防止扬尘和减排气态污染物,在减霾方面也有一些研究,例如通过在空中释放静电颗粒捕获雾霾颗粒等,但还一直没有非常有效的实施。
[0004]园林树木的叶片能够有效的滞尘减霾,如果让城市中的大量的建筑具有植物叶片的滞尘功能将是一个有效的滞尘减霾途径。因此,让建筑外墙砖的表面仿生植物叶片的表面微观结构,从而具有植物叶片的滞尘功能,就可以实现建筑的滞尘减霾。
[0005]目前,建筑业采用的外墙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目前利用较多的环保外墙砖,表面仿瓷而光滑,具有无静电、不吸尘的作用。这种外墙砖虽然克服了城市建筑灰尘满面难以清洗的弊端,但对滞尘减霾则没有任何作用。这种外墙砖对空气中的PM2.5、PM10等颗粒物会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但是雨水却不能完全将吸附的粉尘完全洗脱,这些粉尘将会在风的作用下继续飞入空气中,也不能起到有效的滞尘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砖的滞尘表面结构,可以有效地用于实现滞尘减霾。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建筑外墙砖的滞尘结构,外墙砖体表面设有若干突出的滞尘单元,滞尘单元之间通过交叉排列的导水槽区隔,通过所述滞尘单元捕获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并通过雨水经导水槽洗脱;
[0009]所述滞尘单元的表面呈起伏状,起伏状表面分布有若干柱状的滞尘凸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水槽斜向交叉排列在外墙砖体表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滞尘单元包括平台状的滞尘基部和滞尘上部,上述滞尘上部的底面和滞尘基部的顶面形状相同,滞尘上部的顶面面积小于滞尘上部的底面面积,两者之间形成倾斜的侧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滞尘上部的顶面和倾斜的侧面上均设有滞尘凸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柱状的滞尘凸体的基部直径为0.01

1mm,相邻滞尘凸体之间的距离为0.0025

1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滞尘上部厚度为3mm,所述滞尘基部的厚度和导水槽的深度相同,均为2mm,导水槽的宽度为2m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每个独立滞尘单元的起伏,相比起平面结构,有更大的表面积,更有利于捕捉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
[0017]2、滞尘凸体为微米级,具有良好的疏水特性,可使雨水洗脱的颗粒污染物不易粘附在外墙砖表面;
[0018]3、交叉排列的导水槽可使雨水更大范围的洗脱外墙砖捕获的颗粒污染物。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轴测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滞尘微观结构图;
[0024]图中各标号:1

滞尘上部,2

导水槽,3

滞尘基部,4

滞尘凸体,5

外墙砖体,6

滞尘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如图1

5所示,外墙砖体5表面设有若干突出的滞尘单元6,滞尘单元6之间通过交叉排列的导水槽2区隔,滞尘单元6的表面呈起伏状,起伏状表面分布有若干柱状的滞尘凸体4。
[0026]所述外墙砖体5为矩形,长为200mm,宽为50mm,总厚度为13mm,滞尘单元6厚度为5mm,导水槽2斜向交叉排列,位于中间的滞尘单元为菱形,靠两边的滞尘单元6为三角形。
[0027]所述柱状的滞尘凸体4的基部直径为0.01mm,相邻滞尘凸体4之间的距离为0.0025mm。
[0028]导水槽2的深度为2mm,导水槽2的宽度为2mm,相邻导水槽2之间的宽度为25mm。
[0029]将上述建筑外墙砖的滞尘结构用于滞尘减霾,外墙砖体5通过滞尘凸体4捕获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并通过雨水经导水槽2洗脱,送至地表。
[0030]实施例2:
[0031]本实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滞尘单元6包括平台状的滞尘基部3和滞尘上部1,上述滞尘上部1的底面和滞尘基部3的顶面形状相同,滞尘上部1的顶面面积小于滞尘上部1的底面面积,两者之间形成倾斜的侧面,滞尘上部1的顶面和倾斜的侧面上均设有滞尘凸体4。所述滞尘上部1厚度为3mm,所述滞尘基部3的厚度为2mm。即滞尘单元6表面的滞尘凸体4形成起伏状,能够更大面积地滞留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
[0032]所述导水槽2的深度为2mm,导水槽2的宽度为2mm,相邻导水槽2之间的宽度为25mm。
[0033]所述柱状的滞尘凸体4的基部直径为0.05mm,相邻滞尘凸体4之间的距离为0.005mm。
[0034]将建筑外墙砖的滞尘结构用于滞尘减霾,外墙砖体5通过滞尘凸体4捕获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并通过雨水经导水槽2洗脱,送至地表。
[0035]实施例3:
[0036]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和实施例2相同,其中:
[0037]所述柱状的滞尘凸体4的基部直径为1mm,相邻滞尘凸体4之间的距离为0.01mm。滞尘凸体4为纳米级,仿照植物叶片绒毛结构,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可以使雨水洗脱的颗粒物不易黏附在外墙砖表面。
[0038]所述导水槽2的深度为2mm,宽度为2mm,相邻导水槽2之间的距离为25mm。
[0039]本技术制作时,根据建筑外墙砖的滞尘结构制作模具,用于烧制外墙砖。将上述建筑外墙砖的滞尘结构在减霾中应用,该外墙砖可以通过滞尘凸体有效捕获空气中的PM2.5,PM10等颗粒污染物,并通过雨水有效的经导水槽2洗脱,送至地表,从而达到较好的滞尘减霾效果。
[0040]上面结合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墙砖的滞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墙砖体(5)表面设有若干突出的滞尘单元(6),滞尘单元(6)之间通过交叉排列的导水槽(2)区隔,通过所述滞尘单元(6)捕获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并通过雨水经导水槽(2)洗脱;所述滞尘单元(6)的表面呈起伏状,起伏状表面分布有若干柱状的滞尘凸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墙砖的滞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2)斜向交叉排列在外墙砖体(5)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墙砖的滞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滞尘单元(6)包括平台状的滞尘基部(3)和滞尘上部(1),上述滞尘上部(1)的底面和滞尘基部(3)的顶面形状相同,滞尘上部(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丹张俨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